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贺铸帖》,为翰牍九帖之五,是米芾致玉笔架主人的书札。清代吴其贞《书画记》称为《米芾再启帖》,《清鉴堂帖》称为《贺铸帖》,《书法大辞典》称为《玉格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则称为《易王献之二帖书》。《贺铸帖》呈逸迈奇崛之势、郁勃清健之姿,通篇无丝毫懈怠处。其用笔墨重而意蕴,极显书者功力与个性,正可谓"书本于笔而成于墨,笔不为墨所累,墨不能游于笔外,纯熟之极,然后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2.
正《三吴帖》,又称《送提举通直使诗》,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是米芾送给即将前往江西地区任官友人的诗作。米芾称赞他为三吴(古代苏州、湖州、吴江一带的通称,今江苏南部)的大丈夫,具有恢宏的气度和胸襟。米芾当时刚步入仕途,与这位友人的际遇和抱负相类似,因此借由诗文  相似文献   

3.
正《晋纸帖》亦称《自怡帖》,为米芾翰牍九帖之三,书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此作于法度严谨中充满沉着痛快,全文意在推行古代造纸法。米芾在三十余岁所书的《叔晦帖》中,曾提过他钟爱的三个儿子:鳌儿、洞阳、三雄。"鳌儿"指长子米友仁,"三雄"则为幼子米友知。米芾年过五十后,遭遇前所未有的家庭变故,先是小女儿于1100年过世,接着幼子米友知于1103年早卒,使米芾深受打击,并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米芾对幼子特别疼爱,其在《海岳名言》中有言:"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书大字,更无辨。"从中可知,友知年少才高,尝为米芾代笔。由此更能想见米芾哀痛之情。  相似文献   

4.
正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米芾曾写信给宰相范纯仁,向他呈报雍丘县(河南雍丘)粮食丰收的事宜。信中,米芾以基层父母官的身份,向宰相陈述为政亲民之道。从中不难看出,米芾虽然个性狂傲,但同样具备了北宋士大夫忧国忧民的胸怀与使命感。释文:芾顿首再启:弊邑幸岁丰无事,足以养拙苟禄,无足为者。然明公初当轴,当措生民于仁寿,县令承流宣化,惟日拭目倾听,徐与含灵共陶至化而已。芾顿首再启。  相似文献   

5.
正《论书帖》,是米芾创作的一幅评论草书的作品。米芾草书取法晋人,帖中他认为草书如果不合乎晋人格调,就会成为"下品"。从这幅作品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认识。如张旭的狂草因不合晋人"格",被米芾视为下品;而怀素也因时代所限,虽达到平淡的境界,但尚乏晋人的高古;至于高闲以下的书家,米芾则认为不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真酥帖》,《故宫法书》作《书尺牍五》。因黄庭坚《糟姜银杏帖》中有"雍酥二斤"语,可知"真酥"乃真州所产。《宋史·徽宗纪二》曰:"(崇宁四年七月)辛丑,置四辅郡。以颍昌府为南府,襄邑县为东辅,郑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真酥帖》中"胡西辅",乃胡宿之子胡宗回,字醇夫,常州晋陵人。故而,此帖当书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七月至年末间。米芾入都为书画博士前,或居润州,或官无为。润州入京,唯有水路,而无为枕西江,不如直北便利。帖中所及"一兵陆行",则非无为莫属。  相似文献   

7.
正《拜中岳命作》,写的是讽喻意味十分浓厚的两首诗作,内容描写米芾虽然内心向往与云水为伴、悠然自得的生活,但是自身却处于龙蛇混杂的官场,身不由己。在诗里,米芾引用了一些典故,如钓鳌客引自唐朝诗人李白与当时宰相的对话。李白曾经自封为海上钓鳌客,宰相问他: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透过这样的用典,米芾不仅得以声明自己具有远大  相似文献   

8.
正米芾(1051-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其祖籍山西,后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他的书体潇洒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著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  相似文献   

9.
正《戏成呈司谏台坐帖》,为翰牍九帖之九,乃米芾追述壮岁长沙之事。《书法大辞典》称为《岳麓诗帖》,吴其贞《书画记》称为《戏成帖》,《书法鉴赏大辞典》称为《戏成呈司谏台坐诗札》,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称为《呈司谏台坐诗》。1106年,米芾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担任书画学博士,荣宠优渥的仕宦生涯使他结交到一些中央层级的官员,陈瓘或许就是其中一位。陈瓘时任司谏官职。米芾在诗中提及30年前于长沙浸泡泉水之事,对比今日因病困顿之况,  相似文献   

10.
正海岱楼位于江苏涟水,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登览赋诗的旅游景点。米芾担任涟水军使期间,最喜欢登临游览的地方就是海岱楼。他曾将海岱楼喻为月亮上的"广寒宫",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颇有遗世独立的感觉。《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又称《中秋诗帖》。在诗中,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好似白银铺泻大地,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孕育出宝贵的珍珠。在诗的后半部分,米芾则引"吴刚伐桂"  相似文献   

11.
正《竹前槐后诗卷》,亦称《致希声吾英友尺牍》《非才当剧帖》,内容为米芾写给好友希声的书札。札文前半段为文字说明,后半段为米芾自作的七绝诗一首。书写此札时,米芾刚刚从失官赋闲的落魄之士,升迁为雍丘县令。雍丘县令为正八品,虽是微官,却是米芾有生以来做的最大官。所以他对希声说"非才当剧",言似谦抑,而自得心情溢于言表。这从字的形态上  相似文献   

12.
正《暑热帖》,是蔡襄的行书手札。从手札的内容可以看出,蔡襄颇通情理,"暑热,不及通谒",不去别人家拜望,省得招人烦。炎炎夏日,通情达理的他也不免抱怨,感喟"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但最终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唯有喝点精茶,稍带送友人精茶数片,可解暑热,感受些人生情趣。  相似文献   

13.
正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莆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此作书于1051年,通篇文字清丽蕴藉,行笔干净利落,笔意精到淡雅,结体端庄俊俏,行气连贯,显得自然飘逸、风姿翩翩。用笔内擫外拓兼而有之。笔法重按轻提,应用自如,于转折处更见其妙。初写时行中带楷,笔尚收敛;之后越写越放,渐变为行草;最后任意挥洒,衍化成小草。特别是最后几首诗,乍看笔画纤细,然其笔力并不亚于粗笔。他学《兰亭》《洛神赋十三行》,汲取王氏父子潇洒豪迈的神韵;学欧阳询,追寻劲健之笔;学颜真卿、李邕,专意凝重端庄。可谓,聚  相似文献   

14.
15.
正宋代士大夫讲究生活品位,对于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写此信札,便是为了委托他人代为制作或是搜寻纸中名品——"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源自五代南唐,为南唐后主李煜监制的宣纸,据说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在北宋就已经是相当珍贵难求的名纸了。这幅书迹的纸质缜密光洁,很可能就是蔡襄用来作为"澄心堂"纸样本的。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秀致而庄重的墨迹,使这幅作品帖显得格外清丽动人。全文以行楷写成,书法  相似文献   

16.
17.
正《箧中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流传后世的一件尺牍。清吴其贞《书画记》称其作《天机妙帖》,《宋米芾墨迹故宫法书第十一辑》则称为《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根据曹宝麟的考证,这件作品是北宋元六年(1091年)米芾写给隰州太守刘季孙(字景文)的一通尺牍。全文10行8 5字。米芾晚岁喜好收藏书画,经常收购或用自己所藏珍品与他人交换。《箧中帖》的书写内容,便是米芾意欲以自己的一  相似文献   

18.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又因其性情狂放,人称"米颠"或"米痴"。米芾书法造诣颇高,诸体皆擅,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在绘画上,他独创山水画"米家云山"之法,所作山水树木简略,烟云掩映,极富意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词内容与中秋节有关的句子颇多。例如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李朴《中秋》、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月》、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等等。而生活在元大都十余年(也有学者考证在元朝生活近三十年)的高丽文臣李齐贤填写的《玉漏迟·蜀中中秋值雨》这首词,虽然内容也写中秋节的民俗节令,但亦有其独特的文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词内容与中秋节有关的句子颇多。例如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李朴《中秋》、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月》、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等等。而生活在元大都十余年(也有学者考证在元朝生活近三十年)的高丽文臣李齐贤填写的《玉漏迟·蜀中中秋值雨》这首词,虽然内容也写中秋节的民俗节令,但亦有其独特的文学意蕴。其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