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论述了课堂生活中的五类“受教育”角色,即“迎合”的“受教育”、“顺从”的“受教育”、“适应”的“受教育”、“投机”的“受教育”和“反抗”的“受教育”。分析了其形成的成因,并对构建理想境界的课堂生活和“超越的受教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背景分析 2011年4月14日,我参加了五莲县优质课评选,课题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下册“珍惜学习机会”。接到课题后,首先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初步把握。从知识传授角度看,该框主干知识非常明了,即如何维护受教育权利,怎样履行受教育义务。  相似文献   

3.
在西部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非常缓慢,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了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出现了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促进西部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许多年,“教育理念”,或说“教育观念”,是非常受教育工作青睐的字眼。开会、培训、教研、发表章……无论行布令,还是大家坐在一起聊工作,总免不了“转变观念”、“转变思想”、“树立理念”,高屋建瓴一番。理念或观念,这很重要。但最近,我渐渐地产生这样一种观点:思考比观念更重要,准确点说,对于观念(或理念)的思考,要比观念本身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许多年,“教育理念”,或者说“教育观念”,是非常受教育工作者青睐的字眼。开会、培训、教研、发表文章……无论行文布令,还是大家坐在一起聊工作,总免不了“转变观念”、“转变思想”、“树立理念”,高屋建瓴一番。理念或观念,这很重要。但最近,我渐渐地产生这样一种观点:思考比观念更重要,准确点说,对于观念(或理念)的思考,要比观念本身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论述了课堂生活中的五类“受教育”角色,即“迎合”的“受教育”、“顺从”的“受教育”、“适应”的“受教育”、“投机”的“受教育”和“反抗”的“受教育”。分析了其形成的成因,并对构建理想境界的课堂生活和“超越的受教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青海教育》2011,(12):8-10
尊敬的袁贵仁部长、刘利民副部长、陶西平组长,各位国家督学、各位专家、同志们:参加今天的会议我感到非常激动,也很受教育。刚才,袁贵仁部长宣布青海实现“两基”目标时,全体同志站起来长时间地热烈鼓掌,充分表达了大家的共同心愿。实现“两基”目标是青海各族人民由来已久的夙愿,  相似文献   

8.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们也非常普遍地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媒体对几个因受批评而自杀的学生的报导,更使“惩罚”成为教育中一个不言而喻的禁区。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却明确地提出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观点,为“惩罚”讨说法,引起了广大师生、教育工作者及各界人士的关注。孙教授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  相似文献   

9.
程斯辉 《教育学报》2005,1(5):75-81
人权是人类成员即所有的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的存在形态是由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力构成的互相关联的体系。“受教育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权,它具有神圣性、不可缺少性、不可取代性和不可转让性。“受教育权”主要由“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与“获取受教育结果权”构成。从应有、法定与实有三个方面来考察“受教育权”,我国公民之“受教育权”的保障与实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形势下也存在不少问题,分析和研究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莉  杜冰  姒建明 《四川教育》2020,(12):14-14
庚子春节,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倡议“停课不停学”。“停课”为了防疫,更是阻击疫情、呵护生命;“不停学”是在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是立足于现在的生命教育到未来的全人教育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1.
从受教育与义务教育之间的关系来看,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义务教育的性质多界定为既是受教育的权利又是受教育的义务,这主要是受宪法“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的影响,这种权利义务一体化的理论,一方面混淆了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关系,引起权利理论的困惑和混乱;另一方面影响义务教育立法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的选择,给保护受教育权的司法和执法工作带来困难。笔认为,站在“以人为本”的视野下审视,基于对“以人为本”不同维度的理解,应明确接受义务教育只是受教育的一项权利,而非义务。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对人精神中生命意识的漠视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愈来愈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教育原本应该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温暖感受,使受教育因“教”而有“知”,因“育”而成“人”。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长久以来,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教育过程只当作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而忽视了受教育的主体意识。教育努力把自己装扮成“先知”,力图让学生对他们产生“神”的崇拜。不是坐而论道,平等交流,而是师道尊严,一言九鼎。于是教育异化为被动地接受,  相似文献   

13.
运用权利的形式标准及实质标准审视儿童教育权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英国儿童受教育权的演进经历了“折中实现”“强制-就近入学”“自由选择”三个阶段。英国儿童受教育权受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受教育普及程度的提升反作用于教育权利立法的进程。在历史进程中,儿童受教育权的主体、受教育年限以及权利享有和实现的程度不断丰富和发展;实现了从实体权利的确认到程序权利的可操作化及可诉性的变化;体现了受教育权实现的既得权与期待权之间的连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强文字学知识学习切实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李漓相当长的时期以来,由于受“汉字落后论”和“拉丁字母万能论”的影响,对汉字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投入是很不够的。中等师范的《语文基础知识》教材中的文字学部分的内容非常简略,即使是中师毕业的小...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个适龄儿童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本是一项公益事业,理应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然而,在当今社会,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挖空心思攻关“名校”。  相似文献   

16.
胡杰明  方涌 《江苏教育》2007,(21):24-25
流动儿童教育是“三农”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集中反映,如何在正确贯彻中央“两个为主”政策,切实保护流动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优势,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就学问题,成为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新课题。无锡市惠山区通过扩大公办学校接纳能力、政府举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和加大对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管理和扶持,全心全意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同时补齐了影响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短板”,提升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08,(12):20-23
目前,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倾向非常严重,非常突出。我们是在用城市的模式来开展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严重地脱离农村的实际,复制城市的教育内容,它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农村的孩子通过高考“逃离”农村。把高考乃至中考、“小升初”毕业考试作为教育的追求,是农村教育最危险的敌人。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6,(2):63-63
浙江省长兴县于2001年夏天出台了“教育券使用办法”:向就读民办学校的新生,发放面值500元的“教育券”,向就读公办或民办职业学校的学生,发放面值300元的“教育券”,学生入学后,教育局根据“教育券”金额将其受教育的教育费发给相应学校。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对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弱势群体子女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受“歧视”的现象进行了揭示,并分折其受“歧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导致的危害是严重的。文章还就减少和避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歧视”现象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回族教育先后经历了“蕃学”、“回回国子学”、“回族经堂教育”三个发展时期。在回族教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起到了非常鲜明和重要的作用,回族教育可以说是回族的宗教教育。回族传统教育具有宗教性色彩和本土化倾向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