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全世界都在注意中国,可以说各种人都在瞪着眼睛看着中国。这里们的朋友,也有一般的群众,也包括我们的敌人。他们都天天看着中国,他们都想知道中国。因此,这是我们对外介绍中国的最好时机。我们常说的让世界了解中国,这的的确确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心任务。了解什么?我看一方面要看世界最想了解我们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我们最想让世界  相似文献   

2.
今天,对于我们中国网的每一个员工来说,都是个意义重大的日子。“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的牌子,终于挂起来了。中国网,终于有家了。我想,此时此刻,那些还在第一线上努力工作的同志们,他们的心情一定同我一样激动。那些日子里我们的汗与泪,我们的欢笑  相似文献   

3.
家和万事兴     
《文化交流》2021,(1):10-14
中国春节是以家庭为核心空间的节日,家庭是社会变迁和春节民俗变迁的交集空间.习近平主席曾说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阐释了家与国的关系,听后让人倍感亲切.家和万事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4.
又一年的中国春节快到了!人们辛苦了一年,春节的时候都愿意乐和乐和。我记得去年春节的那个月,我心情不好没有回国。那段日子我特别想父母。好在有很多中国同学都非常关心我,还有老师们也是。记得放假前的一天,我的汉语老师邀请我跟她一起回她老家过年。我突然开心起来了,很兴奋地等待着第一次在中国过年!我的老师老家在安徽。回老家的路上,我觉得风景特别漂亮,特别是有很多古老的建筑。我对美丽的风景特别是中  相似文献   

5.
口才方面的书籍非常多,以汗牛充栋来形容绝不为过.而且许多学生也告诉我,他们曾经买过几十本口才书,但是看了都没有多大帮助.面对如此形势,为什么我还要来写一本口才书呢?我说三个原因: 第一,继续呼吁.呼吁什么呢?呼吁将口才课程列入到中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果之中.我坚定地相信,如果能够从小学开始就开设口才课程,每天两节,让孩子们都站到台上去,讲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讲自己经历的故事、讲自己对生活的认知、讲自己未来的理想,他们等到长大成人之后,一定不会害怕当众讲话,不会害怕与人沟通,信心将会极大地增强,沟通能力将远远超过现实,而最终,我们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也会倍速提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谈女儿周迅     
《文化交流》杂志通过一位我的熟人向我约写《谈女儿周迅》的稿子已有半年多时间了,其间总觉得无话可写,想推掉算了。不曾想杂志社编辑锲而不舍地追踪索稿,让我觉得十分过意不去,就只能应命了。 女儿依然没来接站 2002年4月18日,我们老两口离开居住了60年的故乡浙江衢州,被女儿接到北京。车到北京站,女儿依然没来车站接我们,如同去年春节前,我们赴京看周迅到车站时一样。她都在忙于拍戏,抽不  相似文献   

7.
福建纪行     
1998年是福州建城2200周年。我荣幸地被邀请去参加庆祝活动。2200年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我这个美国人的想象范围,因为美国还没有一个超过300年的城市。我与另外3个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一位日本女士,两位分别来自德国和秘鲁的先生——一起去了福州。此外,我们还去了福建省的其他4个城市和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城。也许,描述整个旅程是最好的,因为每一站都有其独  相似文献   

8.
“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爱泼斯坦刚刚度过90岁生日的爱泼斯坦——中国人民尊敬和热爱的老朋友离开了我们。去年4月,本刊推出了一组重点话题《致意,与我们共同走过的外国朋友们!》,让读者认识了几位与中国人民一道,为建设新中国作出贡献的外国朋友。同期,开始对爱泼斯坦先生的回忆录《见证中国》进行连载,受到了业内读者的关注。我们现将《见证中国》一书中最为精彩的新中国建设章节分两次奉上,以满足读者的强烈阅读愿望。  相似文献   

9.
千里寻找“大辫子姑娘”半个多世纪前,新华社一位记者在解《我送亲人过照片,半个世纪后,这位记者为了“大辫子姑娘”,一直想方设法通年南京的《新闻广场》和《周末》等都先后登出了标题为《扬中小姑娘?》的寻人启事。原中央军委副主《我送亲人过大江》这张动人满怀深情地指示说:“一定要找到位小姑娘,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江苏扬中市委深感自己肩上立即派人风雨兼程,先后走询问了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船工。寻访者的足迹踏遍了丹徒、镇江、江都等许多渔村,也到过扬中的无数码头,可是,最后还是杳无音信。后来他们在扬中听说第一任渔业社…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全世界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承载着海外侨胞对祖国、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在巴黎过春节,每一年的心情都不一样,每年都有新的感觉,现在春节也慢慢地演变成了在法华人和法国人民的共同节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巴黎的春节活动,规模最大的是十三区和第三区.  相似文献   

11.
王吉万 《职业圈》2014,(4):53-53
从春节前持续到现在,“招工难”—直是媒体的热议词。“招工难”应该早就不是新闻。离我们远去的金融危机已让中国很多企业尝到了招工的“难”滋味,但马年春节过后,同样的“阵痛”再次来袭,世界经济格局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深层的变化,已让“阵痛”慢慢变成“长痛”。  相似文献   

12.
正我将自己在中国的见闻告诉奥地利同事和亲朋好友时,他们顿感好奇,并将中国作为未来旅行的首选之地。同样,奥地利的自然美景、精致的传统乡村以及保存完好的传统文化,也让中国人无限着"你好,我是老杨。"每次向中国的合作伙伴作这样的自我介绍时,我都感觉自己真的就是中国人。更准确地说,我是来自奥地利的中国人。与浙江广电集团合作5年之后,我更为深切地感受到"海内存知己,天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春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了解和接受。每年春节都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让更多海外受众了解、参与春节活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机遇。每年中外媒体都会围绕春节开展大量报道,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在年年重复的主题下出新、在海量报道中出彩。2019年春节,新华社国际部海外社交媒体(海  相似文献   

14.
在此,转发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写的文章——上星期,一只鸽子飞进了我们的办公室。办公室里的同事大多是中国人,当我看着这只鸽子惊恐盘旋时,我发现同事们根本无视它的存在。如果,办公室里都是美国同事,大伙儿一定会想方设法把这个家伙引到户外。因此,我决定按照美国人的习惯独自采取行动。我开始追逐鸽子,但总赶不上。不一会我们就转战到另一间办公室,在那儿有更多的中国同事。尽管有鸽子出没,但是他们眼睛紧盯着电脑,直到我挥着盒子站在他们面前。一个同事问我在干什么,我答曰在逮鸽子,然后将它放生。  相似文献   

15.
正"五水共治"开拓浙江发展新境界。那些平凡治水人却不平凡的治水故事,深深打动着我们。千千万万治水人让钱江两岸、江南水乡再现诗画意境,充满勃勃生机。"沧桑,我真的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帮你找人,具体都是他们做的。"2016年暮春,当我冒雨前往家乡玉环寻找治水的故事,一条微信,让我预感到,迎接我的将是一次艰难的采访。父亲带着我去我小时候常去的河边,他的话让我感动"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这是古志《太平寰宇记》中关于玉环的记载。早在新石器时  相似文献   

16.
晓柒 《文化交流》2017,(2):8-11
正春节怎么过?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好多年前的话,回答应该是一家人吃着饺子,并看着央视春晚。但近几年,随着80后、90后的年轻人逐渐长大,这样单一的过年方式在他们心中早已过时了。工作?不拼搏怎么叫青春;旅行?说走就走才显年轻范儿;宅家?活得自在才是我们的追求;对年轻人来说,春节  相似文献   

17.
房宁 《对外大传播》2009,(3):47-48,60
本期我们选取了美国《洛杉矶时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两篇文章作为案例,作者通过分析境外媒体对我春节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报道,总结了外媒报道中国春节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怀念     
冯文洛、方善境、陈土德和张闳几都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老前辈,为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也都是中国报道社的元老,为《中国报道》的创刊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年华和智慧。我有幸在我开始世界语职业生涯之时,就与他们共事,亲聆他们的教诲,得到他们的关爱和帮助,直至他们逝世。在此,我谨用自己这支拙笔记下他们的一些往事,作为我对他们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正尽管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同,生活的方式会有差异,年节的习俗会有变化,但过节时的欢乐与期待应该是一致的。让我们来看一下现代江南作家笔下的年味吧。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大的节日。童年在老家浙江桐乡石门镇过的春节,给丰子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新年怀旧》和《过年》两篇随笔中,都详细描述了童年时过春节的热闹情况。请丰同裕染坊里的伙计吃年酒,似乎是丰家过年的"序幕"。染坊里的三个染匠司务(师傅)是绍兴人,按惯例,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动身回乡过年。十五日,染坊里提早办一桌年酒为他们送行。染坊习俗,年酒席上一只全鸡的摆法大有讲  相似文献   

20.
秦峰 《文化交流》2014,(6):30-33
一 春节过后,我接到朋友发来的Email,说中国杭州越剧院将在2014年3月初到美国访问,演出易卜生的《海上夫人》(1888)和《心比天高》(1890),并与几所著名高校的艺术系进行学术交流。如何用中国越剧的表演形式来演绎19世纪挪威人的感情戏?我很难想象。3月4日,带着好奇之心,我与朋友一起前往普林斯顿大学观看这两场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