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基石;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和"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两个基本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致性的枢纽。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进程看,"三个代表"要求的提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中间环节;从理论逻辑看,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三个代表"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作为"系统的科学理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包含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进一步回答,是"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展开.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系统的体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反过来又检验、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要正确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曲解和误读,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儒家社会主义"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和封建社会主义,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提并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牢固树立"惠农"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为本、坚持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和意愿出发、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章从牢固树立"惠农"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谈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中国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紧密相联,相互影响,相互促儋进的."中国先进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又给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先进文化"在物质形态上的反映,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内容和实践的源泉,"中国先进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为人民群众提供智力支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动力,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的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总结了"非典"事件对推进"执政为民"理念的践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剖析了通过"非典"事件暴露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概括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立足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背景,着眼于"和谐社会"理念,从中西方思想史的出发,对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理念进行了初步而简要的梳理和诠释,特别是结合对中国先秦原儒孔子所倡导的"和为贵"命题与<礼记·礼运>中提出的"小康"社会模式的阐发、剖析,来阐明和论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基本特点、精神实质,从而试图解答和探讨什么是"和谐社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大力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全面协调、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三个文明"与社会和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三个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三个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又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及时雨,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步前进的指南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具体概念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实践,已经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是一条既造福于中华民族又有利于和谐世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它实现了发展与分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法治"与"德治"内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法>明确了高等学校作为独立法人,必须"依法治校",通过法律来规范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行为;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必须"以德治校",以其思想感召和道德教化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德治是治校的基础,法治是治校的保障,"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济济条件下高等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作为治国方略,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德治需要法治的保障,法治也需要德治的支持。只有正确认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大事.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将农村内生的"推力"和全社会的"拉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相得益彰,才能使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 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从"三个代表"提出的背景、科学含义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说明围绕"十六大"主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党21世纪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