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汉语中的一些俗语词,常常无旧注和专书可供查考,这些词语往往保存在活的方言里。笔者现将所注意到的家乡方言词语和近代汉语相关语料做一简单比对,探讨其在近代汉语俗语词考释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阜阳方言中具有丰富的俗语词,这些俗语词借助附加、复合、修辞等多种手段进行构词,其产生既是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也受到阜阳地区民俗文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口语性,反映了阜阳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3.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的方言俗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本文运用辞例归纳法,考释徽州契约文书中21则方言俗语词,补充《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失收的词条和义项。  相似文献   

4.
近代白话文献俗语词贵州方言诂证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白话文献中的一些俗语词,现代字典、辞书往往由于无古训可据或不明其作为方言俗语的确切含义,或失收,或释义难以到位.但贵州方言存活着的一些近代俗语词,却可资佐证,而得出其确诂.本文列举了十五条俗词语,利用贵州方言来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现代青海方言材料和文献材料相比较的方法,对青海方言中留存的一些古俗语词做了考释。并认为,作为语言的活化石,青海方言古俗语词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宝卷是一种韵散结合的民间文艺的讲唱底本,源于唐朝佛教俗讲。湘西保靖县宝卷是中国民间文献中尚未充分发掘、整理的一宗文化遗产,方言俗语词丰富。以"目前在保靖方言中流行于口语中的词"为标准,对保靖宝卷所录方言中的19组俗语词进行语音、词义解析。  相似文献   

7.
宋青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12):163-163,141
近代汉语词语没有受到传统训诂学的重视,因此很少有人收集、整理这些词语,我们也很难在历代的辞书中找到需要的资料,这就为我们理解这些词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然而由于语言在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宋洋 《文教资料》2014,(30):142-144
《海上花列传》主要讲了上海风月场中发生的各色故事,故书中以大量篇幅刻画了妓女与嫖客之间的交往。这些妓院场所中的活动充斥着大量的妓院行话。据统计,《海上花列传》中共出现行院词语59个,下文将对这些行院俗语词进行分类探究。  相似文献   

9.
“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使用频率很低,而且只作为语素出现在词语里。但是“引”在河南长葛方言中却运用丰富,大多是从近代汉语继承而来,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南方言中保留了不少北朝文献词语,文章通过北朝文献和河南方言材料对32个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互证,并考察了一些工具书的收录和释义,从而指出北朝词汇研究在方言词语探源和工具书编写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陕西曾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陕西留下了丰厚的积淀和深远的影响 ,如今仍广泛存活于民间的大量陕西方言中的文言语词就是其文化影响的一个方面。正确地把握这些方言的音与意 ,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准确阅读理解古代的各类文学作品等 ,均具有重要作用。陕西方言因陕西各地地域、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的不同在使用、发音等方面略有差异 ,本文收集的语词以关中渭北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考释了敦煌变文中“爱”、“钉”、“夺”、“铺排”、“胜”等五条俗语词。这些俗语词有的始见于唐代,有的还活在现代方言中。本文或抉发其古义,或辩正其旧说,或探明其语源,对有关俗文学作品的解读、古籍整理以及大型辞书的编撰和修订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江苏丹阳的河南方言岛保留了很多源方言地区的文化特征和语言特征,同时又带上了诸多周边方言的色彩。丹阳市埤城镇西丰行政村下属的荒田里、汪家湾、土库楼三个自然村方言岛的源方言为河南光山话。文章从方言岛居民婚姻状况、词阶分布、亲属称谓等方面调查,来探寻河南方言岛的方言变迁。强势方言最终取代弱势方言需要经过双方言的过程,双方言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萌芽、发展、融合、取代四个阶段;双方言地区的方言演变受到婚姻、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双方言现象对方言岛方言第一词阶的影响小于第二词阶;方言岛亲属称谓的演变与方言岛双方言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方言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对河南方言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独特的意义。河南方言是古代汉民族共同语,曾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史,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传承的民族精神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河南商水方言在词汇系统上与汉语普通话差别极小,其中最显著的是为数极少的读音特殊的方俗语词。对这些语词,一般情况下不能通过语音和语义联系找到或意识到该类词在普通话中的对应部分。这些语词之所以显得特殊,主要是由音节中某个元音或辅音的变化,或者普通话中所没有的声韵拼合所致,并且这些读音在一定程度保留了古音特征。  相似文献   

16.
河南方言中有一个分布极广、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哩",意义用法比较复杂,既可作结构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地/得",又可作语气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中的"呢",还可作时态助词(体标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态、状态的持续.  相似文献   

17.
陇东方言词“疗治”,义为“整治人”,此种用法,古代见于敦煌变文《汉将王陵变》。弥,音m,í义为缝合、接续,此种用法源于《方言》、《易.系辞》等古书。弥又音m,ī义为粘糊,此义源于唐宋古语,弥还有“堵塞”,“隐瞒”等义,此种用法未见古书用例。嫽,义为美好,此义源于《诗经》、《尔雅》等典籍。嫽又指人的举动轻浮,喜欢卖弄,此义未见古书用例。咥,是“吃”的粗俗语,又引申为“诬陷、整治”,此义未见古书用例。鬼,义为狡诈,此义源自先秦,此种用法也见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8.
本主要考释了九例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俗语词。这些词字面普通,但义训特殊,多为一些大型语词书所失收或误释,是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贵州清水江文书是清水江各族人民珍藏的文化遗产,俗语词颇多,其中“拨册”“辨用”“除留”“出贴”“交称”“贴卖”等六个俗语词较费解,可结合语境和历史对这些俗语词的意义进行分析。“拨册”指调拨粮饷并得到凭证。“辨用”指办理的费用或支出的费用。“除留”是频繁出现于土地契约中的习惯用语,指土地所有权发生变更之时,所附着在土地之上的实物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变化而变化。“出贴”指出具某种字据,类似于出具某种文字材料作为今后查验的证据。“交称”指复称、过称、交量。“贴卖”指亏本卖、贴本卖。  相似文献   

20.
河南方言中"中"有"成、行、好"的意思,本文疏理了"中"的几个义项,讨论了河南方言用"中"表示"成、行、好"的文化内涵.其中牵涉到中庸心理、对称的审美观、封闭心理等.这一研究折射出文化心理对语言的影响,反映出方言词可以揭示不同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