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薇 《高中生》2013,(11):63-63
六个人的国籍 A是意大利人,B是俄罗斯人,C是英国人,D是德国人.E是法国人,F是芬兰人。  相似文献   

2.
理解真好     
理解是人与人心灵的桥梁,理解是人与人心灵沟通的纽带,理解是人与人心灵的默契,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的合力,正如古人所说的“人心齐, 泰山移”。  相似文献   

3.
人的发展是永恒的,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的。要深刻理解教育的真谛,用正确的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从人的生成过程和人的存在状态两个方面理解和把握人的文化特性。从人的生成过程看,学习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教育是人的生活本身;教育是人的文化生命机制,是人的生存方式;教育过程是人的自我定义过程,教育有效地为人类提供着进行自身定义的历史整合力。从人的存在状态看,人是超越性、群体性、劳动性、符号化的存在物,人的这些存在方式决定人的文化选择和文化特性,教育是适宜于人的文化特性的文化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4.
文学欣赏所要欣赏的其实是人,是我们自己,所以说文学是人学。什么样的人呢?和经济学家眼里的经济人不同,和社会学家眼里的社会人也不同——文学是人学——文学的人是个体的人,是情感的人,是复杂的人,是包含了情感世界的绚丽与微妙、丰富与乏味、壮丽与萎缩、复杂与沉重的所有的一切的人,而社会人、经济人只是这样的个体人、个性人在某个方面的延伸和抽象。  相似文献   

5.
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教育即人的教育。正常的教育以人本身为目的,人文教育以人本身为直接目的。人文教育是赋予人以人的精神的教育,是使人维护和发展自由的教育,是使人成为自由人的教育,是使人更智慧的教育,是使人更像人的教育,是使人获得解放的教育,因而,人文教育具有引领大学教育的作用。凡一流大学必拥有一流人文教育,凡没有一流人文教育的大学成不了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6.
张贵红 《教师》2013,(10):29-29
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是教育的主体,标志着教育是人性化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新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尊重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  相似文献   

7.
郭小川是一个率直的人,是一个谦虚的人,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是一个思想超前的人.是一个热情似火的人。  相似文献   

8.
人要想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就不仅仅是生物人的成人问题,更重要的是精神人的成人的问题。而人的精神成人离不开教育。灵性教育的介入与参与,不失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途径的教育选择。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形成和个性的自由发展等。灵性是人的心灵层面中居于高端的、具有超越性且能够创新技能和知识,能够产生智慧的存在、状态或力量。灵性教育是指传授使学生能够创新技能和知识,能够产生智慧的能力的教育。教育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灵性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研究的是人的精神中的一个点——灵性,是以人的灵性提升和拓展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的。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的对象是人,灵性教育研究的对象也是人。人是二者共同关注的对象。只不过,人的全面发展所研究的人的领域更宽广、内容更丰富,而灵性教育所研究的人的领域相对较窄,只是人的心灵深处的灵性问题。灵性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耦合发展: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灵性教育的最高理想,另一方面,灵性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是目的是教育人学的根本法则,但受科学主义的影响,教育中只有抽象的教育对象而没有具体的人。教育现象学让我们看到了人,看到了具体的人。具体人是生活在鲜活生活世界中的人,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是具体情境下具有独特体验的人。智慧人是教育现象学塑造具体的人的终极追求,智慧人的生成需要机智的教师引导,需要境遇性地成长,需要规范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终点也是人。教育的指向是为了使人学会生存,为了人的和谐发展,为了人充满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中。所以,教育的终极关怀应是人的解放、人的发展和人的生成。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上,思想家们曾经提出过关于人的种种规定,诸如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使用符号、使用语言的存在物;人是价值的存在物;等等。马克思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侧面对人也提出过不同的界说,如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即人的本性;人是主体;等等。笔者认为,这些关于人的种种规定,都可涵盖在人是实践的存在物这个命题中。实践不仅是上述人的各种规定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同时又是它们对象性的实现和表现。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类“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  相似文献   

12.
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基本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人的基本发展是人的现实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现阶段,应该在人的基本发展基础上,肯定个性、坚持个性、彰显个性、保护个性,促进人的个性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 ,必须认真研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构筑精神支柱 ,发掘创造潜能。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端正人的品行 ,完善人的人格。高校德育不是制约人、约束人、控制人 ,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高校德育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志力、判断力、亲和力以及独立人格。高校德育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是德育理念的本质内容 ,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核心思想。它是一种尊重和肯定 ,人是最大资源 ,最大财富 ,最高价值 ;它是一种价值取向 ,尊重人、理解人、为了人、解放人 ;它是一种思…  相似文献   

14.
简论素质教育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标。人的发展源于人的需要的不断变化发展,而人的意识能力是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关系是人发展的条件。人的发展的实质是人的文化的发展,素质教育为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体制核心要素的人是内化体制的人,他们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人”,而且是具体意义上的“体制人”,体制改革内在地包含着人的变革。体制改革实践表明,人是影响和制约体制改革的关键因素。人的重塑是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前者涉及人的主体问题,后者涉及的是人的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的问题,它们是相互转化的,推动人的发展。从现实出发,人的发展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7.
把人的问题与人本主义混为一谈是理论的误区人和人本主义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不等于人本主义;反之,批评人本主义的哲学错误,并不是主张不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把人的问题与人本主义混为一谈,是理论的误区。应该把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同作为哲学的人本主义区分开来。人并不是人本主义的专利品。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抽象人本主义。因为它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以抽象的人和人的  相似文献   

18.
善于识人、用人、培养人是校长极为重要的素质修养。识人、用人、培养人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统一体。识人是用人的基础,只有识得其人,方能用得其所。而培养人是为了更好地用人。要在用人的过程中进一步识人、培养人。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人眼中,外地人都是基层的;在上海人眼中;外地人都是乡下的;在广州人眼中,外地人都是打工的;在武汉人眼中,外地人都是老实的;在成都人眼中,外地人都是忙碌的;在重庆人眼中,外地人都是怕辣的;在沈阳人眼中,外地人都是软弱的;在台湾人眼中,外地人都是没钱的。在外地人眼中,北京人都是优越的;在外地人眼中,上海人都是精明的;在外地人眼中,广州人都是精瘦的;在外地人眼中,武汉人都是会骂的;在外地人眼中,成都人都是搓麻的;在外地人眼中,重庆妹都是漂亮的;在外地人眼中,沈阳人都是剥悍的;在外地人眼中,西安人都是“打裁判”的。外地人 本地…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把类理解为人与人的关系,并以之作为人本主义的出发点,从而认为类本质正是在我与你的对话过程中实现自己。所以,费尔巴哈从类出发,就是从人与人的关系出发。马克思也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但是,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仅仅是人与人的现实关系,而且是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人的活动本身就是以人与人的关系来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类是“哲学家眼中”的社会,社会则是类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