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岩 《新闻传播》2023,(1):94-96
数字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给出版业带来了深刻影响,也给传统编辑出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为响应时代的发展号召,编辑出版数字化转型革新是必然趋势,只有改变传统纸质出版方式,才能够使编辑出版行业在未来稳健发展。因此,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编辑出版的转型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进程中的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产业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数字化和全媒体化是其最基本的特征,跟踪出版产业发展趋势,改进编辑出版教育,尤其是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对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紧迫的.  相似文献   

3.
谈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理念的错位与改革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出版单位亟需既有某一学科背景专业知识,又懂出版的复合型人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出版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的程序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先筛选应聘者简历,然后组织笔试和面试,最后进行实习磨合这一程序。有些出版社在招聘人员时还要对应聘毕业生进行心理测试。在如此严格的筛选测试面前,没有学科背景的编辑出版专业“科班”毕业生往往败下阵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12月,我国共有52所高校开办了编辑出版专业,招收本、专科生。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我国出版业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播媒体与传播手段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媒介融合逐渐成为媒介变局的主旋律。在媒介逐渐走向融合的趋势下,我国出版业也正面临着从介质制作到传播技术的深刻变革。人才是发展之根本,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编辑出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84年在高校设置编辑出版专业以来,从开始试行的几家发展到今天已达50余家,每年培养各层次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5000人以上,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但随着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高校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现在就能不断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一边是毕业生就业难的呼声越来越高,一边是编辑出版单位抱怨找不到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甚至不少出版社表示不爱要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那么,究竟是些哪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影响的程度又如何?为此,由河北省教育厅资助,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组成课题组,于2005年3~5月对北京、天津、河北、江苏、上海等部分高校和相关出版、发行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23份,回收率62.3%。对问卷内容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最终完成了这篇调查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学界与业界的互动关系,实现学科建设发展的前瞻性 现在,有些新闻出版单位主管认为,非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对于编辑出版业务,最多一年就可以熟悉了,因此在人才招聘时录用其他专业人才而拒绝录用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这对于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产生了极大冲击,在课程设置上也出现了跟着市场转的局面,有些院校根据毕业生在寻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来改动课程.这无形中贬低并且动摇了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出版发行研究》2005,(11):35-39
就业指导:合乎学生口味吗? 在对2005届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中.我们设置了“你认为就业指导对就业有无帮助”一题.并从调查结果中了解到.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只有7%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指导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而认为就业指导根本没有用处的竟高达19.8%。这一数字说明我们在就业指导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经常会在某种形势下做出自己意想不到的职业选择,有时并不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愿望,往往是历史、时代、生活把人推向某个舞台,扮演某种角色,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教司和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的指导与支持下,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暨第六届全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负责人联席会议于2001年9月23日-26日在山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等20余所高校的近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同时还邀请了中国编辑学会、中国语文报刊学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以及在全国影响较大的几家编辑出版专业期刊的专家学者到会.大家聚集一堂,就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传播业和出版业的飞速发展,编辑出版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编辑出版业也而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编辑出版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翔  唐颖 《现代传播》2006,(3):119-123
本文回顾了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二十几年来取得的成绩,考察了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学科特点为经、市场需求为纬,灵活构建编辑出版学教育体系及“嫁接式”培养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关于编辑出版学专业系列教育的一些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1世纪的出版竞争取决于人才 过去的一百年,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技术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带来极为深刻的影响,给新闻、出版、传播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出版产业变革呼唤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前,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在胡乔木同志的建议下拉开序幕,1985年首先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建立编辑学专业,开始招生。其后的十多年间,坚持常年办学的院校由几所到十几所稳步发展。教学层次由大专、本科到研究生不断提高,教学课程体系由不完备到逐年走向成熟。1998年,国家教育部调整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在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之下,将编辑出版学列为二级学科。从此以后,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9月,全国高校设立编辑、出版、发行等专业的院校已有131家,这个增长速度是许多人想象不到的。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数字出版以及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编辑出版行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培养一批"立足大出版,面向大编辑"(指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媒体在理念、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的编辑思想和行为模式)以及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编辑出版人才,是提升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新形势下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编辑专业教育水平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对少儿社产生的影响开展分析,明确了数字媒体的独特优势,并探究了专业少儿社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控制优质化数字资源、造就更多数字化出版人才、拓展优势与服务、明确目标与定位、探索新数字化商业模式等成功转型的有效策略,希望为关注这一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编辑出版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创新型编辑出版人才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紧迫要求。创新型编辑出版人才应具备优秀的人文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的能力,具备创新实践和沟通协作的能力。要培养创新型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应建设创新型的编辑出版教师队伍,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式"教学方法;按既"通"又"专"的培养目标推进课程设置改革;培养创新研究能力,加强编辑出版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25年前兴办编辑出版专业,其原初目的是要在传统文科背景下寻找与现代科技接轨的,培养具备新技能、新思路的全新编辑出版人才。这一学科教育理念与创建者对传媒产业发展的判断有关,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反映出老一代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新闻出版单位似乎更青睐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而真正有编辑出版专业教育背景的毕业生却大受冷遇.  相似文献   

19.
自1984年胡乔木致函教育部倡导创办编辑出版专业以来,我国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已有70余所高校设置了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30多所高校也在新闻学、传播学、文艺学、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文献学等学科硕士点、博士点下设立了编辑学、出版学、发行学等专业方向,招收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初步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各层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适应智媒时代新的技术发展态势对人才技能的需求,文章从教学理念革新、教学路径重构两个层面,对后疫情时代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转型路径展开深入剖析。研究认为,教学理念的革新体现于知识获取途径的转移、教学方式的变化和教学考查重点的转换,依次表现为:从“线下”纸质图书向“线上”电子资料过渡,从“硬知识”传授转向“软知识”共创,从“学习输入”评价转换成“学习输出”评价。教学路径的重构应主要从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平台、优化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着手,具体包括:开展体系化的案例教学、强化移动媒体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强化新媒体技能培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