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怀着无比欣喜的心情阅读了童山东同志的新著《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一书,这本新著站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交汇点上,对八十年代以前的修辞学理论和方法作了全面的总结,并从修辞学接缘性的特性上对九十年代以后的修辞学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了修辞学研究的新课题、新方法。该书观点新颖、内容广博,论述精要,有相当的理论水平,是一本对修辞学研究很有启发的好书。今年三十四岁的童山东同志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走上修辞学研究道路的,他的修辞学研究很快引起中国修辞学界的注意,著名语言学家胡裕树教授、伍铁平教授、王希杰教授等对他的修辞学研究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修辞学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他的处女作。是他六年来探  相似文献   

2.
《广义修辞学》建立了一个由“表达论”——“接受论”——“互动论”三构成的系统的研究格局,这是修辞学领域的一次新革命,把修辞学的研究推向了新的深入与开拓。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客观的研究对象,没有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不存在的,而对象问题又是一切科学的首要问题。修辞学也不例外。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这已是当今修辞学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现代修辞学的发展历史上,明确认识到修辞现象为修辞学研究对象,还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修辞学者fll对修辞现象的性质、范围、分类诸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分歧很大。不过,纵观从五四前夕到八十年代的修辞学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修辞科学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成就的取得都得益于对修辞学对象认识的不断深化。修辞学对象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再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认识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建立并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研究对象的再认识,发现和开掘新的研究对象或者研究对象的新的研究方面,都将会推动这门科学的长足的进步。 1980年左右,中国修辞学界曾经热烈地讨论修辞学的定义、对象、范围及任务等问题,提出了新的修辞观,这大大促进了中国修辞学在八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5.
《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经典著作。本人在研究形貌修辞的实践中,对《修辞学发凡》非语言要素可以修辞及“辞的形貌”的修辞思想 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形貌修辞”这一术语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辞的形貌’的修辞学专著”-《形貌修辞学》。本人认为,没有《修辞学发凡》就没有“形貌修辞”,更没有“形貌修辞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比的方法,讨论中国古代修辞学传统与西方古典修辞学传统的民族性特点.中国修辞学的实践重“文辞”、轻“语辞”;而西方古典修辞学起源于演讲论辩,与“语辞”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产生“官学”、“官制”的封建专制的社会条件,即民主思想和制度的缺失,对中国修辞学重“文辞”、轻“语辞”的倾向有明显的影响,导致了中西方修辞学传统之异.认清这个问题对于中国修辞学的未来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州”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汉语修辞学》是八十年代最受欢迎的一部修辞著作,它的魅力不仅在于独具特色的修辞品位,更在于内在的科学结构。《汉语修辞学》对语言本体研究所做的贡献,应该引起修辞学史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从整体结构到基本思想都表现出当下中国修辞学由“狭义”走向“广义”的转型意识。首先,它的基本框架给我们建构了一种新的修辞学理论系统,体现出修辞观的改变。其次,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主要概念——修辞主体、修辞角色、修辞身份等,有别于以前的提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修辞观念在发生转变。书中“修辞现象的本质”的理论阐述集中而直接地表现出修辞学创新思想,总体上体现出当前中国修辞学由“狭义”向“广义”的转型趋势。  相似文献   

10.
“修辞学研究随着文体的演进而发展”,这是一条被无数次历史事实验证过的规律。白话修辞学百年来随着文体变革而发展的历程,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白话文体、白话修辞学与文言文体、文言修辞学的竞争分为三个阶段:(1)“新文体”倡导阶段;(2)“白话文”运动阶段;(3)“大众语”运动阶段。建国前白话文、大众语运动存在着不足,建国后白话语体、白话修辞得以发展。白话修辞学随着白话文体的成长壮大而成长壮大。白话文体、白话修辞学在与文言修辞学竞争中渐成主流。白话修辞学的诞生与成长,与引进国外修辞学说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由显性状态和潜在状态所组成的。以往我们只注意到了它的显性状态,往往忽视了它的潜在状态。以往的修辞学也主要是研究显性语言的修辞,这可以叫做“显性修辞学”。现代修辞学还应当研究潜在语言的修辞问题,这可以叫做“潜性修辞学”。显性修辞学可以以归纳法为主来研究,潜性修辞学必须运用演绎法才能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易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者,其修辞学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修辞学独立而完整的体系的正式出现”。王氏修辞研究的最鲜明特色就是注重科学性。王著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所研究的对象划分出层次,揭示了修辞活动的实践性特点,揭示了修辞对语言交际的扩张功能,揭示了修辞活动中的辩证规律。  相似文献   

13.
0 引言 一百年来的中国修辞学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马鞍形的道路。三十年代,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代表,形成了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第一次繁荣。八十年代以来,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第二次高潮,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成熟时期,是中国修辞学走向世界的开始。 现在,二十一世纪就要来到了,对于汉语修辞学的跨世纪的发展问题已经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历史地宏观地思考一些问题是越来越迫切了。发展的需要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本着对学术负责的精  相似文献   

14.
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是汉语修辞学中的热点,成果很多。汉语修辞学史研究想更上一层楼,是不容易的。对汉语修辞学研究现状进行评论,是汉语修辞学前进所必须的。这种评论应当建立在“诚”字之上,端正学风。研究汉语修辞学史,进行汉语修辞学评论,目的是要推动汉语修辞学研究,促进修辞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一认识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建立并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研究对象的再认识,发现和开掘新的研究对象或者研究对象的新的研究方面,都将会推动这门科学的长足的进步。 1980年左右,中国修辞学界曾经热烈地讨论修辞学的定义、对象、范围及任务等问题,提出了新的修辞观,这大大促进了中国修辞学在八十年代的进步、发展和繁荣。但是,那一次的大讨论当然是不可能、也没有最终地、一劳永逸地解决修辞学的定义、对象、范围及任务等问题的。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确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长期以来,其研究对象局限于修辞格,局限于书面语,局限于文学作品,局限于名人名篇,这大大束缚了中国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削弱了它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与此成为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的是,  相似文献   

16.
曹石珠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1):74-76,80
《修辞学发凡》是汉语修辞学的经典著作。本人在研究形貌修辞的实践中 ,对《修辞学发凡》非语言要素可以修辞及“辞的形貌”的修辞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形貌修辞”这一术语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辞的形貌’的修辞学专著”———《形貌修辞学》。本人认为 ,没有《修辞学发凡》就没有“形貌修辞” ,更没有“形貌修辞学”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的修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他有着“权变”、“辩证”和“和谐”的科学修辞观,其次是他对学修辞的审美追求、语法程度、逻辑理据、心理机制和游戏意味有着独到的理解,第三是他的接受修辞理论颇多新见,如“活参”、“阐释之循环”、“考辞之终始”等。可以肯定地说,钱钟书涉及修辞学范围之广、建树之高,在中国修辞学界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8.
修辞学和修辞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两种“修辞学转向”(美学家的和哲学家的)。有位哲学家把社会上流行的假话空话说成是修辞学转向,这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不很适宜的。应当引起修辞学界的注意。教训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习惯于形容中国修辞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那是因为“修辞活动或者说修辞技巧,早在语言文字刚产生时就随之产生和被运用了。”说它年轻,那是直到上个世纪20-30年代,以陈望道先生为杰出代表的一批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语言学、修辞学新理论,构建起了符合中国语言运用实际的修辞学新体系,《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才宣告了我国现代修辞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试论王希杰修辞学研究方法和修辞学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家荣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4):49-51,59
二十多年来,王希杰先生一直致力于修辞学研究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动力于修辞学理论体系的架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修辞学的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试以笔者有限的学识,对王希杰先生的修辞学研究方法和修辞学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王希杰修辞学研究大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