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戴开元书友的楷书立轴,取法欧阳询楷书并兼杂颜真卿楷书特点,清劲厚重。作品用笔严谨,结构端正,章法疏朗统一。建议作者在用笔方面再调整一下,因很多笔画起笔处的角度过于斜切,略显尖刻。如"处(处)"字的钩画出钩方向可略平一些,"家"字三撇行笔  相似文献   

2.
《爨龙颜碑》是南朝宋大明时期所刻的碑,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形成的一种书体,其用笔如昆刀刻玉,风格鲜 明,布势精工,堪称绝碑。  相似文献   

3.
正林学苏书友的楷书李白诗作,有颜柳风骨。用笔沉稳,气象静穆,整体感觉较好,是一件比较成功的楷书之作。稍显不足的有:一是用笔缺乏精到。楷书,顾名思义是楷范。用笔、结构上俱应堪称楷则。而此作入笔、收笔处还欠精到,如"云(云)、可、我"字钩笔尚可,而"望、蓉、九"字钩笔稍显草率些;"秀"字的撇笔,"华(华)、松"字的竖笔,"挥(挥)"字的点笔,也不够严谨。二是款字缺乏楷法,印章全用朱文也显雷同。  相似文献   

4.
正王祥洪书友的楷书中堂,以唐代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为师法对象,通篇用笔变化丰富,虚实有度;结构端正方阔,收放自然;章法完整协调,落款适度,很有感染力。应该说,作者对此帖下了一番苦功,这从作品中充满弹力韧性的点画上能体现出来。希望作者能进一步拓宽思路,对颜真卿中晚期的楷书名作细加研究,以期对颜体楷书有更深入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此作引首章位置与落款第一字横向冲齐  相似文献   

5.
正亓遇松书友的楷书中堂取法颜真卿《颜勤礼碑》,整体大气磅礴,用笔精到,提按分明,点画厚重中不乏轻巧,变化较多;结字端庄开阔,稳如泰山,深得颜真卿字法之妙,可见作者在颜真卿楷书方面下过很大工夫。落款、钤印一丝不苟,妥帖和谐,堪称一件佳作。就整体细观,此作仍有一些小问题,如用笔中规中  相似文献   

6.
正下面,我们来谈谈掌握小楷节奏的用笔方法。一、初学小楷当以沉着为本初学小楷,用笔宜缓,缓则有时间做到笔法的完善。王羲之《笔势论》(传)中说:"初业书要类乎本,缓笔以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这确是一种心得之言。小楷字形虽微,但用笔最要精到。端坐作楷书时,思想要集中,一念不可他移;  相似文献   

7.
楷书艺术既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以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为例,从字形、结构、用笔以及重心、中心等方面梳理了楷书法帖的"阅读"步骤,对其中易被忽视的一些问题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告身帖》的特点,对《告身帖》的用笔与结构作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初中钢笔楷书教学初探焦凤梅钢笔楷书,字形方正,用笔清楚,结体平稳,且实用易学,是起步学书者的最佳选择。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不仅可以给人留下美感,更重要的是便于传递信息。初中开设钢笔楷书临帖课,以用庞中华钢笔字帖为好。他的宇平直均匀,节...  相似文献   

10.
走近书法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书法艺术堪称世界珍宝,书法的表现手法各不相同,楷书用笔比较规范;行书既有楷书的规矩,又有草书的流动;草书比行书更加流畅,在艺术上更夸张,更有个人气息;另外还有隶书和篆书。大书法家们更是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1.
走进行书     
一、行书认知与赏析 你知道吗?其实楷书、行书、草书在用笔与结宇方面有着很多共通之处,所以人们常说”楷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奔”。的确,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书写时既具备草书书写快捷的长处,又避免草书过于减省潦草而难于辨认的缺点及楷书因端正精到而书写速度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四、笔顺笔顺,此处特指篆体书写过程中笔画的先后顺序。对于这一点,楷书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但是,由于篆书结构的特殊性,如对称、回环、连续等原因,很难确定它用笔的起止关系,故给学习带来了不少麻烦。因此,正确地掌握用笔的前后顺序,不仅有  相似文献   

13.
《青苹果(高中版)》2013,(8):F0002-F0002
楷书四大家,通常是指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叛。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洲临湖(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官太子率更令,封渤海男。他初学王羲之等前贤书法,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将古隶的用笔运用到楷书中,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4.
楷书四大家,通常是指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洲临湖(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官太子率更令,封渤海男。他初学王羲之等前贤书法,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将古隶的用笔运用到楷书中,自成一体。欧书  相似文献   

15.
正"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是赵孟的一句名言。结字,是因时、因人而变化的,这容易理解。如从大篆而小篆,从隶书而楷书,从行书而草书,因时代的变迁、书体的发展,单字的结字各不相同,正如同为楷书,欧阳询的严峻、颜真卿的宽博,也各不相同;从半方尺的尺牍,到六尺对开的屏条,结字也各不相同。但用笔也即笔法,说它"千古不易"似乎就令人不可理解,它不也是因时、因人而变  相似文献   

16.
三、笔法小篆的用笔,一般是首尾藏锋,中锋运笔。篆书的用笔虽然没有隶书、楷书那样复杂,但在每一笔之中同样存在着起笔、行笔、收笔这样三个过程。而且必须认真严格地对待,使之笔笔中锋,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起笔:起笔必须逆锋也就是藏锋,不能尖锋  相似文献   

17.
悟室评书法     
正申晓炜书友的楷书,深得褚遂良神韵,是一幅成熟的楷书佳作。整体看来,字的占格比例适中,无臃肿、稀疏之感,与褚字相合。由于是大幅多字作品,写好更是不易。整体来看,作者笔法娴熟,用笔老到。但有些长的笔画,笔锋不够流畅,线条缺乏弹性。楷书,难在每个笔画从起笔、行笔到收笔整个过程的提按、起伏,既要表达书写者的情绪和内涵,还要展现出作品的生动、鲜活。建议作者对照原帖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书法教育体系中强调楷书学习的重要性,确立楷书学习的基础性地位是书法艺术良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高校书法专业的楷书教学之任务不仅是对传统经典的深入学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为楷书的创新与发展拓宽思路,使其作为一种艺术审美对象,获得更大、更自由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9.
正刘松青书友的楷书横幅《陶渊明饮酒诗》,取法初唐楷书名家欧阳询。作品用笔熟练,以方为主,方圆兼施;结体取平正端庄之势,稳重严谨,毫无松懈之感,可知作者在欧字学习上下过很深的工夫。美中不足的是,起收笔处多显尖刻,字形过于整齐划一。建议作者今后多看、多写欧阳询的书法原作,尽量避免今人写欧习气的影响。另外,可以借鉴一些魏、隋墓志  相似文献   

20.
练习钢笔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以及笔顺问题;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运笔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书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