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思路】《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该曲歌词浅显,曲调简单且有重复。为凸显歌曲情境及可玩性,我将原歌词内容进行了改编。将原歌词中的“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改编为“肚子饿了——跑来跑去——偷吃XX”,使歌词在故事线索上有了连续性,简单便于记忆;将原歌词中的“吃米”进行食物三层次替换,增加了趣味性。  相似文献   

2.
正【设计思路】《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该曲歌词浅显,曲调简单且有重复。为凸显歌曲情境及可玩性,我将原歌词内容进行了改编。将原歌词中的"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改编为"肚子饿了——跑来跑去——偷吃××",使歌词在故事线索上有了连续性,简单便于记忆;将原歌词中的"吃米"进行食物三层次替  相似文献   

3.
蔡君 《教育导刊》2005,(4):37-37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基本旋律,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2.用"pp"、"p"和"mp"的力度表现歌曲,初步感受力度变化的音乐效果.  相似文献   

4.
林媛媛 《福建教育》2013,(10):53-57
不论是在设计教学方案还是组织教学活动时,许多教师尚存在一个虽业已老生常谈却依旧屡见不鲜的问题——“表面热闹。实际无效”。“热闹”,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之所以容易引起这种错觉,则通常源于教师对“多多益善”的片面认识。这个问题其实暴露了某些教师对于活动表面的“热闹”还怀有信奉的倾向,同时对可能引发的“无效”(甚至有负面效果)还缺乏必要的敏感。本文尝试结合中班歌唱活动“哈哈镜”,探讨应该如何看待“热闹”,避免“无效”。  相似文献   

5.
陈晨 《少年世界》2012,(1):36-37
1.感受歌曲优美的意境和温柔的旋律。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记忆歌词,并通过唱衬词的方法演唱歌曲。  相似文献   

6.
蒋倩妮 《福建教育》2014,(7):99-100
【设计思路】歌曲《小豆芽》将小豆豆长成小豆芽的变化过程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手法表现出来,充满了童真和童趣。本次活动是歌曲学习系列活动的第一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快乐、充满期待的游戏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我班开展了《快快慢慢》主题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马路上来来往往行驶的车辆感兴趣,散步时他们会蹲在路边出神地看着车轮滚动,有的三三两两讨论着为什么车子开得有快有慢……于是我们自主生成了《小车比赛》这个新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顾彩红 《教师》2014,(36):36-37
歌唱活动是中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培养幼儿音乐知识、技能和情感的重要活动。在音乐体裁和内容空前丰富的当今,是否所有的乐曲都适合中班幼儿呢?怎样的乐曲才是适合幼儿的呢?本文就中班歌唱活动中的选材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运用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分辨和表现男孩、女孩的不同特征。 2.启发幼儿围绕郊游内容画出背景丰富的画面。 活动准备 背景范画一幅,记号笔、蜡笔、彩色水彩笔及长方形纸若干。  相似文献   

10.
歌唱,是人类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最自然的方式,歌唱活动也是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来说,唱歌是他们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生活中,幼儿发自内心的快乐哼唱随处可见。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关于音乐要素和音乐经验的积累,他们更加喜爱音乐中的游戏活动,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元素符合中班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能“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在开展主题活动“动物王国”中,我们发现。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幼儿通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了帮助幼儿获取正确的知识经验,我们设计了这一集中教学活动。我们结合日常幼儿喜欢玩的跷跷板,  相似文献   

12.
《福建教育》2010,(1):44-52
编者按:对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教师由于认识不同,活动开展亦各有差异:有的教师根据现成主题活动案例依样画葫芦,有的围绕主题强调五大领域教育内容全覆盖与整合,有的注重教育形式、手段、方法的多元化,有的重在追随幼儿的兴趣、问题而不断生成新的活动……大家都有各自的理解和困惑,故本刊特开设“主题活动研析”栏目,特邀彭琦凡副教授主持,以系列案例的方式与大家一同分享并探讨对主题活动的理解和思考。本栏目将下设“活动设计”、“圆桌讨论”、“我的新设计”三个子栏目,欢迎老师们发表对“活动设计”内容的困惑与思考,也可以直接设计新的活动方案,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有趣的“一问一答”小游戏,如“小猫怎么叫--喵喵喵喵喵”“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娃娃家”等,这种互动方式增强了幼儿与他人交流的乐趣,提高了其应变力和创造力。最近的一个欣赏活动中,幼儿被富有浓郁壮族气息的歌曲《对歌》吸引住了,歌中不仅有对唱形式,还有优美婉转的曲调、热闹欢畅的对唱情景以及诙谐活泼的歌词,让他们既感到新鲜也很有试唱的兴趣。《对歌》是电影《刘三姐》的插曲,原歌词内容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教师从中班歌唱教学目标入手,把歌词改编成幼儿熟悉的名字问答,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及对唱要领,轻松融入热闹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对歌场景和民间游戏情境中,大胆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并体验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歌曲《郁金香和小星星》采用生动的比拟手法形象地描述了郁金香和小星星之间的有趣对话,将天上与地下原本遥遥相隔的物象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令人感怀。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幼儿能够感受并理解歌曲所传递的“遥遥隔处却依旧相互关怀”的情谊。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标 1.通过与同伴玩连体人游戏,发展协同走的能力。 2.能关注同伴,乐于与同伴一起做游戏,体验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 1.能选用不同颜色的纸条进行粘贴,用折叠的方法制作小伞,萌发对色彩的感受。 2.学会通过在伞面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相似文献   

17.
朱玲 《教师》2023,(6):75-77
培养幼儿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在目前的中班幼儿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心生厌倦。文章分析了当前中班幼儿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在项目活动背景下应如何开展蒙氏数学教育来科学地引导幼儿进行思维的转换,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以期帮助幼儿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不断培养其教学空间结构感,培养中班幼儿的数学核心素养,继而达到提升学前教育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变化非常感兴趣,喜欢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我们选择“有趣的溶解”为科学教育内容,重点引导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活动过程中,我们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以图示支持幼儿记录和梳理。让幼儿在游戏与动手操作活动中观察物质的变化,从而发展细致观察比较、运用简单符号记录以及大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实验过程与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红 《早期教育》2010,(10):34-34
1.探索发现各种工具固定图书的方法。2.进行简单统计,提高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记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唱得累了,幼儿还是没有学会。其实,一味地让幼儿记歌词,跟唱歌曲,并没有帮助幼儿去理解歌曲的性质,一遍又一遍的机械式跟唱使幼儿学得枯燥乏味,教师又教得辛苦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