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文学翻译的“等值”是一种理想,如何使复杂的翻译,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审美效果,使原作与译作在深层意蕴和想象意义上达到艺术的统一,译者的想象力是再现原文形象化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从文学翻译中想象这一审美心理机制的运作对翻译过程中审美效果的影响,探讨《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模糊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文章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了文学作品的模糊性翻译的审美再现。模糊语言是文学的精华所在,翻译中不应该消除语言的模糊性,如果硬将其译作精确语言,原文的艺术神韵将会消失殆尽。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文学的内涵,对于原语中的模糊语言,笔者认为还是以“模糊对模糊”更为妥当。这样的译文才能满足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与原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原是一个文学术语,后被逐渐应用到翻译领域,演变出了陌生化翻译技巧。陌生化翻译主要指在翻译过程中避免过度归化,保留源语的文化和语言异质性,使审美变得困难。文学翻译可以通过陌生化手段保留原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本文以毕飞宇的小说《青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手段的使用及效果,以期为文学翻译提供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语用翻译理论指出译者要基于对原文的深刻理解基础上,译出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要根据译语读者对世界的认知,译出原文的语用功能,使目的语读者易于理解与接受。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了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差异。指示语在语用翻译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指示语运用上存在着差异,为使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翻译中有时要进行指示语转换。从语用翻译角度简单对比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指示语,并重点以社会指示语为例探讨语用翻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姚晓鸣 《红领巾》2005,(6):126-127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揭示了语码转换的本质.在语码转换的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联理论对于以实现AIDA功能为目的的广告翻译的翻译原则和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语篇重构作为一种对原文的结构和语言形式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动的翻译方法,是实现广告功能对等,使译出语符合译入语市场消费行为和译入语行文习惯,从而实现外来广告的本土化的主要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在翻译过程中,作为对原文认知的主体、对原文阐释的主体和在源语转换过程中的主体的译者,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的掌握、翻译策略的选择、原文的理解以及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学、文学理论和文学翻译的关键性因素.1990年代之前语言视角的文学研究非常薄弱,成果有限,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的语言工具观,仅仅在语言形式的层面上研究文学不可能深入到文学的根本问题,不可能认识到文论术语、概念和范畴的话语意义,也不可能认识到翻译作为语言转换所造成的文本差异性.1990年代之后,由于受西方现代语言学、语言哲学、文学理论、翻译理论的影响,文学研究在语言的层面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文学理论话语研究、文学问题关键词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语言思想层面研究、翻译文学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目前语言视角的文学研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文学语言问题的史实清理与理论问题、文学话语与文学理论关键词问题、翻译文学与文化和文学交流的问题、文学语言的诗性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和文学理论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8.
张欣 《英语辅导》2008,(4):119-123
文学理论中的"作者之死"和"读者反应理论"使翻译过程中试图寻求原文等价物的幻想破灭了。文学翻译审美等效理论为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异化归化比度的把持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托。为使译文读者获得最接近原文读者的审美感受,文学文本译者应弱化个体翻译动机和定式文化态度,最大限度再现译出语读者所获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现代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翻译的存在形式是从作家、原文、译者、译文到读者五个环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艺术信息”传输和反馈的环流。正文为四部分:一、思维方式和审美对象。二、笔者从文艺学、接受美学的一般规律出发,并运用科学方法对文学翻译的审美和再现作了微观的考察和赏析。三、谈及深度的审美期待行为。四、认为文学翻译审美和再现中的重重障碍,除语言本身外,是来自各国的文化差异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中的话语系统原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的话语是一种体现为语言转换的双重话语系统,由原语和译语话语按辩证对等的关系构成,其中原语和译语话语又由体现为原文和译文文本要素的语言、心理、社会、文学、审美、文化等若干方面的成分在形式、意义、功能等层面及音位、词素、词语、短语、句子、篇章等等级上按辩证互补的关系构成,受包括原语和译语语境在内的翻译环境制约并在环境中执行语言、心理、社会、文学、审美、文化等若干方面的功能,在时间上呈现为以原文理解和译文表达为核心的话语系统分析和生成过程,并在其总体、本体、环境、过程上分别呈现出以译语话语与原语话语之间的辩证对等为中心的辩证关联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等辩证系统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本文探讨了译者在翻译文化意象时对可能出现的亏损现象进行补偿的七种语用翻译策略:直接翻译、直接翻译加脚注、直接翻译加修饰语、直接翻译增加隐含意义、音译、直接翻译间接翻译合用、转换文化意象等.本文认为,在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中,在确保原文文化意象不会亏损的前提下,译者应尽可能地使译文释义性相似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使其与译文读者的审美期盼相吻合.只有这样,译者才能真正肩负起传达原语文化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2.
胡群 《海外英语》2011,(13):173-174,184
商品说明书是集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语言载体。该文以功能语法的语域理论为理论框架,以英文商品说明书为例,分析了商品说明书的语境特征并探讨其翻译策略。该文的结论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使译文尽量能够表现原文的语域特征,恰当地再现原文所依附的情景语境,从而使译文和原文在语境层面上达到对等。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的句法特点,在进行符号转换时有一定的规律性。汉英文学翻译以文学文本为活动对象,最能体现汉英翻译的规律性和翻译的艺术。文章以《灌园叟晚逢仙女》译文为例,探讨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法律英语语言特征及其语用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法律语言翻译中的各种语用问题,探讨了法律英语语用翻译中“等效翻译”的具体矛盾,从而揭示出法律语言翻译应当遵循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在翻译中要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原文的“语境意义”,对原文进行语境、语域、语体以及语用逻辑的分析,同时也要把握好译出语(汉语)表达的法律语言风格,才能使翻译的译文不违背原文的语义宗旨,才能使译文更加体现原文的法律语言精神,起到法律语言应有的法律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译者用另一种贴切、自然的语言再现原文的艺术形象和风格,使目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美感。《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的传世名作,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和句子两个方面对其译文进行分析,以探究功能对等理论对散文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替代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之中,属于语法衔接的一种,它在语篇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基于Halliday与Hasan提出的衔接理论,文中以英文名著《嘉莉妹妹》及其汉译本为例,分析原文中的不同替代类型,进而对比其译文,探究英语中替代的翻译及其转换后在汉语中的存在形式,从而为英汉文学翻译提供一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钟勤佳  杨娜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45-146,154
功能文体学是语言的功能理论来分析文体。基于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的语篇功能,文学翻译过程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问题得以发现和讨论。因而在揭示文言小说《促织》中的与此相关的文体特征和体现出的丰富艺术内涵之后,来对比分析三个英译本是如何保留或忽视这些文体特征的。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哲学诠释学与接受美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对译者自身气质、人生经验、艺术和学识修养等有很高的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需充分发挥主体性.彻底理解、深切领悟原文,用译入语进行再创造.本文运用哲学阐释学与接受美学的相关原理对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文章说明了哲学阐释学"视域融合"原则和接受美学"文本召唤结构"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详述了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主体性的表现,即译者应在文学翻译时应从语言、风格、文化等方面进行再创造,传神再现原文艺术美,再现原作丰姿.  相似文献   

19.
刘鸽 《文教资料》2011,(23):8-10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表达各种态度的语言资源。诗歌《春夜喜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语类,同其他语篇一样,也是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的结合体。本文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对《春夜喜雨》及其英译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旨在论证该理论对诗歌语篇的解释力度,以及探讨在翻译过程中转换原文中评价意义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不能仅停留在语言转换和内容传递上,还应将原文中所包含的审美价值也传递出来,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似相同的审美感受。本文拟分析翻译与美学的关系,探讨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文学翻译中审美与创造美过程的影响,以期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研究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