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别离的故事     
阅读导引16岁,是“少年不识愁”的季节,即使第一次离家远行,也并不伤感,反而喜形于色;长大之后,在雪花纷飞的边塞所发生的别离的故事,就不再是轻松的了,那是一种无奈和彷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化,脸上出现了皱纹,“而今识尽愁滋味”,别离的故事又有一番滋味!文章只是截取了别离的一些片段,感情含蓄而真挚,把别离的无奈、感伤和留恋发挥的淋漓尽致。作者陶然,是我国香港作家,擅长写散文和小说。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代的商人是如何“重利轻别离”的呢?  相似文献   

3.
高梦颖 《学语文》2011,(3):69-70
“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你绝不可以忽视她”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在晦涩的语言中,随意的结构里会发现真实的杜拉斯永远站在远离我们的地方诉说我们身边的故事。中译本《长别离》是根据1961年法文版翻译的,整部戏剧通过画面与对白构成,  相似文献   

4.
刘俊 《海外求学》2004,(13):40-43
曾经对着一本词汇书背了无数遍,可一做到题目的时候还是有“相见不相识”的无奈;曾经自信把词汇背得滚瓜烂熟了,可一看到阅读文章的时候还是有“似是而非”的困惑;曾经把模考的题目都做烂了,可拿到分数的时候还是有“就差那么一点点”的仰天长叹、欲哭无泪。面对无奈和困惑,面对失败和痛楚,你是否静下心来冷静而勇敢地问过自己:“我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是复习得不够充分,还是临场发挥欠佳;是功夫下得不够深,还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是在应试的某一环节上出了差池,还是英语学习能力的整体薄弱?  相似文献   

5.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古代因为交通、通讯的不发达,加之古人寿命的短暂,生离往往成为死别。“别易会难,古人所重。”(北齐.颜之推)所以在这种“黯然销魂”的时刻,古人除了把酒叙别。都爱折柳相送,以明相送相惜之情。如王之涣的“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别离》),柳氏的“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说的都是这种情景。从而使“柳”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意象。人们耳熟能详的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开篇“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即用“柳”与“雨”相搭配,在清雅的景物描写中渲染了浓浓的离别氛围;  相似文献   

6.
故事是孩子童年的最爱,少年的伴侣。语文报社主办的《语文报·故事版》,兼及课内课外,并重活泼高雅,是孩子们快乐学习的新动力,也是家长们亲子联系的主桥梁,更是老师们轻松教学的好助手。《语文报·故事版》以故事为载体,以语文为特色,版面栏目丰富,内容扎实有趣。“专稿特稿版”速递名家专稿,报道纪实故事;“经典大舞台”传送经典名作,指导阅读鉴赏,讲述名著梗概,提高文学修养;“课堂后花园”指导语文学习,激活求知兴趣;“校园四季风”讲述校园故事,展尽青春风采,出示新人类本色;“卡通哈哈镜”展示精彩卡通,刊载优秀…  相似文献   

7.
在一部分读者的心目中,英国诗人白朗宁是艺术大师;在另一部分读者的收目中,白朗宁是哲人、宗教导师,他的诗是“道德的滋补品”。白朗宁的两首小诗《深夜相会》和《清晨别离》可以让我们以管窥豹,看到这两个白朗宁的一斑。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别离成为最重要的主题。别离也是人类普遍的一种遭遇,更是成了人生不圆满的一大遗憾。别离无论是对送别者还是对远行者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就离别的相思之苦来说,送别者怀念远行者的感情总比远行者怀念家中的送行者的感情更真挚一些。送行者“怅然独归”的凄凉孤寂的身影和若有所失的怅然感受更甚于远行者。  相似文献   

9.
别离主题在宋词中表现得尤为执着与深刻,这不仅因为词境适合表现别离主题、词体中的长调慢词比诗体有更大的伸展空间,更因为词人能把世相沿袭的诸多别离意象运用得推陈出新,本仅就“柳”这一意象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10.
我们把这个故事的题目写成了“胜利”人生。可张胜利的人生之旅果真可以用“胜利”来形容和定义吗?有人说:也可以,也不可以。张胜利说:已经过去这段人生,前半截,我自己觉着“胜利”过,可社会和他人不那么认为;后半截嘛……或许真正是“胜利人生”了。绝路得活,死里逃生,不是“胜利”是啥哩?张胜利不是哲学家,前面这段咬文嚼字的人生辩白是笔者知晓了张胜利的人生故事之后,为他编排的。“人生档案”之一姓名:张胜利;性别:男,现年41岁,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人;家庭出身:工人;本人成分:工人;特长:对世间各种各样的锁具…  相似文献   

11.
神奇判断句     
一作文指导,鲜有关于写句子的指导。其实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写好了句子,才能写好段落,进而才能写好文章。写作文,与其追求文辞华美,不如下功夫写朴素而具内涵的判断句。有次我以“相逢与别离”为题,让学生作文。学生的认识大同小异,都认为,相逢是在别离之后,正因为有了别离之苦,才有了相逢之乐。只有一位学生以“相逢是别离的开始”这一判断句立意,让人眼睛一亮。他认为相逢是偶然的,而别离是必然的。文字虽少,但对此作了辩证的阐述,我给了他满分。  相似文献   

12.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篇历史剧《闯关东》以宏大的叙事、广阔的历史背景展开动人心魄的故事,展示民族之魂在自发大移民冒险中的境遇、挣扎、闪光与无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这部电视剧弥漫着齐鲁大地的文化、心理背景。剧中传统文化的负载者无疑是朱开山,以他的视角贯穿了剧作的全过程,他参加过义和团,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展现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栽物”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家国观念,但这种耕读传家、忍让为先的家族精神面临外强时的流离失所又透露出整个民族的无奈与悲凉。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执着叫形影相随,相依为伴品味生活艰辛与无奈;有一种情感叫生离死别,生不可离,别离是天堂的召唤。导盲犬放弃了天堂,也就放弃了离别。  相似文献   

14.
别离群众太远啦!《南方日报》今年2月27日刊载揭阳县仙桥镇一农民来信,反映镇须导强行摊派,耗资千万元,征地2.7公顷建起外形壮观、装修别致的“超前”办公大楼。信中说,面对气派非凡的新大楼,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但我还得代表大家向仙桥镇的“官”们说一句;“...  相似文献   

15.
一笑 《家教指南》2006,(2):47-48
故事: “宝宝,这个给我吃一点,好不好?”“不给,这是我的。”4岁的宝宝害怕地将所有的巧克力都抱在自己怀里,怕妈妈抢去。妈妈很生气地说:“宝宝,如果这样,下次我不给你买了。”宝宝听到后,干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不停地说:“坏妈妈,抢我的巧克力!”妈妈感到很无奈,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自私。  相似文献   

16.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学习李商隐的诗歌时,我即兴讲了李商隐的爱情故事作为穿插;没想到,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种情况多次出现后,我兴奋了,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口。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在“讲故事”这个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探究。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整合教材与故事,如何丰富自己的故事“仓库”,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了我思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和学生都在“讲”和“听”故事的过程中获益匪浅,可以说“教学相长”。“讲故事”的效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边城》是沈从文描写“湘西世界”的一个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男女恋爱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廖廖,但悱恻动人。故事是以悲剧告终的,小说的结束语让人充满希望又教人一腔无奈:“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一种  相似文献   

18.
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读书;8年后,王楠子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促使他的父亲向国内教育现状发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小说的核心是“讲故事”。小说与故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事可以定义为“事件”。这个事件,既可以是发生过的旧事或成例,也可以是现实在心理镜面上折射的幻影。中国小说的发展史就是一条如何讲故事的历史。这个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简单故事;复杂故事;美的故事。美的故事即以表现生活为指归,讲求叙事策略,重视本的自足性的现代小说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得到积极地呼应。但是。一些小说理论家过分强调形式的新奇,放弃“讲故事”这个小说区别于其他学题材的根本动机,忽视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欣赏习惯,从而正在逐渐地失去读和作家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自古就有韩信得志而报“一饭千金”;魏颗赤待终获结草之恩;诸葛亮受先帝知遇之恩鞠躬尽瘁;史可法剑断乱发终报国恩,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真实故事也传扬久远,古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知恩图报的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