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短跑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跑的专门性练习往往被作为改进技术、纠正错误动作和发展速度的有效手段。现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学生常见的错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介绍如下: 一、小步跑易犯错误: (一)用脚尖领先向前甩小腿,全脚掌着地。产生原因:前摆时没有先抬腿,下肢肌肉和膝踝关节没有放松。纠正方法: 1.手扶支撑物做两脚交替提脚跟练习:(脚尖不离地)注意要提高身体重心,  相似文献   

2.
贵刊九○年四期发表了广州体院刘永东、韩凤月二同志“略论跑的专门性练习”一文,我读后很受启发,受益匪浅。这里,我想从跑的专门性练习的技术特点、目的任务、教法、教学中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个人的见解,仅供各位同行在教学中参考。一、小步跑 (一)技术特点 1.上体稍前倾并放松,两臂自然摆动(接近跑时的摆动)。2.大腿带动小腿向前摆,积极下压着地,用前脚掌“趴地”。3.脚着地后,膝关节迅速伸直,踝关节缓冲。 (二)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小步跑是跑的专门性练习,是田径教学课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练小步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前蹬的缓冲,而当前短跑技术的发展则要求摆动腿在结束前摆后,大腿积极下压,膝踝关节放松,在着地缓冲的同时膝踝关节随大腿向后“扒地”,动作轻快圆滑,而不是“打击式”的着地。为解决前蹬着地时的缓冲和“后扒”的技术问题。我的做法是:1.在10-15米的距离内划出相隔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教练员和运动员一直认为,腿部肌肉——特别是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力量,是人体向前跑动的主要推动力量。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股四头肌在跑动中实际起的作用很小,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脚着地时支撑身体重量。 推动身体向前跑动的力,主要来自髋关节和踝关节。这两个关节产生的力量也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推动身体向前跑动的全部力量中60%的力量产自于踝关节。髋关节屈肌(使大腿前移〕及伸肌(使大腿后移)产生的力量,则占全部问前推动力量的30%—50%。 髋、膝、踝三关节肌肉之间的协调用力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后蹬时(主要是踝关节),髋关节肌肉变得有一点放松,同时膝关节轻微伸  相似文献   

5.
小步跑教法     
小步跑是跑的专门性练习,是田径训练课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练小步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前蹬的缓冲,而当前短跑技术的发展则要求摆动腿在结束前摆后,大腿积极下压,膝踝关节放松,在着地缓冲的同时膝踝关节随大腿向后“扒地”,动作轻快圆滑,而不是“打击式”的着地。为解决前蹬着地时的缓冲和“后扒”的技术问题,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一、脚落地重,没有弹性,八字脚,绷脚尖着地。 (一)产生原因:脚着地的方法不对,脚掌、踝关节力量差。 (二)纠正方法: 1.反复练习正确着地方法。 2.增加小腿肌肉、关节力量的练习。 3.两脚内缘沿直线或跑道线跑 4.做小步跑过渡到加速跑练习。 二、大腿抬得过低,脚掌着地生硬,前蹬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而且跑得轻松、技术合理,必须抓好以下五年环节。 一、抓关键技术 后蹬、前摆和着地是途中跑的关键技术。后蹬要求大、快、直、前,即蹬地力量大,蹬离地面速度快,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整个动作向前用力。前摆要求摆动腿的大腿积极向前上方高抬,步幅均匀。着地要求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顺惯性由前向下后做积极的“扒地”。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分解教学,着重学习后蹬、前摆、着地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专门练习,如加速跑、重复跑、起跑交替、定时跑、变速…  相似文献   

8.
一、立定跳远的技术划分 立定跳远可分为准备姿势、蹬地、腾空和着地四个阶段,其中蹬地动作是关键。 (一)准备姿势 立定跳远的准备动作,是两臂预先上举和提踵,然后下蹲(髋膝关节屈,踝关节伸),两臂用力后摆,身体总重心下降。 (二)蹬地 起跳时,当身体向前倾的一瞬间,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迅速蹬伸,两臂前摆,最后通过有力的足迹屈踝关节蹬离地面。 (三)腾空 两前上摆,胸部向前上方挺,提腰,成展体挺身姿势。 (四)着地 准备落地时,两腿屈膝高抬,上体前倾,在脚触沙坑前,两腿尽量向前伸直,此时上体不应过分前倾。两臂由…  相似文献   

9.
研究背景:现有研究文献尚无有关在着地过程中不同表面倾斜度和踝关节护具效应的运动学、动力学和地面反作用力的综合数据。通过对比25°斜面和平面的着地以及使用和不使用踝关节护具情况下来检测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方法: 11名健康受试者[年龄:(24.6±3.5)岁,身高:(24.6±0.10)m,质量:(65.6±14.9)kg)参与本次研究。受试者在4个动态运动条件下各进行5五次实验:从0.45米高处垂直下落至25°的斜面(IS)或平面(FS)上,使用或不使用半刚性踝关节护具,同时采集三维运动学和测力台地面反作用力数据。利用2×2(表面X踝关节护具)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来评估选定的变量。研究结果:与平面着地相比,斜面着地造成较小的垂直和内侧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研究还发现踝关节背曲运动范围、着地角度和背曲速度、最大外翻与跖曲角速度提高,但产生了更大内翻角度和运动范围、着地内翻速度和最大跖曲力矩。踝关节护具在斜面着地时减少了达到地面反作用力第二垂直峰值的时间、着地角度、背曲速度、最大外翻和跖曲速度,但增加了跖曲力矩的最大值。研究结论:斜面增加踝关节额状面的运动范围和踝关节负荷。但是,就斜面着地而言,踝关节护具对踝关节额状面的运动范围和踝关节负荷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对如何提高少儿短跑速度的教法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距离快速跑技术要求可概括为一松,二大,三快,四平直,也就是动作轻松,步幅大,步频快,要平稳,直线性强。要达到上述要求,腿的后蹬前摆要快速充分有力,摆动腿用前脚掌积极着地缓冲。全身动作协调配合,但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少儿后蹬跑的教学结合要求逐渐做到快速有力的后蹬,同时注意身体的平稳性,摆臂正确。也可增加对摆动腿积极下压善地的要求。 一、短距离快速跑教学训练中采用的方法: 1、快速的高抬腿跑(低年级)、有力的后蹬跑(中年级),有节奏性的小步跑(高年级)。 2、中速跑30米,注意动作轻  相似文献   

11.
一、发展踝关节爆发力及动作连续性(一)负重半蹲跳手段:练习者身背杠铃(自身体重50%)或沙袋,上体正直,下蹲时膝关节弯曲大于90°,始终用前脚掌着地上下跳跃练习。次数以每组20~50次为宜。(二)负重深蹲跳手段:练习者身背杠铃(自身体重2 0%~30%)或沙袋,上体正直,下蹲时大小腿折叠靠  相似文献   

12.
一、助跑技术要点1.助跑是J-型:最初直线(3~6步),之后曲线(4~5步)。2.在最初几步,身体略向前倾斜。3.在助跑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加。4.身体向内倾斜角度根据助跑速度决定。5.减少身体向前倾斜,身体竖直。6.在倒数第二步,重心适当放低,积极启动右脚。二、起跳技术要点1.积极、快速、平稳的落步,伴随"向下和向后"摆动动作。2.起跳脚指向落地区域。3.起跳腿着地和弯曲的同时都要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13.
<正> 途中跑是短跑中距离最长的段落。途中跑技术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影响短跑的成绩。一、技术要领 (一)摆臂技术:颈肩放松,上体前倾或正直,手腕放松,两臂弯屈、大小臂约90°,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有力摆动,摆臂动作要与腿部动作相配合。向前摆的速度要快,幅度要大,并不同程度的带动肩部沿脊柱做前后扭转。 (二)摆腿动作:随着跑动惯性,摆动腿以髋关节发力带动同侧腿放松折叠、快速向前摆动。大腿抬起,与上体倾斜线接近垂直。摆动腿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积极扒地,脚掌迅速有力的落在身体重心垂影点前适当位置。着地瞬间,小腿与地面垂  相似文献   

14.
庄容 《中华武术》2008,(10):12-13
三级跳远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阶段是各跳的着地支撑阶段,着地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水平速变减损的程度和起跳的实际效果。“刨地式”着地可保证不损失水平速度的同时能迅速转入起跳和取碍尽可能快的向前、向上的飞进速度。“刨地式”着地不是单靠起跳腿积极运动实现的,它必须依靠全身协调配合来完成。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使学生学会协调地运用全身的肌肉力量,开始先教学生有意识地单一使用身体某部分肌肉用力,再学习各部分肌肉的配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以下七个有效手段,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一、"蜘蛛行"(一)练习目标发展上肢、下肢及腰腹力量,提高协调性与灵活性。(二)动作要领及要求1.要领:面朝上,四肢着地,仰撑在起点线后;听到信号后,手脚协调配合爬行向前,  相似文献   

16.
跑动是人体内力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跑动中,脚与地面接触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唯一机会,所以脚与地面的接触方式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个案研究等方法对短跑途中跑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信用卡"着地(着地瞬间脚踝压紧,脚跟与地面只有一张信用卡的距离)三种不同着地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得出,"信用卡"着地技术缓冲时间短,支撑时间最少;着地角最大,速度的损失最小,离地角最小,重心向前性较好;前支撑阶段,有利于减少质心速度损失,后支撑阶段,加速效果最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短跑着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短距离快速跑在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都出现,是跑的重点教材。除跑的距离要求不同之外,在技术要求上是一致的。其技术要求可概括为一松、二大、三快、四平直。就是动作轻松、步幅大、步频快、重心平稳、直线性强。要达到上述要求,腿的后蹬前摆要快速充分有力,摆动腿用前脚掌积极着地缓冲,全身动作协调配合。但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应有所侧重。一、二年级可重点要求跑的直线性,抬腿充分和摆臂正确。在这个基础上,三、四年级与后蹬跑的教学结合,要求逐渐做到快速充分有力的后蹬。五年级可增加对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的要求。低年级可采用自然站立式起跑、高年级采用前腿弯屈、身体较大前倾的站立式  相似文献   

18.
<正> 脚背内侧踢球可分为脚背内侧传球和脚背内侧射门两种技术。这里以脚背内侧传高球技术为例,谈谈其教学方法。一、动作要领斜线助跑,助跑方向与出球方向成45°角(圈1)。支撑脚以脚掌外沿着地,踏落在球的侧后方10-15厘米处,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身体稍向支撑脚一侧倾斜。在支撑脚落地的同时,传球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动,当膝盖摆到接近球的内侧斜上方的刹那,小腿做爆发式前摆,腿和脚尖稍外转,脚面绷直、脚趾扣紧、脚尖指向斜下方、以脚背内侧(图2)击球的后中下部。出球时,踝关节稍上翘,将球传起。传球后身体快速跟上(图3),以便衔接下个动作。二、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9.
一,屈伸上如图一 1.动作要領: 在成肩胛骨着地的屈体仰臥撑时,臀部应保持在較高的部位,不能下落,这时两腿要迅速有力的向前上方急振,同时两手用力推地,騰空时应保持挺身姿势。 2.教法步驟: ①由坐撑向后滾动成屈体仰臥撑,接着向前上方伸直髖关节,同时做推手动作。如图二。  相似文献   

20.
1加强伸、屈髋肌群的力量有关资料证明 :“在一个跑步动作周期里 ,髋关节所完成的全部机械能达455焦耳。而膝关节和踝关节在支撑阶段的完成机械能为31及192焦耳。”可以看出 :对跑速度所起作用最大的是髋关节周围的肌肉活动 ,从脚尖离地到着地时 ,髋屈肌群的活动是为了使腿摆动 ,而髋伸肌群对腿的向前和着地前伸展下肢都起重要作用。髋关节在跑的动作中主要表现在屈髋伸髋 ,在训练中“屈髋”和“伸髋”必须紧密结合起来 ,要均衡地发展伸、屈髋肌群的力量。摆动腿积极向前高抬(屈髋)是由髂腰肌、阔筋膜肌群、内侧肌等参与工作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