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发生了嬗变。探讨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发生嬗变的原因,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限,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国家并准备条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国内外种种因素 ,毛泽东改变了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实现工业化的主张 ,提出了国家工业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的路线 ,从而改变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4.
该不该过早地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过早地放弃了这一理论,使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昙花一现。为后来的革命和建设留下了诸多遗憾。笔者着重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就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毛泽东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回归”三方面。对该不该过早地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国内外种种因素,毛泽东改变了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实现工业化的主张,提出了国家工业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的路线,从而改变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建设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总结出的重要理论成果 ,它们都提出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问题。但是 ,初级阶段论不是对新民主主义建设论的简单回归 ,而是对它的超越。因为 ,初级阶段论是建立在现代社会主义观念上的 ,是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正确把握 ,是以现代市场经济为背景和目标的。因此 ,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52年毛泽东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看似突然,但从其理论思维演变看又是事有必致,理所固然。从认知框架上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从实然逻辑转向了应然逻辑。因此急于超越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化而不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动因。而因新民主主义实践而产生的党内分歧,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战略选择,以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正统的社会主义现等多重原因最终促使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大理论虽产生于不同的时代 ,但却肩负着相同的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继承和超越。研究两者间的关系 ,可使我们更好地吸取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被过早中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不动摇 ,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高度富强、文明、民主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 ,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出主要贡献者是毛泽东同志。本文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同时也试图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主要矛盾、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和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等几个方面 ,论述刘少奇同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其基本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继承,更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超越。不能理解为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复归”。  相似文献   

11.
晚年毛泽东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勇敢的探索与研究。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积极的思想观点,也形成了不少错误的认识。诸如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执政党建设等问题上,往往是正确思想与错误认识交织并存,需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剥离,以对其中正确和错误的部分作出符合实际的区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思想上经历了由不成熟到成熟、再到新的成熟的辩证发展过程,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是党执政思想日益成熟的新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13.
论毛泽东的宪政思想及其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宪政思想缘起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得到发展。民主集中制、党政分开、人民主权等原则是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主要特征。但是,因国内外条件的变化和毛泽东“左”倾思想的发展,毛泽东的宪政思想在其晚年发生了嬗变。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挖掘、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的精髓,对于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倡导社会公德、整合社会资源,并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从成人教育的角度来探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发展目标,在实现新农村建设这一发展目标的过程当中,成人教育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而这也要求我们去采取确切的措施,从而保障其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三大理论系指毛泽东建国以来构建的改造论、建设论和继续革命论。改造论的提出始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放弃,改造论又是建设论形成的历史前提,继续革命论则是改造论的延续。在发展的进程中,建设论又与继续革命论结合起来,并最终成为它的附庸。贯穿于三大理论的主线是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这条主线使三大理论形成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三大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能正确对待苏联模式的问题,存在偏离本国国情的问题。它们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过渡时期学说。这两个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于像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另外,被毛泽东曲解的关于反作用的理论,对于构建三大理论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毛泽东和党中央改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过渡构想,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提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对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这一理论是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而关于这一理论最终被放弃的原因更是其中分歧较大、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笔者以为,来自苏联的"压力"是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外部因素,建国后国内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促使毛泽东最终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客观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它自身建设的好坏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党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历来我党就重视党的建设,但更多的是从党的组织建设出发,而对党自身的道德建设重视不够。特别是在新时期下党的道德建设重视跟不上党的组织建设。如何在新时期下加强党的建设,成为时下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试图从“道德”的角度来探索这一时代课题,力争为党的建设开拓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该文认为,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之义就是民主法治。而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在基层。基层民主的发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民心所向;是由中国的基本政治体制决定的,为民意所托;是由中国经济结构决定的,为民权所定;是民众的价值取向变化决定,为民生所依;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国情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