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在前进,走过了三千年的杂技艺术,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长春杂技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与长春评剧院共同创排的杂技故事剧《花木兰》就是一部探索性作品。该剧将中国民间故事"木兰从军"引入杂技,改变了传统杂技单纯展示技艺和绝活的状态,使杂技艺术戏剧化,给观众以一种陌生化的审美惊奇。  相似文献   

2.
说到风靡全球的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想必人们都会不陌生,这个机灵鼠与憨笨猫的故事,堪与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相媲美,让人从中感受到久违的天真和快乐。那么,您能想象出用少儿杂技艺术形式来演绎《猫和老鼠》的故事吗?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强联手共同打造杂技儿童剧《憨憨猫皮皮鼠》,就会让观众感受到另外一种意境,用猫与鼠的故事抒写杂技的惊险、风趣、幽默、唯美,表现形式和风格有其独到之处,其中不仅吴桥杂技的招式和造型在剧中随处可见,而且还深藏着诸多沧州武术的元素。这部杂技儿童剧的排练活动已于6月初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展开。  相似文献   

3.
正吉林省长春市杂技团秉承创新精神,运用杂技和魔术艺术重新架构、创排大型杂技魔术剧《地道战》,全新演绎经典抗日故事。此剧于2016年12月下旬完成了创作和首轮演出,受到大家好评,观众称赞它是一部老少皆宜,幽默诙谐,又有深刻主题思想的新创佳作。一、用杂技魔术"讲故事"早在上世纪70年代,长春市杂技团就创作过大型杂技节目《地道战》,用独特的杂技技巧融合武术设计,演绎了地道战术的神奇和敌我双方打斗的精彩场面,表现了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杂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众多灿烂文化中的隗宝。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少人从事杂技这一行业,观众接触杂技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为了弘扬杂技艺术,让这一艺术更加亲民,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尝试以让观众体验的形式,把观众清进来,从今年6月份开始,推出以小家庭观众为主体,逢周六在本剧院小剧场轮流上演优秀杂技剧《英雄小子》和精品节目的演出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杂技艺术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外进行文化交流传播,既是响应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号召,也是促进杂技艺术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杂技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民族艺术的彰显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贡献三方面来阐释杂技艺术作为文化传播、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杂技一直浸润在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6.
盛夏时节,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以"中国梦·强军梦"为创作主题,全力打造、倾情上演了一部新创作的军事题材杂技舞台剧《破晓》,引起部队官兵和羊城观众的强烈共鸣。一、聚焦强军梦,演绎光荣与梦想《破晓》是战士杂技团在全国杂技舞台上首创的有故事情节、有戏剧冲突、有人物形象、有语言对白,以全新形式展现军事题材的杂技舞台剧。戏剧结构:全剧由序幕《登陆》开场,用《暗夜》《星空》《梦境》《晨曦》四幕叙述故事,以尾声《破晓》结束。  相似文献   

7.
复合杂技的盛宴——评大型杂技剧《敦煌神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间以来,在兰州,甘肃省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敦煌神女》成为广大观众热烈议论的话题。杂技剧对于兰州观众来说是陌生而新鲜的,《敦煌神女》以杂技艺术为载体.以戏剧情节贯穿始终,融合多种艺术元素.让人们看到了一台风貌全新的具有敦煌文化特色的原创杂技剧。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观众审美意识的更新,传统的杂技表演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杂技艺术融入舞蹈艺术成为当今杂技表演的发展趋势。一、杂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关系目前,我国很多大型的杂技作品已经吸取了戏剧、音乐和舞蹈等元素,展现出杂技与舞蹈相融合的现代杂技艺术发展趋势。如2004年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获得中外观众的高度评价,该作品将舞蹈与杂技巧妙结合,和谐唯美。又如荣获百戏奖金奖的杂技《笠影?斗笠旋技》,利用斗笠与软功  相似文献   

9.
正杂技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表演艺术,其发展趋势已然趋向于多元化。杂技创新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将现代杂技推向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让更多观众欣赏到中国当代杂技的表演艺术。杂技表演艺术的本质内容是技巧,从"技"到"艺"不仅是演员完整地展现技巧,更需要用创造性的故事实现从绚丽技巧到独特艺术形象的过渡。在惊险绝妙、跌宕起伏之外还要给观众碰撞心灵的感受。因此,杂技需要改革和创新,在观众审美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杂技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技巧与节目编排中,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杂技与魔术》2011,(2):19-20
“真没想到用杂技也能演绎新华报童、小萝卜头的故事,太精彩了”,“演员不仅能演杂技,还能朗诵、唱红歌、讲故事、跳舞,真是太棒了!”……这是观众们看了杂技晚会《童心穿越时空》最直接的感受。2010年,重庆杂技艺术团创作演出了“唱读讲传”杂技晚会《童心穿越时空》,获得了观众热烈欢迎和领导、专家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广义的杂技包含四个方面的艺术品种,即技艺、马戏、魔术和滑稽。这四个艺术品种各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彰显着自身的风姿,构成了杂技艺术的整体恢宏和绮丽。滑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在古埃及国的历史中,就有一位矮小的小丑在宫廷内给法老王表演的记载。在中国,有记载的滑稽表演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国语》中就有“侏儒扶卢”的描写,即身材矮小的人用滑稽动作爬杆,以营造一种喜剧效果,博取观众一笑。干百年来,滑稽一直作为杂技艺术的重要组成,成为了杂技观众的开心果。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除夕夜,中央电视台为全球华夏儿女打造的羊年文化饕餮盛宴准时拉开帷幕。晚会中,由四川省遂宁市杂技团邓洪富、汤小燕、陈思洋表演的《青花瓷》以浓郁的民族特色、惊艳的技艺,给足观众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青花瓷》把堪称国之重宝的青花瓷元素注入到中国传统杂技《顶碗》中,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杂技完美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表演者穿越沧桑,承载传奇,展现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的变化,造就了文化领域的结构性变异,促成了广大民众在精神取向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迅速变更,形成了整个中国社会在文化层面上的精神分化与重组。这其中也包括了杂技观众审美的心理迁移。从近20年的杂技实践来看,杂技观众审美的心理呈现由分化向统一、由欣赏"技"到欣赏"艺"、由感受表面惊险刺激到感悟背后人文内涵,杂技审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代观众对杂技审美的心理迁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杂技舞台上,杂技剧已呈繁花盛开的景象。以杂技的形式或讲述故事、或表现情境、或创造诗情画境,在杂技创作者不断耕耘下,杂技剧的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具有了很好的艺术审美。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新近创作演出的《加油吧!少年》,就是其中一部成功之作。《加油吧!少年》从文化底蕴和精神层面着手,大胆引进故事情节,赋予整台节目以生命和灵魂。同时,推出了全新的"杂技+"理念,以杂技为主体,融合戏剧、舞蹈、独唱、合唱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响应国家打造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文化素养的杂技艺术人才,河南省杂技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开启了"学习大讲堂"和"智慧课堂"计划,一年多来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学习大讲堂"于2016年3月2日正式开课。公司聘请中原油田党校讲师任艾军为国学讲师,邀请濮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玉民讲授《素书》《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邀请濮阳市心理学会讲师讲授心理学知  相似文献   

16.
<正>杂技剧《化·蝶》由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创排,是中国杂技剧在舞台艺术美学视野、美学高度和深度上的重要尝试,代表着杂技剧艺术互融的发展导向。一、故事题材展现传统美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他,致力于杂技研究创作达40余年,编导的杂技节目、撰写的杂技论文曾多次在国际和国内杂技比赛与理论研讨会获奖;《山东省文化志》(杂技部分)、《齐鲁民间艺术》(杂技部分)、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与杂技》(杂技部分)撰稿人;其精心创作的长篇小说《马戏一族》、  相似文献   

18.
正在今年5月举办的2018加拿大CONTACT国际摄影节上,加拿大国际摄影艺术交流协会主办的《同时对比》摄影联展中,有一位以一组吴桥杂技图片参展的摄影人,她名叫崔风华。崔风华是专栏摄影作者,多年来一直坚持用影像讲述杂技故事,在多种杂志及国内外影展中刊发和展出的摄影作品,也大多与杂技有关。近期,笔者走访了崔风华。她说:"我是吴桥人,这个坚持了几年的杂技文化专题是我最喜欢的摄影项目,希望能用手中的相机,为家乡做点儿  相似文献   

19.
正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原名广州杂技团)是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属下专业艺术院团,该剧院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杂技技艺,吸取现代舞蹈、艺术体操、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精华,不断创新、改革,形成了岭南现代的表演艺术风格,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大型现代杂技艺术团体。该剧院曾荣获国内外大奖100多项,大型杂技剧《西游记》继2007年荣获文化部第12届"文华大奖"后,2009年又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同年,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评为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誉  相似文献   

20.
<正>3月29日晚,由重庆杂技艺术团历时5年倾力打造的原创大型3D杂技剧《大禹》在重庆国际马戏城成功首演。能容纳1500名观众的剧场座无虚席,炫酷杂技与3D科技的完美呈现充盈了整场演出,现场掌声、喝彩声不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在看完该剧后评价说:"本剧讲好了新时代中国故事,导向好;发挥了杂技的独有语言,画面精彩,好看好玩;故事流畅、高空地下均衡,杂技本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