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淡美是宋代诗人对诗歌的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宋人对诗歌平淡美的追求,肇源于梅尧臣,欧阳修倡导之并将其凝结为文学思想,而成熟于苏轼、黄庭坚之诗论与实践。梅、欧初步明确了平淡美这一美学发展方向,而苏、黄从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平淡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朱熹认为,平淡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美学风格形态,经历了一个从摹仿到新巧再趋于平淡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平淡美的特质有三:平淡出于自然,这是平淡美的最重要特征。平淡中自有美丽;俊健豪放寓于平淡。从根本上讲,艺术风格的平淡之内在根源是朱熹标榜的道学气象,是人格精神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相似文献   

3.
曾辉 《文教资料》2012,(17):6-7
平淡之美是中国古代诗人孜孜以求的最高美学理想。"平淡"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理论上真正成熟的标志,是苏轼对"平淡"内涵的深刻阐释。苏轼阐述了"平淡"的审美内涵,并且把平淡与人生境界结合起来,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索,从而使平淡诗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张力。平淡诗美的审美张力表现为"平淡"而"有味"、"似淡而实美"。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平淡美历来被视为最高的美学境界而被许多诗人所追求。平淡的诗歌易中见深,淡中藏浓,具有自然圆熟的功力,没有多方面的深厚素养很难企及。平淡之所以被认为是很难企及的最高的艺术境界,在于它自然天成、大巧若拙而又含蕴深厚的风格特征。这种看似毫不经意的随意挥洒,正是诗人高深艺术素养和过人观察力的体现,它给读者的审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整体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但对古典诗歌的“平淡”之美.却还领略不深。诗之平淡,是指把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平淡,比之色,则若素绢,淡而雅;比之味,则若茶茗,淡而香;比之酒,则味永而醉人。至醇至厚而成至淡,平淡的诗语以癯实腴.是美的极高境界,正是“诗语平淡万古秀,华芬落尽见真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整体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但对古典诗歌的“平淡”之美,却还领略不深。诗之平淡,是指把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平淡,比之色,则若素绢,淡而雅;比之味,则若茶茗,淡而香;比之酒,则味永而醉人。至醇至厚而成至淡,平淡的诗语以癯实腴,是美的极高境界,正是“诗语平淡万古秀,华芬落尽见真淳”。诗之平淡不是平庸,而是淡而有味。陶渊明一生“抱朴含真”,在他的诗中,未曾沾染礼法与智巧,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华丽的辞藻,其诗是一种本色的朴素平淡之美。如“蔼蔼堂前树,中夏贮清荫。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几句…  相似文献   

7.
张欣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1):145-149
平淡美是宋代的主流艺术审美思想,是宋人自觉追求的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审美理想风格。宋人在文、诗、书、画等不同艺术门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态度上,都使平淡在美学境界追求上有了突出的表现,同时又都具有了统一的内涵,体现了整个时代的艺术境界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爱伦.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诗歌美学的理论,他的诗歌真正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理论。他在其诗歌中追求形式美、音乐美、忧郁美。强调"为诗而诗",拒绝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整体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但对古典诗歌的“平淡”之美,却还领略不深。诗之平淡,是指把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平淡,比之色,则若素绢,淡而雅;比之味,则若茶茗,淡而香;比之酒,则味永而醉人。至醇至厚而成至淡,平淡的诗语似癯实腴,是美的极高境界,正是“诗语平淡万古秀,华芬落尽见真淳”。诗之平淡不是平庸,而是淡而有味。陶渊明一生“抱朴含真”,在他的诗中,未曾沾染礼法与智巧,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华丽的辞藻,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在他以前,还没有一个诗人写过这样多的诗歌来歌咏田园生活。田园诗是他的独创,其诗歌风格呈现出与其他诗歌迥然不同的平淡之美,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陶诗的内容多为自己亲身经历和感觉。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均为人们所熟知习见。这些人生日常现实生活中的内容,本身就使读者感  相似文献   

11.
关于陶诗“自然”“平淡”的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世对于陶诗的美学评价,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说其自然,二是说其平淡。前是一种审美标准;后是一种审美境界,陶诗的自然,平淡是以对“真”,“朴”的追求为前提的:即人格之“真”,生活之“朴”。陶渊明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一是扩大了诗歌的审美视野,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容,他把诗歌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乡村,田园,日常生活,成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开创,二“开千古平淡之宗”,使中国诗歌从唐朝始确立以平淡,朴素,自然为止,反对刻意雕琢的最高的艺术标准。  相似文献   

12.
王绩是初唐时期"独树一帜"的诗人。他一生三仕三隐,大部分时间在隐居中度过,这对他的诗风产生了重大影响。王绩诗歌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具有一种"平淡"之美,这种"平淡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造语疏野,平淡简易;其次是平淡中寓有深意。王绩诗语言与情感完美结合,达到"自然圆熟"之境。  相似文献   

13.
"平淡"作为中国传统文论史、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并不是在宋代才出现的。但已有研究者明确指出:"中国古典诗歌的平淡美,作为审美理想而确立于成熟的理论自觉之中,应该说,是自宋代开始的。"[1]平淡美可以说是宋代诗学的主流思想,处于宋代时序的重心位置。平淡并非平庸浅俗,而是要求"意新语工,得前人未道者","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2]。"平淡"作为宋诗学的重要审美理想,在宋代不仅在观念形态上得到重视,而且在实践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关于汪曾祺小说和谐冲淡的特质,研究者多有论述;而事实上,在这种平淡背后,还蕴藏着很多“味道“使其小说具有一种奇崛之美。叙述意图中的和谐与叙述内容的不和谐、笔调的不动声色与笔法的触目惊心两个各自对立统一的方面都体现了汪曾祺小说这种寓于平淡之中的奇崛之美。  相似文献   

15.
罗丹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若你在语文的天地间漫步,随处可欣赏到美的鲜花。一.自然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就美学而言,浓妆美,淡抹也是美。可人们有时往往喜好淡雅之美、自然之趣,喜欢追求  相似文献   

16.
任何格式的诗歌,都有一定的外在形体,都有相应的章节结构、句行排列。诗人在创作中,对此也必然有自己的美学追求。然而,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闻一多慧眼独具,通过对诗歌本质特征的具体分析,最先从诗美的角度对诗歌外在形体的审美特征进行理论概括,提出了新诗应当具有“建筑美”的要求。这是对诗歌形式理论的一个富有创新意义的开拓。闻一多诗歌的建筑美,是以“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为规范”的.这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因为,“中国艺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不足万言。从题材和内容来看,大体可以分为咏怀、田园、哲理三类。其中重点描写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宜划人田园诗的,约30首左右。其诗歌具有“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苏轼《东坡题跋·评韩柳诗》)的魅力,随着时代的衍变,这种“素”的美愈来愈现出其光辉,倍受人们推崇。我认为,陶主体个人对“素”的审美追求,诗化了平淡素朴的田园生活,使得普通的农村生活具有了独特的“田同风光”之美学意义,这也给现代社会审美追求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刘克庄是南宋江湖诗派的领袖,他受道家自然哲学观的影响.形成了追求自然天成的美学思想:同时他受到理学人性论的影响,认为人性是冲淡平和的,与此相应.诗歌的理想风格就应该是平淡自然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中,平淡的诗歌审美理想出现得很晚。“平淡”作为一种理想风格而确立,并成为一种理论的自觉,应该说是始自宋代。纵观两宋的诗话诗论,崇尚平淡是比追求雅健更为普遍的倾向,不仅在观念形态上受到高度重视,而且在艺术实践上也得到充分体现。白居易作为开宋诗门户的一位中唐诗人,不仅在观念形态上崇尚平淡的诗风,而且在诗歌的创作实践上也充分体现了对平淡审美理想风格的追求,对平淡的诗歌审美理想在宋代的最终确立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白居易在观念意识上推崇平淡诗风可从他对陶渊明与韦应物两位诗人的态度上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的美学发展史上,古希腊不愧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从整体上看,它格外注重美与善、美与真的统一,追求自由和谐的美的理想,可以说这是后世许多重要美学思想的源头,而与古希腊时代基本处于同一历史阶段的中国先秦时期,也把中和之美作为古代美的创造与欣赏的一个追求目标和重要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