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山     
窗外的天和山的颜色很清晰,并没有"天山共色"。天当然是蓝的,山固然是绿的,暴风雨过后的天和山都露出了本色。天上有星星一闪一闪地亮着……山下有街灯散发着暖暖的颜色……星星点亮了人们的心,街灯照亮了人们的眼睛。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长征组诗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和再现了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组诗体现了毛泽东精神,具有极大的艺术独创性,集中体现为毛泽东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通过"山"的意象得到很好的传达。具体表现在借助于山表现伟人意识,表现力量之大、意志之坚、理想之远的精神。表现的是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相似文献   

3.
王屋山     
一提起王屋山,人们马上就想到"愚公移山"的故事。王屋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40千米处,总面积265平方千米。区内峰峦  相似文献   

4.
长征组诗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和再现了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毛泽东的长征组诗中体现的毛泽东精神,具有极大的艺术独创性,集中体现为毛泽东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借助自然之山来反映意象之山得到很好的传达。毛泽东诗词中的山,已经是人格化了的山,隐喻着他志存高远的博大胸怀,冲破一切网罗的叛逆性格,奔放豪迈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诡丽奇谲的浪漫气质,勇往直前的超越情怀。具体表现在借助于自然之山表现伟人意识,表现力量之大、意志之坚、理想之远的精神。表现的是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相似文献   

5.
山的思考     
<正>一"爷爷,山的那边是什么?"一个孩子扑闪着明亮的眼睛问抱着他的爷爷。"山。"老者沉思半天,望着四周的青山,有些茫然地答道。"那边的那边又是什么呢?"孩子并未就此罢休,又继续追问。这次老者回答得倒也爽快:"还是山。"故事就这样代代相传。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从生到老到死,都在这方小天地里,始终没有人走出大山。火热的夏夜,伴着啾啾的虫鸣,全村的老老少少手执蒲扇聚集在那棵饱经沧桑的大树下。  相似文献   

6.
<正>"因为山在那里!"——这是著名登山家马斯洛面对不解的人们质疑他登山原因的时候,留给世人的答案。这个答案就像山一样矗立在每一个登山迷的心里,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登山者去攀越一座又一座神秘的山峰。而山也像仁厚的长者赐予这些勇敢的人们以勇气、坚毅、不屈与荣耀。如今,"因为山在那里"所蕴含的哲理已超越了  相似文献   

7.
陕北的山     
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堆在了这地球的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8.
苏中第一山     
靖江孤山,可称为苏中第一山。中国的名山大岳,能称为第一者都有其独具的风采,或因其奇,或因其险,或因其高,或因其特有的文化背景。我称孤山为苏中第一山,则是因其小。大可以称第一,小也可以称第一。世间人事喜欢做大、称大。老子天下第一,大家见得多了,习以为常,但也不怎么当一回事,知道你厉害就是了。偶尔称为天下第二者,已见出谦虚,令人肃然起敬。往下再排几个座次,也还能排一排,比如秦叔宝,被称为隋唐天下第  相似文献   

9.
周礼静 《文教资料》2012,(26):33-35
贯云石是元代著名散曲家,也是散曲评论第一人,其曲论和曲作都显示了推崇"阳春白雪"的雅化倾向,明显受到中国传统诗学的影响。本文从贯云石曲论的美学意味出发,结合其曲作的题材特点和语言的蕴藉之美,阐发其大俗大雅的"诗人之曲"的美学追求,以及合理评价贯云石在散曲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谢叠山伟大的爱国、爱民、廉洁和抱朴的精神,即"叠山精神",从而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国梦"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读山品水     
①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步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根本原因.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  相似文献   

12.
天柱山之旅     
人们常说"天柱归来不看峰",今天,我终于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天柱山。一大早,我和家人乘小姨夫的车来到了天柱山南大门。进门后,我们就顺着台阶往上爬。爬了几分钟后,就看见不远处有一块奇石,称作"猪头石",猪头石形状奇特,俨然一个憨态可掬的猪头。过了猪头石,我们又来到了牛马城。传说牛马城是土匪养  相似文献   

13.
习作要求: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我家离学校有十多里路,平时总是爸爸用摩托车接送我。而今天,我却要独自"长征"回家,这是为什么呢?放晚学了,爸爸要开会,给了一元钱  相似文献   

14.
我眼中的山     
姥爷从山里来,那山并不是很能引以为豪的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我问他:"这山叫什么名字?"姥爷愣了愣:"我们都叫它'大山'。"'大山'也是名字?"姥爷憨直地笑了笑:  相似文献   

15.
西盟佤山     
打开中国地图,在云南省的西南,有一个很小的圆点,西盟,是佤族人生活的地方。西盟地处怒山山脉南段,与缅甸仅隔一条小河。这里土地肥沃,山高林密,雨量丰沛,生长着各种动植物,蕴藏着各类矿产,被人们誉为“产金子的地方”。由于封闭和偏僻,过去人们对于西盟佤山总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五十多年前,从云南省城昆明到西盟佤山要走近一个月,而且全是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嶙峋山路。今天去西盟佤山十分方便。坐半小时飞机到边城思茅,乘汽车往南,过澜沧江糯扎渡口,沿着一条狭窄颠簸的弹石公路继续往前,攀上一个逼仄的大山垭口,就见云山迢迢,浓雾弥…  相似文献   

16.
古诗歌中的"山",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山"是经过情感滋润、心灵涤荡的山。山,使诗篇别具神韵,情趣盎然。陶渊明之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诗人在庭院中随意地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既可解释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也可理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  相似文献   

17.
史书记载的"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今天星期天,吃过早饭,爸爸说:"今天我们去爬大贤山怎么样?"我和妈妈一致赞成。"向大贤山出发!"我高兴得跳了起来。9点,我们开车从家出发。40多分钟后,我们就到了大贤山。  相似文献   

19.
正禅宗有三重境界之说: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则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大致可理解为:最开始,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山是山,水是水,后来能看到深层了,发现山与水的内涵或寓意,再后来,万法归真,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笔者以为,这三重境界用来说明数学解题也是合适的.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问题时,会有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一贯喜将"山"与"水"连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国的山水文化。而山文化这个概念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提法,于是本文尝试着从文化学和文字学两个维度出发去剖析中国的山文化及其词语。从文化学视角分析了山与佛教、绘画、音乐、戏剧及民风习俗之间的微妙关系。从文字学视角研究了山的演变过程及与之相关的词语内涵义。从而得出山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魅力的文化形式,这对我们当今培植人格、修养身性,构建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