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对面对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经历了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逐渐被城市化。而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动力和外部劝力两大类。它们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较多,研究河北省村落妇女体育的开展状况并做出分析和对策研究,有助于促进河北省村落妇女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周丽苹 《百科知识》2011,(16):50-52
中国城市化率已接近50%,在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中,作为城市化核心的人口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的聚集、地域间的流动以及就业结构变动的表象,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在本质的现代化,是全体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人口犯罪随之增多。城乡经济上的差距、文化背景以及农村基层管理均是引发农村人口犯罪的因素。预防和治理农村人口犯罪的根本在于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叶超  周秀兰 《未来与发展》2004,25(4):48-49,31
一、论点的提出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其中,乡村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则是城市化进程中质的提高的过程,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甘肃省2000年城市化水平为24.01%,低于全国同期水平36.09%,尚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  相似文献   

6.
刘平养  沈哲 《资源科学》2014,36(12):2604-2610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推进缓慢且成本较高,主要原因之一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人口的大规模、快速迁移,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当前有效性和长期有效性、单个环节的有效性与生命周期的有效性存在严重的脱节。本文在实地典型案例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框架,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成本有效性在3种发展情景下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人口快速导入和农村空心化的情景下,现有工程的实际可使用年限大幅度缩短,推动不同情景生命周期吨水处理成本上升达8.80元和3.11元,远高于人口稳定情景下(近似于规划设计成本)的1.14~1.30元。因此,需要密切结合区域的长短期发展规划,以生命周期吨水处理成本最小化为导向,优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部地区农村是我国农业人口聚集之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城市化水平低,大城市数量少、小城镇质量低,中部地区只有通过提高城市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增强对农业人口的吸收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居住人口9亿多,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增加了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保障需求增加;加之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多种自然灾害的袭扰。因此,包括农业、医疗、养老等在内的我国农村保险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粮食总产量有限、人口众多,构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工业化远远超过城市化、农业生产力落后、大多数人口仍旧生活在农村,反映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现实状况。土地和水资源先天不足的条件,制约着粮食供给能力迅速提高,很难达到日益增长的庞大人口的粮食需求水平。然而,在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中,城市建设消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所以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值得人们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必将愈演愈烈。老龄化问题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因此了解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与对策,对于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定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黑龙江农村人口逐渐在向城市转移,这样一来也使得城市化发展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但是农村人口市民化也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系统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其也可能会产生很多的问题,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管理和控制。主要分析了黑龙江农村人口市民化管理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2001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达47%,而我国同期只有36%左右。在未来50年里,我国将经历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大约3~4亿人口将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城市化的规模空间很大。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生态建设的误区。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景观生态建设的误区,并提出了绿地景观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保护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化中景观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时,也对城市功能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实施农村人口转移战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当前我们要解决的一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相关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人口城市化的制度环境。本文就完善城市功能、解决农业人口城市化等问题,在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确保转移人员充分就业,积极构建城乡对接的社保体系,抓好转移人员培训,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杨宇  何唯  李鹏  刘皓宇 《资源科学》2022,44(10):2100-2113
在快速城市化给环境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围绕中国典型城市群的城市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聚焦胡焕庸线时空变迁而形成的“美丽中国中脊带”(简称中脊带)的城市化与雾霾污染相关深入研究较为鲜见。为此,本文利用2005—2018年全国314个地级市城市灯光复合指数(城市化)、雾霾污染(PM2.5)及其他方面的面板数据,借助ArcGIS厘定了中脊带及其东西两侧地区城市化与雾霾污染的时空变化,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的理论框架下实证分析了3个区域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异质性影响并及揭示了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受人口密度低等影响,西侧地区城市化推进速度上升趋势要远低于东侧及中脊带地区;②城市化与雾霾污染的关系在东侧地区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西侧地区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中脊带地区未呈现出显著规律;③在东侧地区通过人口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可缓解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不利影响,而在西侧地区产业结构效应会加剧不利影响,中脊带地区人口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均不明显。以上结论可为建立区域联防联控的环境治理机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人口集聚规模效应等政策建议提供实证依据,并促进西侧地区高水平的现代化和高质量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恩施自治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恩施州实际情况和数据资料,分析了恩施州人口与劳动力现状,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相似文献   

16.
李兴 《百科知识》2004,(7):36-37
“三农”指的是农村、农业和农民。无论世界上城市化的进程有多快,农村人口在我国仍然占大多数,在世界上也占多数,农村土地也远比城市面积大得多,因而当今全球的所有污染对“三农”的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7.
从人口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内蒙古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入手,研究内蒙古地区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缜  苏小斌 《预测》1992,11(3):36-41
1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与城市化城市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净迁移的社会进步过程。它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必然导致有限自然资源条件下的农村劳动力过剩,需要转移到其它产业或地区寻求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城市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增加,城市本身再生产的劳动力已不能满足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成为必然的补充。在农村和城市对劳动力资源的推拉合力作用下,农村  相似文献   

19.
空心村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其不仅是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与低效利用,更映射出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的失调。城乡二元结构所引起的农村经济格局失衡是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形成空心村的直接驱动因素,因而合理的经济保障体系构建成为空心村整治的核心环节。本文基于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不均衡关系,提出了空心村演化的非等量动力机制,其中经济动力对于农村空心化的作用显著并同时存在着层级间的传递。通过选取滇西南的大理市和山东半岛的禹城市、青州市作为典型村落案例区,重点梳理了不同类型农区空心村整治过程中的资金分配、资源配置以及补贴政策的差异性问题。为实现空心村整治后农民的安居、就业、收入的长远保障,有必要进一步强调“保障补偿主体、发展优势产业、完善配套设施、拓宽融资渠道”等空心村整治保障对策,并重视保障对策间的统筹协调,从而协同推进中国乡村空间重构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了争相讨论的话题,大量农村人口异地转移进入大中城市务工,这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三农问题造成的种种弊端愈见明显,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无疑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