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站在民间立场审视历史,站在理性的立场批判历史,超越历史。针对历史的偏离提供了"文革"历史的另一种记忆,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对"文革"历史记忆进行了全新叙述。  相似文献   

2.
道光年间发生在湖北崇阳的钟九闹漕事件在当地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民间歌手据此创作了长篇叙事山歌《钟九闹漕》,完整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从传抄本《钟九闹漕》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文献解释普通民众、统治阶级和研究者对此事件的态度,能更好体现历史事件在民间记忆上的特点,也能加深人们对长歌本身的理解。《钟九闹漕》是汉民族长篇叙事山歌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其承载传递的历史记忆,对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并保持其旺盛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叙述方式重述灾难历史,会呈现不同的记忆内容和代际传递效果。本文选取同为亲历者二代书写的《鼠族》和《金陵十三钗》对比,审视中西两种文本叙述方式的差异。《鼠族》采取个体叙事重述历史,通过个人视角描述亲历个体的血泪史,以体现生命的平等,激发同情与思考;《金陵十三钗》运用集体叙事呈现大屠杀事件,通过群像描写刻画被边缘化的受害者群体,进行道德批判与警示。通过文学想象书写大屠杀灾难是一种对历史记忆进行重构和传递的有效方式,不同方式的文学叙述在重构和传递历史记忆中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期望能借鉴犹太大屠杀文学书写历史记忆的完善方式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传递方式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林哲敏 《文教资料》2009,(30):147-148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是高中历史教学,对历史的叙述可以说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建构起来的。如果仅仅把历史知识当作纯粹的客观对象来学习,很容易把学生学习演变成简单背诵和记忆,把历史内容变成固定不变的唯一结论,导致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简单的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如何使历史教学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理智、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创设有活力的教学课程,如何多元化地开发利用教学素材,这是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是对以往历史的叙述和评价。文学史写作就是一个把握和梳理过去记忆的活动。在当代丰富、复杂的文学实践活动中,哪些文学现象和文学文本被选择和记忆,哪些文学现象和文学文本被筛选和淘汰,文学史的视域在历史的叙述中如何被确立,这是文学史写作的首要问题。本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是王安忆20世纪90年代的代表作,文章从其民间立场出发,对《长恨歌》中"民间历史意识"的书写角度加以研究,主要从叙述方式、叙述策略和叙述语言三个方面来探讨民间历史意识在《长恨歌》文本操作层面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杜红延 《天中学刊》2011,26(2):91-93
民间传说是一方社群的集体记忆,与正史和方志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意义。毛坦厂的民间传说充分说明了传说多元化的存在意义。传说是地方百姓记忆构筑的当地历史,填补了因缺少史志记述而导致的区域历史的空白;传说是地方民众对地方风物的在地化解释,是区域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晶;传说还是民间的无字道德教材,是民间教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6,(1):13-17
押近年来,贾平凹着力于对乡土书写的回归,以求赋予其更为宽广的时代内涵。新作《老生》凭借民间唱师的身份和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意图勾勒历史的面貌。"我"在两层叙事文本中因叙事身份多样性和存在方式的边缘化特点,客观地展现着历史的发展脉络,也表现出作家在面对复杂的历史真相时所做出的价值选择。其中《山海经》作为小说重要的关照性文本,二者在叙事时空的不同维度上彼此呼应,并在外在的时间线性关系上形成对话。作家以此为依托进行历史叙述,凭借个人记忆对跨度巨大的时间进行梳理,在对历史真实的消解与构建中思考着当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以冷峻的叙述姿态,展示了人性的丑恶和残酷,作品充满了血腥、恐怖和死亡的气息,具有明显的暴力倾向。这种暴力倾向显然来源于作家的“文革”记忆,在“文革”时期度过童年岁月的余华,对发生在那个疯狂年代的人性灾难有着深刻的童年记忆。他以反叛传统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品质,迷恋于文学形式方面的探索,以民间立场的、个人化的叙述,展现充满精神梦魇的“文革”记忆,揭示历史的癫狂和荒诞,呈现出独特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0.
采茶戏是一种在吸收民间山歌、彩调、民间舞蹈、民间说唱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小戏,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防城采茶戏是桂南采茶戏的一个分支,在清末民初年间初步形成,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娱乐方式多样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承载着防城民众历史记忆与聪明智慧的防城采茶戏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探讨防城采茶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上堡侗族的历史英雄与民族符号,"武烈王"李天保渗透在当地的日常实践与神话传说之中。官方话语的暧昧与不自洽性赋予了民间记忆以极大的可塑性及创造性,使得民众对李天保及其武烈王国的集体记忆之建构得以可能。历史记忆的时代错置、选择与重组、结构性失忆等折射出一个同质性社会中个体在理解历史与现状、生活与思维结构之间的微妙差异,它隐含着对民族意识、族群身份的渴望。与逻辑连贯、系统性的官方话语形成鲜明对比的民间记忆作为一种反记忆构成了对支配性话语的挑战,这种巴赫金所说的"异质语"提供了另一种呈现失声的历史与经验的可选择性底层视角。  相似文献   

12.
需要先界定一下概念的具体含义。所谓“历史现实一,即指在时间空间中实际上发生了的事件。“叙述话语”则指对历史现实的界说和评定,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历史记载,有些盖棺论定或饮定意味;一是当事人、后人的记忆或传说,有些民间意味。在格非的许多小说中,都涉及到历史现实与叙述话语的偏离与错落。格非似乎对人在许多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角色动机、事件的偶然性和潜在关联,以及所有这些内容在叙述中的面貌充满兴趣。他用颇为典雅的语言句式,在小说中构成一场场有意无意的探寻,而探寻过程常常扑朔迷离,枝节横生,探寻结果或者缺少谜…  相似文献   

13.
胡学文的《有生》是近年来最为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其艺术成就在于,它以树状叙事结构,从民间视野出发,通过讲述一个人的历史的方式,叙述了百年历史,呈现了当代生活。在叙述历史和呈现当代生活的过程中,书写了历史与当下生活留在民间百姓身上的史迹与心迹,发现了潜含在民间百姓身上的生活信仰,以及内在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4.
民间叙述者是叙述民间社会的主体。《无风之树》、《檀香刑》、《丑行或浪漫》这三部长篇小说在民间叙述的相同目标下有各自的叙事特征。在构建和想象民间社会的过程中,小说不仅从语言风格上以方言写作为自觉,在进行民间叙述和叙事策略的选择上有着民间叙述者的确立和凸显,并通过第一人称叙事和叙事人称的转变完成对民间社会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15.
"鲁班记忆"这一汉民族的原有记忆,在我国历史上经过民间的不断重构,文化内容日益丰富。它不仅存在于汉族族群中,而且也融入了西南少数民族族群,这种同一记忆的跨族群传播在我国文化史上并不少见。文章首先简要陈述民间关于"鲁班记忆"的不断重构,然后重点从移民、宗教、工匠技艺、文学艺术传播这四个方面,逐步展开探讨分析这种记忆的跨族群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6.
《山匪》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作者在题材的取舍上,将历史记忆和家族记忆作了巧妙整合;在情节叙事方面,讲史与传奇又有巧妙融合;在人物塑造方面,着力突出残暴匪性与传统仁义力量的抗争;大量的民俗描写,反映了作者浓厚的传统民间本土文化情结。真实广阔的历史画面的再现与精湛的小说叙述艺术的结合,使《山匪》成为孙见喜小说创作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地名折射了区域社会的历史记忆,它不仅具有地理方面的指标意义,而且还蕴含着人群、商业、族姓冲突、民间信仰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诸多内涵.透过对历史地名变迁轨迹的追溯,可以揭示一地的社会地理背景,从中看出各色人群对历史记忆的选择.利用徽州民间文献,对皖南历史地名变迁的社会地理背景作一探讨,可以揭示徽州地名雅化的特点、方式以及隐藏在地名雅化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关中方言话语叙述的核心是农业生产活动,农耕经济下的乡村生活是关中人修辞的文化语境。关中方言中的修辞表达积淀了秦人群体对民族历史与艰辛生活的沉重记忆,蕴涵着古朴凝重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民间智慧。关中人的思想性格、生活情趣、价值取向,以及关中地区悠久的文化传统都弥漫于关中人的修辞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正史锁定的程序里存在着一种不规则的操作,即民众认同认可的历史,或曰民间对历史的重新识别和创作。正史随着文人的传播以迎合和满足民众的期待视野为前提,以荒诞怪异的杂传形式走下神坛跌落民间。而民间的历史叙述者在唐之俗讲、宋元之讲史中以动人的情节消解正史之平板、以丰富情感消解正史之平淡、以精致结构消解正史之平铺,从而对正史重新选择加工,使正史在民间坍陷。明清时期演义崛兴,由历史叙述形成的故事结构和由历史阐释形成的意义结构熔铸而成的演义表现的主要是当时民众对过去正史的解读。它根据客观现实和民众的主观意愿,从最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到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以宏大的规模完成了此前的全部历史在民间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王成双 《考试周刊》2011,(84):170-171
学习《历史》,记忆是一大难题,如果能练就过目不忘的本领,那么学习历史就会举重若轻。文章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建构记忆这一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