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辜晓进 《新闻实践》2003,(11):54-56
报纸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出版体系。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最有利于大型报纸高效运作?这是中国报人十分关心并仍在实践中反复探索的一个课题。报纸行政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机构设置较为简单,无非是广告、发行、人事、财务、总务这样几个主要部门,中外报纸差别不大。关键是编辑部的结构,变化较频,各有利弊。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地的主要报纸,哪家不在编辑部的部门设置上折腾过几回?笔者所在的《深圳特区报》自1984年改出日报以来,也至少有过4次大的变动。但此次笔者访美时却发现,在崇尚自由和差别的美国,各日报编辑部的架构却高度统一,互相间没有太大的差别。显然,目前美国报纸编辑部的组织形式是被业内人士高度认同的。  相似文献   

2.
报纸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出版体系。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最有利于大型报纸高效运作 ?这是中国报人十分关心并仍在实践中反复探索的一个课题。报纸行政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机构设置较为简单 ,无非是广告、发行、人事、财务、总务这样几个主要部门 ,中外报纸差别不大 ,关键是编辑部的结构 ,变化较频 ,各有利弊。改革开放20多年来 ,中国各地的主要报纸 ,哪家不在编辑部部门设置上折腾过几回 ?笔者所在的《深圳特区报》自1984年改出日报以来 ,也至少有过4次大的变动。但此次笔者访美时却发现 ,在崇尚自由和差别的美国 ,…  相似文献   

3.
报纸编辑部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编辑部的工作人员怎样才能跃进以保证报纸的跃进,编辑部工作人员怎样才能红与专,要想红与专首先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这是报纸编辑部面临的重要问题.沈阳日报是采取这些步骤进行这些工作的.二月上旬曾开展过反浪费运动,但只是算了一下经济账,没有算政治账和思想账,因而运动不够  相似文献   

4.
沈阳日报社办《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张报纸。1992年初以来,我们为了增强报社的凝聚力,充分调动起编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强管理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实行内部职称聘任制,取得了可喜成果。选准突破口——改革聘任制《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个编辑部共有170多名编采人员,但过去却经常出现“稿荒”,特别是有分量的重点稿“稿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在分析原因时找到了症结,那就是相当一部分编采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精力没有用在办报上。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有的记者不务正业,整天陷在应酬中,报社有关部门曾做过统计,有些记者平均每天至少参加一个会(产品鉴定会、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化发展,报纸出版已经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管理学强调:“一个组织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适的组织结构”,因此,以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来维系报纸的高效运作,成了报业管理者十分关心并在实践中反复探索的一个课题。其中编辑部的组织结构设置又显得尤为重要和复杂。可以说,目前国内各地的主要报纸都在编辑部的机构设置上进行过诸多尝试,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编采合一”与“编采分离”的权衡与比较。  相似文献   

6.
不要笼统地提报社“双轨制”,就是说,要给“双轨制”下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定义。有一种说法,要“建立两套相应的机构和指挥系统,比如编委会、社委会。这两个运行轨道是平等的,同等重要的,在干部配套和机构设置方面应当一视同仁、职权相等。”我觉得如果把编委会和社委会作为报社的两架马车,或者说是两个车轮,搞不好是要出问题的。我讲一下四川日报的情况。文革前,四川日报既有社委会,又有编委会,中间还有一位秘书长协调。但编辑部和经理部门矛盾很大。经理部门有的人说,编辑部只会用钱,不会挣钱,靠工人养活;编辑部门有的人说,工厂离开了报纸,  相似文献   

7.
前面两篇手记,是谈编辑的组版技术的。现在我们把视野放宽一点,从整个报社的角度来看一看版面。我说过,“报纸版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整个编辑部的思想水平和劳动成果的体现”。(见《组版术的要求》)这是怎么一回事?就是说,报纸版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精神产品,不仅其内容是综合性的,其工作环节也是综合性的。只有各个环节都协调一致的工作,才会有好的精神产品。一家报社,有党政领导部门,有编辑部和经理部。编辑部有各个采访部门、编辑部门、群工部门、评论部门等,经理部有管理部门、印刷部门、发行部门、  相似文献   

8.
说长道短     
去年,省内B市发生了一起车毁人亡的突发事件。笔者想从当地报纸上查找一些有关此事的资料,翻遍了这一时期的B市日报,竟没有找到一篇有关该事件的报道。后来,直到几家中央大报刊载了这一新闻后,B市日报才刊出了一个小“豆腐块”。 按说当地报纸就在事发现场不远,理应比在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外的中央报纸报道得快些,然而实际上却出现了“近慢远快”的反常现象。人们不禁会问:是因为当地记者的素质偏低、新闻敏感性不强吗?当然不是,因为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平  相似文献   

9.
香港有40多份登记在册的日报,但这其中包括很多主要刊登马经的日报,这些马经日报严格意义上都不算是真正的报纸.剩下的真正意义的日报有20份.一个七百万人口的城市拥有20份左右报纸,在我们的想象中,竞争肯定是异常火爆,同质竞争不可避免,一些弱势报纸的倒闭也不可避免.但令人惊奇的是,香港报人则都认为香港报纸同质竞争的情况很少,而且读者们也都有各自青睐的报纸,多份报纸共存的局面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报纸倒闭的情况在前几年比较多,但这两年也没见哪家报纸倒闭,即使有些报纸很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么激烈的市场,为什么能存活这么多报纸?  相似文献   

10.
冉明仙 《传媒》2007,(4):21-23
如何改变报业数字化发展的滞后呢?有人前不久撰文建议通过政府等权力力量主导报网联合,笔者认为这必将重蹈历史覆辙.因为自1993年中国第一份日报《杭州日报》开创电子版以来,中国报纸的网络化已经有10多年历史,北京、成都、重庆等地的有关方面7年前开始就先后实践了权利力量主导的报网联合,但当前仍有90%的报纸网络版停滞在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2,(5)
2002年3月中下旬,笔者参加了省 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和省报业协会组织的陕西报业市场调研。先后与报社的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对全省报业结构、经营情况、市场竞争,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有了初步的认识。 陕西报业结构: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这次调研的报纸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党报类,如《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宝鸡日报》、《榆林日报》等;二是生活类,如《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今早报》、《西安商报》等等;三是专业  相似文献   

12.
地方报纸的优势是什么?概而言之,就是它的接近性。笔者在与温州市读者的广泛接触中发现:许多社会地位不同、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各异的读者,几乎会众口一词地说到他们爱看、先看的,便是温州日报。我曾问过一些人,回答尽管言辞不一,总的感受却颇一致,即读温州日报感到亲近,感到及时、解渴。读者之所以有这种选择和感受,并不是说温州日报办得如何好,根本的原因在于接近性起了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  相似文献   

13.
赵林云 《传媒》2006,(8):61-62
探索女性报纸的新闻之路 提出女性新闻概念,寻求理论指导到目前为止,《都市女报》是除了《中国妇女报》(周六报)之外唯一的一份女性日报类报纸,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她和全国其他几家女性周报的差别.与《今日女报》、《现代女报》、《新女报》、《当代女报》和刚刚创刊的吉林的《时尚女报》相比,表面上看,仅仅是出版周期的差别,但正是这种差别,决定了她几乎是迥异于这几家同类报纸的办报模式和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地方报纸的优势是什么?概而言之,就是它的接近性。笔者在与温州市读者的广泛接触中发现:许多社会地位不同、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各异的读者,几乎会众口一词地说到他们爱看、先看的,便是温州日报。我曾问过一些人,回答尽管言辞不一,总的感受却颇一致,即读温州日报感到亲近,感到及时、解渴。读者之所以有这种选择和感受,并不是说温州日报办得如何好,根本的原因在于接近性起了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2月,笔者去泰国曼谷采访了第13届亚运会。在此逗留期间,对泰国的大部分华文报纸作了随机收集和初步研究。这些报纸分别为《星暹日报》、《亚洲日报》、《京华中原联合日报》、《世界日报》等。一孔之见,权作引玉之砖。一综观上述华文报纸的特色,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内容侧重 头版普遍是政治、经济要闻和突发性社会新闻。笔者发现,这些华文报纸都很关注中国大陆的报道,几乎每天有1-2条中国要闻刊登在头版。如从12月8日至15日的8天时间内,就有《中国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南京鸣笛悼念卅万遇难同胞》…  相似文献   

16.
杨杉 《青年记者》2012,(10):78-79
《西雅图时报》创刊于1896年,是美国华盛顿州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旗下网站seattletimes.com是美国西北部地区访问量最高的报纸网站.该报曾八次获得普利策奖,以调查新闻蜚声国际. 近年来,国外报纸为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要,对编辑部进行了重组,例如《每日电讯报》的“中央辐射型”编辑部、《卫报》编辑部采用“Pod(豆英)”式布局、《今日美国》编辑部形成扁平化管理结构,都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版面小史     
版面是报纸上各种稿件编排布局所形成的整体表现形式,是编辑部内外劳动成果的结晶。它不仅是内容的消极表现,而且集中地体现报纸的宣传报道意图,鲜明地表现报纸编辑部对各种事件的立场、看法和态度,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鲜明的倾向性,因此有人称它为“报纸的面孔”。版面作为报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和报纸同时出现的。当第一张报纸诞生的时候,也就有了版面。但版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却前后差别很大。中国古代的报纸,很长时期都停留在手写传抄状  相似文献   

18.
美国报纸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相当多的日报每天都出有多个版本。这些报纸并不是像人们猜测的那类每天分时段出版的所谓全日报(如在晨报之后再出下午版和晚版),而是针对读者的各种需要在主报基础上发行的另版报纸(笔者这里称之为“副报”)。笔者访问过的18家报社,无一例外都出副报  相似文献   

19.
《宜昌日报》1996年捷报频传:4月,湖北新闻奖评出20个一等奖《宜昌日报》拿到两个;5月,省委、省政府奖励新闻佳作,《宜昌日报》文有两件作品获奖;7月,中国时事好作品评出6件一等新闻作品,《宜昌日报》也夺一奖;8月,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宜昌日报》第四次如愿以偿.1996年并非奇迹.湖北新闻奖开评16年、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开评10年、中国时事好新闻开评7年,《宜昌日报》年年都夺得了一等奖.有人问我《宜昌日报》有什么诀窍.诀窍没有,体会有几点,归纳为“四化”,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商,向前辈求教.意识不弱化一家报纸特别是这家报纸的总编辑是否始终具有强烈的好新闻意识,决定这家报纸新闻精品的数量多寡和档次高低.1985年1月28日,当时的宜昌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林永仁讲过这样一段话:“要把攻创好新闻作品当作业务训练、人才培养、班子配备、提高质量、扩大影响、发行广告、广告的广告.报社生存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时过13年,后又有三位总编辑接任,《宜昌日报》始终坚持攻创好新闻作品,并当作报纸工作大事来抓,年年有动作,年年有收获.坚持并不容易.13年来,我们先后排除了四种思想障碍.先是平均主义作怪,认为“几百字奖几百元不合理”.我们认为奖励优质产品就是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我们不但没有取消奖励,反  相似文献   

20.
一项覆盖中国60个主要城市的报纸读者调查显示,在各城市日报平均阅读率排名前3位报纸的几乎都是当地报纸。进行此次调查的北京面视调查咨询中心专家认为,这表明地方性报纸在各地的报纸市场中已占据主导地位,而全国性报纸的影响正在削弱。以北京为例,主要日报平均阅读率居前三位的报纸分别为《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和《北京青年报》,而全国性大报的阅读率则相对偏低。调查还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对读报的兴趣差别较大。60个城市中最爱读报的是杭州市民;平均每人每天读报2.23份;读报最少的是福州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读报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