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实现“以人为本”,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探究”与“体验”数学知识的奥妙和乐趣。让数学的价值在体验与探究中得以体现,让数学知识在体验与探究中得以丰富。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获得一些体验。”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数学知识,感性认识丰富,易于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也容易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上,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少一些暗示、干预,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并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体验“再创造”中主动建构知识结构。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可从…  相似文献   

3.
场景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新范式.教学中,将数学知识还原为学生生活化、经验化的场景,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教师可以创设“体验场景”“探究场景”“模拟场景”和“支持场景”等,唤醒学生的认知,激活学生的思维,助推学生的数学创造.  相似文献   

4.
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构建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模式,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知识、能力和思想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得以充分展示,潜能得以充分开发。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又体验到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探究——再创”教学是将数学探究教学与“再创造”教学进行整合,通过指导学生积极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形成了自身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实现数学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的自我建构,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与再创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活用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掌握数学知识,而是数学方法的学习与情感体验的获得。探究学习要求数学教学要符合儿童认识活动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善于探究、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在绍兴第八届教坛新秀的评比中,我执教了《秒的认识》一课,旨在以鲜活的教学案例来诠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以亲身的体验来感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构想“:预设”你没商量其中一个“感知几秒”的环节,我自认为非常得意。其过程简要为:1.观察:大屏幕上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不但有助于他们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所以,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实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数学体验与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是需要教师来构设的,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并把生活的经验数学化,让数学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实实在在地能体会到它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把固定的数学转变成生动的数学;使数学课堂真正进射出生命的活力和精彩,才能让学生在生活当中获取对数学的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12.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大舞台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作为初中的数学教师要积极建构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探究,在体验中成长。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浩瀚,感悟到数学知识带给他们的欢乐与喜悦。笔者从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带给同仁们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从体验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获得一些体验。”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数学知识,感性知识丰富,易于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也容易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感触数学”就是让学生主动“感悟”、“触摸”数学知识 ,用自己全部的心智去感悟、理解、欣赏、评价 ,解决具体问题 ,从而获得数学知识 .“感触数学”尤其强调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 ,要伴以酸、甜、苦、辣或喜、怒、哀、乐等各种体验 ,知识与体验共鸣 ,合辙共振 ,这种唤起学生的原始冲动 ,不是倒退 ,恰是一种“回归”、“复兴”,因为知识与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一对“孪生姐妹”.可以说 ,学生面对数学知识无动于衷 ,对“枯燥的说教”实行“拿来主义”的政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北宋理学家程颐曾说 :“教学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追问本源、追寻体验、追踪灵感,进而让问题原生,让过程原态,让结论原创.只有引导学生展开富有活力的思考、探究,才能让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思维心理,勾连成学生的认知思维结构.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数学教学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学会”转向“会学”“慧学”,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真实、更丰实、更扎实.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向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化,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教互学的共同体,作为数学教学,它不仅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方面,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主动地、乐意地获取数学知识。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要从表面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中,靠教师的“表演”技艺和“导演”的艺术创造,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探究数学结论,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而生动活泼的过程.正如《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的动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变化、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活知识,才能达到真正有意义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数学学习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生疑、剖析问题;通过研究、探讨,合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进一步掌握数学的规律与方法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优势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领会数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它是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会”为主动的“会学”、“想学”、“乐学”,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教学谈谈我的探究性学习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