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近期结束的南昌市小学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大赛与刚刚走进新课程改革时举办的教学赛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不仅深化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还创造了许多阅读教学的新经验,使之更为接近教学实际,对一线教师来说也是能够学得到、用得上的。从此次大赛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南昌市小学语文课改充满活力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多数教师对改革后的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并力求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却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另一性质——工具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融合呢?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优秀的语文教育传统。建国50多年来有许多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涌现了一批大师级的语文教师,我国的语文教育、教学是成功的。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这就是说,在课改中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没有继承谈不上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创新。  相似文献   

4.
5.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有善于接纳的观念,怀疑,批判的观念,善于尝试的观念,纯真与补实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黄木生 《湖南教育》2004,(12):18-19
词典中有一个词叫“配合”,从孩子的视角来说,它是个“好词”,因为它表示分工合作,协调一致,有着一种和谐的韵律美、人性美、社会美。可是,我们在风起云涌的课改潮中总把它用错,使之变成了“坏词”,不信你看——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强调各门学科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诸多方面的教育。怎样落实课程改革精神,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特点,下面列举数例谈谈。  相似文献   

8.
9.
新课标倡导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并且鲜明地指出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教材,意味着教材就是样本,是圣旨,只能照搬,教师成了教材的工具;“用”教材.意味着教材是一种工具,可以取舍,可以编辑.教师可以自主地驾驭。直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实施状况.我们深深感到很多教师已经树立起了新的教材观,在备课时不再囿于教科书,能大胆取舍.合理利用相关教学资源。但是,我们也发现另一种教学倾向:有些阅读课弱化文本现象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徐轶 《小学语文》2007,(1):15-16
2006年7月31目至8月2目,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在贵州省安顺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一次小型研讨会。来自全国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一百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大家围绕“语文教学应该怎样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等议题展开了交流和研讨。这次会议和接下来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为秋天举办的第六届青年教师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思想上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11.
近阶段的语文报刊上,关于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越来越多了。缤纷繁杂的语文教学理论,在丰富语文教学理念、完善语文课堂建构的同时,也引发了课堂教学中“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乱局面,导致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迷失”。针对这样的状况,有识之士开始进行积极地反思。试图通过反思,找寻到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正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语文味儿”成了一个新宠,成了人们用来评价语文课堂优劣的常用名词。  相似文献   

12.
朱幼菊 《湖北教育》2005,(10):37-38
山,因为有高低起伏而逶迤;海,因为有平静与波涛而壮阔;乐章,因为有舒缓与激昂而传神;朗诵,因为有抑扬顿挫而感人……万事万物都是在矛盾的统一中存在,也因矛盾的统一而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3.
沐浴着“课改”的春风,课堂孕育了新的生命。它强调培养的是个体生命的探索激情,一句话,就是生命创造力的释放。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仍不可忽视部分老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其一:学生的提问存在奴性。学生虽然已掌握提问权,但由于教师过多的“引导”,他们在提问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愿望,而揣摩老师的需要,提问失去了自由。其二:学生的想像缺乏灵性。学生虽然已拥有较多的想像机会,但由于教师过多的因循于文本、因循于常规思维,他们不敢展示自己的“烂漫”,想像罩上了囚笼。其三:学生的表达丧失个性。虽然提倡答案的多样化给了学生较宽…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活动的资源生成性.其着眼点便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以使作为潜在的教学资源的学生活动能够以较为积极的姿态呈现出来,成为师生共同开发的基础平台;学生需要配合教师共同创设情境,以使自己能够顺此情境或受此情境激发,充分调动知识、文本储备,积极思考;教师需要精心选择方案,引导启发学生勇敢质疑,与学生共同释疑,让学生活动在激活中趋向集中或认同,促进资源生成,形诸课堂结论,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在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是一个流程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5.
课改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上,也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细微变化上,当然也包括课堂用语的变化。下面仅以语阅读教学为例,来关注课改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钟文豪 《广西教育》2004,(1A):24-25
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反对那种无思维价值的提问,反对那种不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提问,反对那种浅显的无回味余地的提问;提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提倡诱发思维的提问,提倡激发想象的提问。这些富于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规范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发问。总而言之,新课程带来了新问点。  相似文献   

17.
勇于实践。新课程、新教材给师生教学活动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如何利用这个空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索规律。教材是专家编写出来的,不一定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学生的充分了  相似文献   

18.
19.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霞玲 《学周刊C版》2019,(24):137-137
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让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作为阅读教师,要对这些问题形成清楚认识,结合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对教学活动展开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的重构。本文立足于此,从以生为本、关注差异、培养核心素养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业界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