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尔斯在《星际战争》、《时间机器》、《莫罗博士岛》、《隐身人》等众多科幻小说中,往往借助科幻世界,通过对诸多威胁和毁灭场景的描写与人类道德的迷失,展示了人类在科技发达环境中的良知和命运,深刻地反映了他对人类未来的关注和担忧,其中不乏道德情感和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2.
我们是否应当和能够将人类的道德关怀从社会共同体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是环境伦理学在人类道德进化道路上提出的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逻辑前提从“自然”向“人”的转换,消解了科学与伦理学之间“是与应当”的理论困境;进而揭示出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道德物种,以其自我决定和创造的本性在丈化进化的历程中不断实现道德超越与完成.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审视及道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经历了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如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使得将伦理关怀扩展到自然界,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道德思考成为必要。所以人们应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确立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理念,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注重道德实践,推行生态伦理,从而走向深层环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道德关怀是生态伦理学的核心内容。生态伦理学强调,不仅人类应该得到道德关怀,人之外的一切动物、植物、甚至自然存在物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道德关怀。只有人类与非人类的道德都能和谐得以关怀,才能建构出一个祥和美好的人类社会。《红楼梦》虽作于十八世纪,但文本中人物的言行却不时地凸显这种生态伦理观。更让人称奇的是,非人类中心的道德关怀在文本中也有诸多体现。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无中心要素的原理 ,决定了全球人化自然系统生态平衡的实现 ,须以整体无中心为前提。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 ,既要依靠自我中心的人类实践活动 ,又须在“广义道德关怀”指导下 ,以人的实践消除“人类中心”的痕迹。于是 ,广义道德关怀成了问题解决之关键 ,而将价值主体和道德客体扩展到非人类生物 ,则是建立广义道德关怀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期,经济活动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义、利之争成为经济社会凸显的问题之一。义、利之争的结果是经济狂奔与道德"塌陷"。道德"塌陷"表征为道德理念高分化、低整合,道德自控力下降,道德宽容失度。重构道德价值体系刻不容缓。在道德重构中,既要重视道德教化的"心育"作用,更要注重制度伦理环境的建设,而且后者有绝对优先的地位。制度伦理环境关怀决定着人们道德人格的养成、道德践行的价值取向、社会道德秩序的遵守。只有优化道德伦理环境的制度安排,使制度安排的精神与道德理想的内涵相一致;加大制度规约的执行力度,使制度伦理关怀对个体道德自觉的作用彰显,一个社会普遍的道德愿景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人类精神最深层的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不容忽视的定位和导向问题。过去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成人社会中出现了道德信仰危机。和谐社会视野下,成人社会中道德信仰教育要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遗产;道德信仰教育中要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信仰教育与人文关怀要统一;要充分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政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还要充分发挥"灌输"在信仰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疾病的隐喻与疾病道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的隐喻和人类寻找意义的思维模式,使社会形成了对特定疾病或病患的道德评判和道德态度,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生态和道德统治的需要相结合,对疾病的道德偏见转变为行动上的社会歧视、排斥甚至社会压迫和伤害.揭示、批评、细究和穷尽,使疾病远离那些意义和象征,尊重和关怀患者,回归医学伦理的人道主义终极关怀,对促进健康和维护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关怀伦理教育通过榜样、对话、肯定及实践的形式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形成,对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在当前的关怀伦理模式下,青少年道德人格培育仍存在主体缺陷、培育方式机械化等问题。基于此,应通过构建关怀型和谐家庭环境、整合关怀式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关怀感知能力等途径完善青少年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继体力经济、物质经济之后的一种的经济形态。它的形成, 既是物质经济特别是后期技术经济高速发展对环境和生态破坏引起未来危机的必然结果, 也是以普遍关怀和终极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发展的直接推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文制约将是影响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可持续发展、知识道德、人们普遍关怀等, 都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生活的重要话题, 知识经济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文经济。  相似文献   

11.
蒙本曼 《华章》2007,(11):42
环境道德建设的本质是人类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协调问题.要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需要在思想层面上创设环境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在现实层面上以实际行动开展环境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观点     
《中国德育》2013,(13):5
道德关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关怀"在道德教育中,道德关怀被认为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核心要素。道德关怀里面讲的"关怀"与我们平时讲的一般意义上的"关怀"并不一样,为了更加有效地教授和传达道德关怀的精神,教师需要对道德关怀的真正涵义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本文深入探讨了教师在对道德关怀的理解中容易陷入的4个误区:1.将道德关怀与一般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道德关怀和精神重建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道德关怀是帮助灾区儿童实现精神重建的有效策略;平等、理解和对话是道德关怀的实施基础和重要原则;全面和谐发展是对灾区儿童实施道德关怀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4.
e-Learning环境下的文学抉择——英国小说批评传统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学习使素质的形成过程个性化。信息时代要求创新性素质 ,文学是个性化学习环境中最主要接触的对象 ,又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材料。现有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材料制约着创新素质的形成。营造文学文化的创新性离不开道德关怀。在这方面不仅中国有文以明道的悠久传统 ,而且英国小说的道德关怀传统的启示意义也证明了中国“文以明道”的道德关怀具有世界意义。这说明道德关怀是文学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叶飞 《江苏高教》2012,(2):123-126
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从自我的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形成关心他者、关怀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但是,这种以关怀他者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道德视角,往往容易被误解,从而导致道德教育的观念误区。道德教育的"他者"意识和"他性"思维应尽力避免利他主义、为我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理解误区,以普遍正义、人我共存的道德理念为基础,践履协商共识、宽容开放、关怀尊重等价值原则,促进学生的"他者"意识和关怀意识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对"他者"的人格尊严以及生命存在的关怀和尊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虐待动物事件呈现在人们眼前,作为与人类同为生命体之一的动物,对其究竟要如何予以保护已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在伦理学界,对该问题争执的焦点在于对动物的保护是否必须让动物获得道德主体地位来实现。本文作者试以现代自然辩证法理论为考察角度,在分析动物与人的区别及动物的道德主体化理论之不足的基础上来探析动物与道德的关系,认为动物不可能成为人类道德的主体,动物在道德范畴上仍然是一种客体,我们可以把动物纳入道德的关怀范畴,以达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们在追求经济高效率欲望驱动下 ,过分地开发和利用地球有限资源 ,造成了对地球环境的极大破坏 ,引发了严重生态危机。这引起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怀和热忱。他们对人类生存情况、具有天然关怀的文艺很快作出反应。于是 ,各种名目的生态文学以高度的热情表现出对自然生态的绿色关怀。本文拟就因生态危机引发的“环境文学”的客观原因 ,理论背景以及“环境文学”的出现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和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作一些浅尝辄止的阐述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现代虚拟道德关系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和发展的,是人类道德关系发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一特殊形式的道德关系的出现及发展,其意义就在于首次将人类道德的建构由直接的、现实的、民族与区域性的层面带入到虚拟的、信息的与全球性的层面,从而向人类提出了虚拟道德、科技道德和全球道德建构的三大任务。由此,也对现代学校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呼唤着人的规范意识、合作精神、珍视生命与由衷关怀人类命运之善心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道家弱化的人类中心论克服了强人类中心主义式的妄自尊大的偏狭,拓宽了人类道德的关怀视野,也弥补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贬损,强调人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责无旁贷的义务。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不同的是,它认为人对自然不仅不是负价值,而且还能使自然生命成为自觉的高级生命形态,给人赋予了重大的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是由两个道德层面组成的,即以功利主义原则为基础的个人本位和体现人类博大精神关怀的道德层面。二者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