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海 《山东教育》2005,(21):127-127
思考之一:“一桶水”的数量问题。教师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之后,现在还有没有“一桶水”?显然,由于平时未曾复习带来的流失、教学中未曾使用所造成的遗失、工作繁忙而未及时补充等原因,仍有满满的“一桶水”恐怕难以让人信服了。  相似文献   

2.
要引出“一桶水”王荣韬传统教学认为“教师具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而当今教学则是“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一桶水。”一个是“给”,一个是“引”,给的结果是使学生死记硬背、照抄照搬,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创造性、灵活性。而引的效果是使学生思维敏捷、学...  相似文献   

3.
“一桶水”析王辉,邢福有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对教师在知识素养方面的一种比喻,它说明了教师要以足够的教学知识去教好学生,必须具有足够的所学知识。教学知识和所学知识不是一个相等的量,教学知识的构成源于大于自身的所学知识。因此,倡...  相似文献   

4.
岳伟 《中学教育》2001,(3):24-25,8
“要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长期以来,这句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奉为经典,它把教师比作一桶不,把学生比作一杯水,意思是说教师的知识量只有多于学生,才能驾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这一角度讲,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一桶水”是怎样的“一桶水”?是“死水”还是“活水”?是清新的还是变质的?教师是如何给予学生“一杯水”?是灌输还是引导?现实的教学实践已暴露出了这一传统教学观的许多弊端,如重物轻人、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等。因此重新审视并超赵这一教学观念,对于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当走出“用一桶水给学生一杯水式的教学樊篱,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质”的要求。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一桶水呢?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已经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也是对教师的普遍要求。但是,人们平时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一桶水”的“量”,而忽视了对“一桶水”  相似文献   

8.
董琦 《河南教育》2004,(10):25-25
人们常把师生之间知识量的比例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意思是要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本身必须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笔者以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惟一因素。要想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育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创造教育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乃至会误人子  相似文献   

10.
向蓉美 《教书育人》2002,(22):35-35
一“一桶水”与“一碗水”经常听人说,你要作一名教师,你就必须做到“欲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千真万确。这里的水是指知识,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师在他所教领域的知识比学生多一些、深一些,这有量的差异,也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来自教师比学生更多更早地把知识之水装进自己的桶里,在备课和教学中,参考很多教材和文章,思考如何深入浅出、完整系统地,又生动具体地把这些水灌注给学生。教师知识的一桶水,与学生欲装满知识的一碗水,又有质的差异,质的差异来自教师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掌握所教领域知识和相…  相似文献   

11.
“导”是驾驭事物的方法,它是顺事物运动之势或直或曲,由缓接、缓介而逐步适度发力助其发展的一种方法,亦即“审时度势”的过程。学校工作中,什么提高教学艺术、教育艺术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啦,一杯水与一桶水啦,对学生要劝导、开导、倡导、  相似文献   

12.
形容教师的比喻很多,像园丁,红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踏上教坛,师长们谆谆教导的却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为了无愧于这“一桶水”,更为了实现心中未圆的大学梦,我不停地读书,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小学语教学受“一杯水”和“一桶水”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困守“学生绕着教师转;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听;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只顾求同,忽视存异”的旧教学模式,教师不会带领学生去寻找“水源”,学生的主动性受到严重压抑.个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展,培养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我校的课题“四段学导”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几十年前,有一句教育老话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一个中学数学教师虽然只教中学数学,但必须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函数论、微分方程、概率论、微分几何等高等数学课程.要当好数学教师,必须吃透《数学标准》,搞通数学教材,做过数学难题,经历过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包括做一点数学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教师储备一桶水.  相似文献   

15.
黄鹤松 《物理教师》2010,31(10):25-26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人们经常提到“一杯水”与“一桶水”的问题.单摆是振动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下面笔者以单摆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应有怎样的“一桶水”.  相似文献   

16.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须有一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的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那么教师“一桶水”的质应达到什么要求呢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新鲜的。我们知道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都说明教师必须要精通所任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 ,如果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认为有了“一桶水”就能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 ,而不求继续学习 ,给自己的“桶”进行装水、加水、换水 ,那绝不会如愿以偿的。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只有不断…  相似文献   

17.
《云南教育》2005,(20):41-41
新教材、新课程、新教法、新评价,一浪高过一浪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把教师推到“风口浪尖”。面对“二次创业”挑战,许多中小学校长表示,以前形象地说: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桶水”。现在,“一桶水”不够了,教师要成为“抽水机”,源源不断地吸收补充新知识、更新观念、增长技能,才能应对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18.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者须有“一桶水”。为了学生的“一杯水”,教师必须充盈自己的“一桶水”,有了“一桶水’,才有可能给学生“一杯水”。一、“有水”须会“倒水”有这样一些教师。业务修养不错,知识水平不低,“桶里的水”很满,但就是倒不出来。讲课,或平铺直叙,学生兴味索然;或艰深晦涩,学生难以理解;或杂乱无章,学生理不出头绪。出现这种情况,是教者只重视“有水”,而忽视或不善于“倒水”造成的,实际上这是教者没有把学和识很好结合起来。“学”一般指所任学科或与本学科相关联的知识,这些知识一般是从前人那里继承…  相似文献   

19.
为教师发展做“嫁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教育报》(2002.5.12)报道,北京市丰台区南宫小学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树立一种新观念:把自己的学校变成“教师发展学校”,使教师们真正感受到了教育教学与研究一体化,走上了专业发展之路。当社会已进入竞争时代,学习时代时,在各行各业的人们忙着“充电”,忙着发展的同时,教师再也不能几十年如静水一潭,教师也要发展———几十年局限于一方校园的目光需要放宽,几十年的三个“一”工程(一本课本、一本教参、一张嘴)需要改变,几十年的“一桶水”,也需要发展成“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如何为教师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上要做“活字典”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而且是长流水。教师要能很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望和良好的声誉,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有丰富的理论素养,能通晓教育学、心理学;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到博古通今,凡事都能说出点道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