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平 《华夏文化》2004,(2):17-18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较长,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中国古代文化开始进入又一个旺盛的创造期,出现了以辉煌的文化成果为重要标志的隋唐文明。  相似文献   

2.
隋唐时期是佛教极为兴盛的时期。在当朝帝王们的支持和默许下.佛教寺院遍布全国各地,僧众人数众多,寺院经济也获得了高速发展。到唐武宗灭佛之前,有的佛教寺院的占地已达数万顷之多,所谓“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其七八”,可见佛教经济势力的强大。同时,隋唐时期也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期的葡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以前,与葡萄、葡萄酒相关的葡萄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葡萄文化经西域传播的重要内容。隋唐时期,葡萄文化空前繁荣,东西传播频繁,影响深远。葡萄语言进一步丰富,葡萄纹饰范围继续扩展,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文学家诗赋等创作的题材显著增加,记载葡萄和葡萄酒的史志、文书档案丰富,葡萄文化的宗教、信仰色彩浓厚,葡萄文化在日常生活、典章制度中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4.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承上启下的变革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化的变化,引起了婚姻习俗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出现,产生了榜下择婿的习俗;商品经济的繁荣,引发了买卖婚姻的流行;中外化交流的频繁,又使民族杂婚现象明显增多。中华婚俗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5.
巴蜀地区是藏传佛教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藏传佛教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隋唐时期,在与苯教的碰撞与交流中,四川藏区的藏传佛教也在白诺扎那等人的弘扬下流传开来.朗达玛灭佛后,四川藏传佛教的发展成为卫藏地区乃至整个藏区佛教复兴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6.
词──隋唐时期产生的流行歌曲歌词孟昭燕词是一种音乐文艺,也是一种特殊的格律诗。它产生于隋唐时期。当时存在着三种音乐系统:一是汉魏以前的古乐,属于雅乐系统,二是汉魏以来由民间歌谣发展起来的清乐;第三种就是隋唐时期吸收西域音乐和民间音乐创造出来的,用以佐...  相似文献   

7.
北朝至隋唐时期黄河流域的西域胡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阳光 《寻根》2006,(2):35-41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黄河文明,在中华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地位非常重要。黄河文明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不断地与周边地区文明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北朝至隋唐所处的中古时期是黄河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剧,大量胡人的进入,使得黄河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现出胡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郑屹 《华夏文化》2013,(2):25-26
一、崔氏之郡望《隋代墓志铭汇考》收录一方名为《元英暨妻崔麝香志》的墓志,志文载:"君讳英,字洪儁,河南洛阳人,魏昭成六世孙也。……妻崔氏,父令珍,青州刺史第二女,字麝香,年十三归于元氏。"此志镌于开皇五年,自开皇三年始,隋文帝已停废州郡中正官品评人物之权,  相似文献   

9.
赵娜 《华夏文化》2011,(4):16-18
佛教自汉代传人中国后,受到中土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佛教文化也以巨大的魅力吸引着中国信众,并渗透到生活理念中。东晋时期,佛教中出现的“寄子现象”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10.
吴平 《华夏文化》2005,(2):29-30
隋唐时代,中国封建社会步入鼎盛时期,佛教的发展也随之进入黄金时期。从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隋唐佛教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南北朝佛教,是为隋唐佛教作准备;宋以后的佛教,可以看作是隋唐佛教的余绪。  相似文献   

11.
九华山佛教起源于5世纪初,唐中期成为地藏菩萨道场,中经唐末五代及宋元时期的曲折发展,至明清时形成为我国佛教重要传播中心之一,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佛教在文化特质上表现为地藏信仰、禅净兼修和三教交融的同时并存。该传播中心的形成对丰富皖江佛教的内涵、延续安徽佛教的命脉、促成安徽地域文化儒道佛鼎立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镜 《寻根》2020,(2):36-43
隋唐时期的长安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是当时的佛教重镇。这一时期,长安佛教兴盛,名刹林立,四方僧尼云集,留下了大量佛教史迹及佛教徒的墓塔。学者根据佛教徒的塔上铭文、文献记载等资料对隋唐长安的佛教展开了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佛教丧葬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徒葬地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僧尼墓志、塔铭、传记等资料对隋唐时期长安的僧尼葬地进行探讨,以寻求隋唐长安僧尼葬地的分布情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唐代儒学研究长期以来遭到忽视。但唐代儒学作为汉学与宋学的过渡,儒家学术思想上的重大转向正是在这一时期酝酿发端的。笔试图通过对唐代儒学历史演变的梳理,来探讨隋唐儒学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终南山古称"南山"或"终南",在秦岭中段北麓,居神州大地之中、古都长安之南。终南山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终南山东起蓝田、西至周至,即古都长安之南。中义的终南山指陕西境内的秦岭北麓。广义的终南山即西起甘肃东至河南的秦岭。本文采用中义的终南山。北周武帝的灭法运动(574-578)可谓声势浩荡、政令严酷。经此一难,"北方寺像,扫地悉尽"(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93页)。除若干被迫入通道观外,当时的僧人或以  相似文献   

15.
"道"是中国文化、中国本土思想中的一个根本性、普遍性的概念,它的蕴意与佛教概念中的"真如"、"法性"、"菩提"等有本质的不同.但在早期佛教输入中国的过程中,佛教却大量地采用了"道"这个语词,它的使用有三种情况:一、译经中的使用;二、佛教徒称号中的使用;三、佛教名物中的使用.这种对"道"字的普遍采用,加快了佛教的华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吴平 《华夏文化》2005,(4):32-34
鸠摩罗什译经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他在长安先后译出98部大小乘经律论藏。这些佛教典籍的传译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南北朝时,各派佛经的汉译本已经大致齐备,介绍印度佛教思想的使命至此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之上,中国的僧人得以精研细选,各承一说,形成了学派林立、众说纷呈的局面。这时的佛教学派或称师,或称家,或称宗(与后来的宗派不同),各立门户,互相争鸣。  相似文献   

17.
佛教的四大名山翟萍佛教四大名山的提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五台、普陀、峨嵋、九华并称为"四大名山",是明代以后的事。"五山十刹".经元明动乱,久已衰竭。明代,四海统一,信徒活动范围也远远超过唐末和唐宋时期。于是,"四大名山"应运而生。四大名山虽然齐名...  相似文献   

18.
华严宗是中国本土宗派之一,今天已是习以为常的佛教史知识,其实这一知识的形成并不遥远。在古代,"华严宗"是一个佛教术语,与《华严经》义理、纲要、宗旨、判教、祖统等问题有着更紧密的关联。"宗派"一词直到宋代才进入佛教著述,其大规模使用与禅门撰述有关,到惠洪笔下更追认了一个"祖"——"宗"——"宗派"的世系,具有禅林礼制的意味。将"华严宗"、"贤首宗"等称为"宗派",这在唐宋史料中并不存在,也不同于唐宋人尤其是宋僧赋予"宗派"一词的涵义、用法和指称对象。尽管后来"宗派"用于更广的范围,直到晚清杨文会那里"华严宗"才从佛教术语变为佛教宗派,"宗派"也消除了"世俗知见"而转为"本源"——"流派"之意,受到本土和日本诸宗说的影响;梁启超的"宗派"说偏重"华严宗"等作为本土独创派别之意,将外来的诸宗说投影到历史上,但背后却是民族主义热情。  相似文献   

19.
正鸡足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4A级景区,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著名佛教圣地,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鸡足山旅游资源有三大特色:一是有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鸡足山佛教为释迦牟尼大弟子饮光迦叶所开辟,盛于明清,鼎盛时发展成以祝圣寺为中心的36寺72庵的宏大规模,常住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1045~1105),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的诗文家、书法家,早年以文章诗词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北宋文人多喜参禅,黄庭坚也不例外;兼之江西是禅宗胜地,法席鼎盛,禅师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