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释文:且六文之作[91],肇自轩辕[92];八体之兴[93],始于嬴正[94]。其来尚矣,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质悬隔,既非所习,又亦略诸。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95],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工亏翰墨,异夫楷式,非所详焉。  相似文献   

2.
正释文: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107]。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嗳之奏[108];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109]。虽其目击道存[110],尚或心迷义舛。莫不强名为体,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111],取会风骚之意[112];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113]。既失其情,  相似文献   

3.
正释文: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粗可仿佛其状,纲纪其辞。冀酌希夷[100],取会佳境。阙而未逮,请俟将来。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  相似文献   

4.
正释文: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譬夫绛树、青琴[137],殊姿共艳;随珠、和璧[138],异质同妍。何必刻鹤图龙[139],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lìn)筌蹄[140]?  相似文献   

5.
杨勇 《老年教育》2022,(3):26-27
<正>(二)结构草书通过笔画的省略、变形及笔画间的连带和替代等方式,改变了楷书中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形态,故分析草书的形体构造,关键是了解其结字规律。草书有约定俗成的写法,学习草书还须对草法进行记忆。本节主要从结字规律、偏旁部首举例、形近字辨析三个方面对《书谱》进行解析。1.结字规律草书点画简略,为形体结构的变化提供了空间。正如宋姜夔《续书谱》所云:  相似文献   

6.
杨勇 《老年教育》2022,(4):26-27
<正>(3)错落 王羲之草书中左右结构的字,多处理成错落式的。《书谱》继承了这种处理方法,尽量避免左右完全对称,而是参差错落。如“断”“折”“轩”“挥”“据”“献”“软”“那”“媚”“规”“观”“睹”“都”“动”“略”等字,都是左边收缩,右半部分极力向下伸展,形成左高右低的错落之势。这种错落,既可以营造字势,同时又是调节单个字及作品局部节奏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释文: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118],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119]。"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120]。  相似文献   

8.
正概述从草书发展脉络来看,自汉末张芝及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将草书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后,历代书家想要有所超越难度颇大。唐代是一个强调法度、体制完备的朝代,在政治、文化、艺术各个领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书法而言,楷书方面有"初唐四家",草书有极具浪漫气质的张旭和怀素,而孙过庭无疑也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其出现在唐武后垂拱三年(687年)的《书谱》,不仅在我国书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老年教育》2020,(10):26-27
<正>释文: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47]。扬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48],况复溺思豪厘、沦精翰墨者也[49]!夫潜神对弈,犹标坐隐之名[50];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51]。讵若功宣礼乐[52],妙拟神仙,犹挺埴之罔穷[53],与工炉而并运。好异尚奇之士,玩体势之多方;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54]。著述者假其糟粕,  相似文献   

10.
正释文:至若老姥(mǔ)遇题扇,初怨而后请[151];门生获书机,父削而子懊[152];知与不知也。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故庄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153]。"老子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154]。岂可执冰而咎夏虫哉[155]!"  相似文献   

11.
《老年教育》2020,(8):26-27
<正>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18]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百英尤精于草体,[19]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余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其终始,匪无乖互。[20]谢安素善尺椟[21],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子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22]。"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23],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  相似文献   

12.
正释文:至有未悟淹留[128],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129];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130]。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夫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假令众妙攸归,  相似文献   

13.
正释文: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69],合则流媚,乖则疏[70]。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71],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72],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73],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74];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当仁者得意忘言[75],罕陈其要;  相似文献   

14.
<书谱>最具特色之处,便是在全文中贯穿了孙过庭的儒家审美理想与人生价值观.这种弘扬政治理想与艺术理想统一的书法家高尚完美人格的艺术观乃是孙过庭书学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孙过庭《书谱》赏析@孙过庭~~  相似文献   

16.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文章宏美,议论精辟,在我国古代书法理论中堪称杰构.而书稿用草书写成,墨迹流传至今,笔法流动精美,为后人奉作学习草书的范本.在唐代即传到日本.《书谱》一壁双辉,千古罕有,影响深广,是被征引频次最多的篇章.近年来,我国书法艺术蓬勃发展,《书谱》的价值尤为人注目.《书谱》墨迹  相似文献   

17.
正孙过庭《书谱》在结体上的变化较为丰富:一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结体方式;二是具有行草书普遍的变化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两个方面都要求习书者细心地揣摩掌握,并应用到创作中去。现将《书谱》的结体特点大致归纳如下:一、上松下紧。上松下紧,是行草书常用的结体方式之一。这种结构符合人的审美规律,上面疏可走马,下面收紧稳重,这  相似文献   

18.
正孙过庭博通古今,独秀文华,书法以草书著名。其草书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既能从以"二王"为代表的古典书法美中汲取精华,同时,又能把握唐代人追求雄强的审美理想,加之"极虑专精,时逾二纪"的苦功夫,终成一代草书大师。细观《书谱》墨迹,孙过庭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全篇开始一段用  相似文献   

19.
唐初孙过庭的《书谱》是书法史上罕见的书文并茂的作品,议论精辟入理,文章恣肆宏美,在书法的创作和理论上都为后世立下了标杆,堪为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但《书谱》采用骈体文形式,文章结构枝蔓较多,理解不易.故本文试图借鉴文艺理论的相关原理,透过《书谱》华藻的辞汇,寻绎其中行文的逻辑,通过书法艺术的本体论、发展观、创作观、风格论、批评论等几大方面,梳理《书谱》对书法理论大框架的建构,并据之提炼出《书谱》所具有的系统性、前瞻性、融通性的理论特征,庶几对全面、正确理解《书谱》博大精深的书论体系,以及所蕴含的哲理高度有些裨益.  相似文献   

20.
正孙过庭穷其一生研习"二王"书法,在用笔上劲健俊朗、结体上遒美飘逸、章法布白上独出机巧,最终,以一篇惊世力作《书谱》诠释了其中的奥秘。他成功地利用了笔画的粗细、字形的大小、线条的连贯、空间的疏密、分布的欹正等创作元素,营造出了散落群星、布列银河般的萧散之美。下面我们从六个方面对孙氏书法的章法加以分析:一、笔画的粗细:笔画的粗细变化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反差,形成跌宕感,古今善用笔者皆善此法。《书谱》中的字,轻重变化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