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笔点丹青     
正《共浴春光》赵振军花香鸟语,石可留芳。此作构图通达,鸟雀掩映花间,一派春光。鸟雀下瞰,花心仰面,相互承托,从而达到视觉上的平衡。石块重色被花朵分割掩映,有效地去除了视觉上的重量感。图中紫色玉兰花为辛夷,王维诗歌中的辛夷意象可谓家喻户晓,此作似引用其诗意,反向化解诗中落寞孤傲的情境,以鸟雀形象及题目共同营造美满和谐的春光气氛。  相似文献   

2.
漫笔点丹青     
正《赏秋》田素清此作以秋季葡萄为表现对象,构图饱满,设色文雅。在葡萄果实的绘制上,作者既采用了融汇西方技巧的保留高光的方法,又沿用了传统染高法;叶片藤蔓表现自然生动,巧妙利用了黄紫互衬的对比效果,将画面色调对比得亮丽美观;鸟雀位置得宜。赏秋有絮语,鸟雀更相知!作品题词让人有丰富联想,达到了半在画内追寻、半在画外思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漫笔点丹青     
正《春酣》江福根"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古人的诗意总是能够引发我们的想象。画面中,作者将鸟雀的飞翔轨迹进行了精心的安排,特别是鸟雀的尾部和柳树枝叶的交叠变化,使我们非常清晰地感知到空间的存在。桃花的花蕊,作者也进行了特别精心的描绘。画面空间和谐存在,是作品布局最为重要的方面。此作,作者  相似文献   

4.
语气词主要用来标示句子的各种语气,在古代散文中较为常见,如《醉翁亭记》中的一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中期,浙江桐乡市博物馆征集一批古代书画,计40余件,其中最珍贵的是明代宋旭《松壑楼居图》,绢本青绿山水大堂,一幅超型巨作。写于万历乙未(159),宋旭时年71岁,正值艺术颠峰时期。78岁画白雀寺山水壁画,“时称妙绝”,名闻海外,惜寺毁画废,已不可再现。查宋旭国内外存世作品,率而计之,尚有49件,其中册页7件(36开),扇面3件,但他最擅长又处于成熟时期的“巨幅大嶂”,因保存不易而踪影难觅。《松壑楼居图》是一幅未被著录的佚作,消声四百年而在桐乡面世,使当今有幸获观宋旭艺术之精华,实属书画艺…  相似文献   

6.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这是北宋杰出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开篇的几句话。但  相似文献   

7.
语气词主要用来标示句子的各种语气。在古代散文中较为常见,如《醉翁亭记》中的一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相似文献   

8.
壑松风诗二首在无暑清凉之南,据高阜,临深流,长松环翠,壑虚风度,如笙镛迭奏,不数西湖万松岭也。偃盖龙鳞万壑音,逶迤芳甸杂云汀。《白华》朱萼勉人事,爱敬《南陔》乐正经。——康熙《万壑松风》苍翠郁氤氲,岩端细径分。四时无改色,众木有超群。盖影晴仍暗,涛声...  相似文献   

9.
人类驯化驴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记载是《史记》。把文人和驴子连在一起,则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好驴鸣”是一种怪诞行为,却是魏晋名士“风度”的真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古代散文的精品,《醉翁亭记》脍炙人口,名不虚传。尤其是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的语言,字字句句,有如画卷平抒,层层展开,加之骈散结合,一唱三叹,令读者咀嚼回味,其美无穷尽也。然而从现代影视的角度来看《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笔者以为,《醉翁亭记》乃是一篇绝妙的广告词。为谁作广告?为什么要作广告?作了怎样的广告?一曰:为“滁州的醉翁亭”。欧阳修用“环滁皆山也”开篇,大处着笔,一句总揽,这是全景;接着写“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中“蔚然深秀”的琅,这是片景;再则听到“水声潺潺”的酿泉,这是近景;然后推出“翼然临于泉上…  相似文献   

11.
《木兰诗》是古代民歌中的名篇,全诗风格明朗爽利,质朴刚健,又不失浪漫情怀。该诗已被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但是,教材中"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句却有点问题。首先,此句诗有异文。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作:"愿池(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而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辑为:"愿借明驼千里脚,送儿还故乡。"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作:"愿得鸣(一作借鸣)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宋孙洙《古文苑》  相似文献   

12.
文人和驴     
人类驯化驴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记载是《史记》。然而,把文人和驴子连在一起,则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据载:“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好驴鸣”在今人看来是一种怪诞行为,却是魏晋名士“风度”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文人和驴     
人类驯化驴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记载是《史记》。把人和驴子连在一起,则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王仲宣好驴鸣。既葬,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日:‘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好驴鸣”是一种怪诞行为,却是魏晋名士“风度”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丛碧楼》、《再题枕碧楼》、《积翠亭》、《倚松吟》、《山中》、《敞晴斋》等山庄御诗六首,描绘了山庄覆盖在山峦峰岭上青翠的林木,体现了乾隆依绿建斋的品味及其追求鸟语兽鸣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边城》家喻户晓。文中的诗意来自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自然清丽,优美淡然.读来使人沉醉。  相似文献   

16.
国画     
正《石榴图》田新舸石榴是吉祥植物,在庭院中广为种植。五月榴花照眼明,是传统五瑞题材之一;而果实"榴开百子,结实以报",常为礼敬师长的题材。此作呈之字形构图,叶片纷披,榴实掩映。作者将鸟雀置于石上,寓动于静,颇费心思。枝叶在恣意挥洒的同时若能再强调突出主要部分,则画面效果会更加明快。  相似文献   

17.
解读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相似文献   

18.
漫笔点丹青     
正《秋韵》宋人在工笔花鸟画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这与那个崇尚文化、尊理重思的时代氛围相关。后世学人,祖述其法。作者于万千枝叶中折取一枝表现,穷尽表现之能事,将果实的表皮、叶子边缘等细节表现清晰。果熟来禽,正是大自然的规律。鸟雀的灵动与果叶的丰美,正是大自然勃勃生机的展现。此作,蕴  相似文献   

19.
对《马说》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鸣之”一词,解释历来不同。大家对“鸣之”的歧义主要是“之”充当什么词的问题。“鸣之”的“之”作助词时,解为:叫了、叫唤起来。这样解释易于教学,然而,与句式不合,因为前面是以人为主动者的两  相似文献   

20.
    
你是一杜种子的时候落地生根日夜揣摩山体庸烂的伤痕将欲望和意念寻机深入风化的缝隙绿在雨的气息里开始得寸进尺拥艳一堆尸甘一堆残刹的胎麟呼去风唤来两独擎一方天空游人用高倍泉焦却在赞叹你风景的优美松@戴雨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