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康里■■(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康里部(今新疆地区)色目人,以书名世。幼年时,他在皇家图书馆受过充分的汉文化教育,后来做过元文宗和元顺帝的老师。身为少数民族,他的豪放性格,足以使兹中原"传统"艺术之一端的书法产生新的内涵和特点,从而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其祖父燕真服侍元世祖忽必烈,征战有功,受到重用。父不忽木官至平章政事,为元  相似文献   

2.
康里阿沙不花家族是元代著名的色目人官僚家族。该家族的社会网络主要以官僚为主,兼有士人、乡里及宗教人士等。其通婚对象集中于蒙古和色目人贵族官僚。在丧祭、信仰、礼俗等文化表现上,在保留某些原有信仰习俗的同时,又兼具汉化和蒙古化的倾向。这显然与其怯薛背景、原有文化状况、生活环境变迁及其较高的政治地位皆有关联。  相似文献   

3.
元朝在中国的统治,是少数蒙古贵族对众多的汉族及其他民族进行的残酷统治。元朝最高统治者,把社会上的人分成蒙古人、色目人(西域的少数民族)、汉人(黄河两岸的人)、南人(长江流域的汉族及少数民族)四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权,几乎都用蒙古人当第一把手,其次是色目人。汉人、南人无论文化多高,能力多大,只能处于最下层。元代各部大臣,多由吏(小官)进,并不由科举选拔,而省一级的  相似文献   

4.
萨都剌(公元12827—?),字天锡,号直斋,至元十九年生,卒年不详。元代干文传在《雁门集》序中说:“若吾友萨君天锡,亦国之西北人也。自其祖思兰不花,父阿鲁赤,世以膂力起家,累著勋伐,受知於世祖。英宗命仗节钺留镇云、代,生君於雁门,故以为雁门人。”由此可知,萨都剌的祖先原为西域色目人,随蒙古军西征后,来到中原,以武功起家,世居雁门(今山西代县),所以萨都剌是雁门人,名其诗集日《雁门集》。萨都剌诗中屡言“朔客”,言其家在  相似文献   

5.
说明夏代地理有争议,本图取相传的一般说法.鲧殛羽山在今山东临沂,禹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相居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夏朝的与国斟灌在今山东寿光、斟寻在今山东潍县.夏同姓国有扈氏,据考证即雇(顾),在今山东范县、鄄城一带.商汤曾与夏桀战于鸣条,据考证,鸣条为甲骨文里的攸(即条,近今江苏徐州),就地望说,比较可信.桀战败后逃奔南巢(今安徽巢县).商代多次迁都,汤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仲丁迁于嚣(即隞,今河南荥阳东北),河亶甲迁于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即耿,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迁于殷(今河南安阳东北),纣都朝歇(今河南淇县).周灭商,武王曾在孟津(一作盟津)大会诸侯,之后率联军直抵牧野,败纣军,占领朝歌,商亡.  相似文献   

6.
战国形势图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流域有燕、齐、赵、魏、韩、秦、楚七个大诸侯国与中山、鲁、宋、越、巴、蜀等一些中小国家;周王朝已在实际上成为小国.燕都蓟(今北京市),又以武阳(今河北易县)为下都;燕曾致力于开拓我国东北疆域.赵都邯郸(在今河北),赵武灵王时曾东灭中山,北败林胡、楼烦.魏初都安邑(在今山西),后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韩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又先后迁都宜阳、阳翟、新郑等地(均在今河南).齐都临淄(在今山东);齐曾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之战、  相似文献   

7.
梅山是今湘中山地的古称,包括今娄底地区的娄底市、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以及由邵阳市的新邵县等部分地区组成,还有怀化地区的淑浦县,益阳地区的安化县、桃江县和益阳市的一部分。《宋史·列传·梅山峒》说:“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今长沙市),南接邵(今邵阳市),其西则辰(今沅陵市),其北则鼎、澧(今常德市),而梅山居其中。”熙宁五年(公元1027年),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两县,以新化属邵州,以安化属  相似文献   

8.
明代以普定卫(治今安顺市)屯堡为中心的平坝、普定、安庄(今镇宁)三卫屯堡区,其东北抵威清卫(治今清镇市)界,东抵金筑安抚司治所(今广顺),东南临废普定土府治所(今扬武洗马塘),南抵宁谷司治所,西南插入募役副司(治今镇宁下募役)境,西抵顶营司界,西北含定南所城(今普定县城)南北地区,与西堡司  相似文献   

9.
三都东汉时的“三都”是东都雒(1uò)阳(今洛阳市东北),西都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南都宛(今河南南阳市)。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今太原市),京都长安。  相似文献   

10.
张载是我国北宋时期重要的唯物主义理学家,是反对土地兼并、企图解决贫富不均问题的社会思想家,也是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提出许多教育观点的教育家。 张载,字子厚,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死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后侨寓于郿县横渠镇(今陕西郿县),故世人称为横渠先生。青少年时喜谈兵事,并想聚集同志之人,起兵保卫西北边疆,具有一定的爱国思想。嘉  相似文献   

11.
彭山,秦汉武阳县治地,北接广都(今双流县),南连南安(今乐山市中区),东与牛鞞(今简阳县)、资中(今资阳县)接壤,西同江原(今崇庆县)、临邛(今邛崃县)连界。辖今双流(一部)、新津、彭山、眉山、仁寿、井研诸县之广大地区,地域广袤,是四川古代农业生产发达的郡县之一。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较为广泛深入的开展;所获文物资料较前丰富。拙文仅以彭  相似文献   

12.
张巡(709—757),唐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少好学,博通群书。“于书,读不过三徧(遍),终身不忘”,“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曾起草。”玄宗开元(公元713—741)末进士,时其兄张晓已位监察御史。巡初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西北)令,后任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安史乱起,张巡挺身下位,忠勇奋发,率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今河南宁陵县)、睢阳(今河南商丘县),三点一线,以少胜多,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八年八月,国立浙江大学在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历经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之后,回迁广西宜山,以文庙(今宜山县公安局),标营(今部队文化学校),工读学校(今幼儿园),湖广会馆(今县教研室及其左侧)及胡文虎小学(今宜山中学大门左侧的宿舍)等处为临时校舍,十一月一日在宜山正式复课。直至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南宁失陷,宜山告紧,浙大方始五迁贵州遵义。浙大在宜山开课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三年(1066),他两次以第一名贡于乡。次年,神宗即位,又以进士登第。历任叶县(今河南省)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受到当时元老重臣文彦博的器重,并与大文豪苏轼结成了文字之交,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外三人是秦观、张耒、晃补之),由于新、旧党争,决定了他一生的政治进退。元丰三年(1080),改官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德平)。元丰八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修《神宗实  相似文献   

15.
(一)元代的主要陆路交通(1)由大都向东北,至辽阳路.南去,可达高丽的王京(今朝鲜开城);东北去,经开元路(吉林农安)、上京故城(黑龙江阿城)、胡里改万户府(黑龙江依兰),至奴儿干城(今苏联特林).(2)由大都北去,可达蒙古祖先发祥地——黑龙江上游;转向西去,沿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可达和宁(今蒙古哈尔和林).(3)自大都西北去,经宣德(今河北宣化),循木邻驿道抵达  相似文献   

16.
郑和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曾七次奉使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访问三十余国,最远达非欧东海岸.第一航行:从1405年到1407年.这次他和副使王景弘率领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乘大船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县东浏河镇)出发,经今福建五虎门、占城(今越南归仁一带)、爪哇、(印尼爪畦岛)、旧港(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巨港)、苏门答刺(今苏门答腊岛洛克肖马韦)、南巫里(今苏门答腊岛北端以西)、锡兰(今斯里兰卡),最后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于1407年9月回到中国.  相似文献   

17.
元蒙王朝乃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之一,它不仅阶级压迫惨重,而且民族等级森严——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包括大西北各游牧民族)、汉人(包括中原地区和四川地区以及金人原辖区的人民)、南人(包括长江以南的原南宋辖区人民).尤其是文人学子的社会地位更为低下,几与娼妓、乞丐同流,时有“八娼九儒十丐”之称.广大知识分子鉴于其社会地位卑微、仕途经济窒息的黑暗现实,大多于穷愁潦倒之中忧愤难当,以致放浪形骸或寄情山水,这一切皆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到散曲创作中来.  相似文献   

18.
党项乃羌人一支,晚起,“魏、晋后微甚”(《新唐书·党项传》),南北朝末始初露头角于历史舞台。初居河曲(古析支地,今青海省东南境黄河曲流处),后稍大其地,“东距松州(治今四川松潘),西叶护(西突厥地),南春桑、迷桑等羌(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北吐谷浑(据有今青海北部、甘肃南部一带),处山谷崎岖,大抵三千里”(《新唐书·党项传》),而其腹心地区,当仍不外以河曲为中心的青、甘、川三省交界处远近一带。其时,党项势仍弱孤,只好往来依违于隋、吐谷浑、吐蕃、唐几个政权间。七世纪后半期,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梅山文化?道光《宝庆府志·大政纪》:“上下梅山溪峒,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治今长沙市),南接邵(邵州,治今邵阳市),其西则长(长州,治今沅陵),其北则鼎(鼎州,治今常德市)。马氏以来,蛮人据之,号曰莫徭。有厉禁禁其出入。”宋熙宁五年(1272)开梅山,以其地置新化、安化两县。按其地理范围来说,包括今新化、安化两县地及涟源、桃江、隆回、新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历史上,从唐代到明代这一千年间,曾经有过六个“北京”。它们是:一、唐朝和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三代,均以其发祥地太原府为北京。二、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8年),仁宗把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建为北京。三、金代天眷元年(1138年),熙宗改临汉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波罗城)为北京。四、金代贞元元年(1153年),把大兴府(北京市北)称为北京。五、明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为北京。六、明代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将他做燕王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 建北京(今北京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