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已成为"雾霾治理"的重要手段,并在世界各国节能减排政策制定上达成广泛共识。本文将新能源发电的投入细分为太阳能装机容量、风能装机容量、地热能装机容量和生物燃料产量等四种形式,以新能源发电量作为新能源发电的产出指标,基于2001-2012年全球23个国家的平衡面板数据,对新能源发电的综合效率进行了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纠偏测算,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新能源发电综合效率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全球新能源发电的综合效率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各国碳排放量并未构成新能源发电效率提升的倒逼机制;自然资源租金比重的提高促进了新能源发电效率的提升;城镇化率提升阻碍了新能源发电效率提升;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新能源发电效率普遍较高。本文提出应当提高新能源装机容量扩张政策与发电量提升政策的协同性,着力提升新能源发电效率,增加储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充分发挥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以破解"弃风限电"、"弃光限电"等制约新能源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运用经济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基于能源消耗的产业碳排放强度模型和建筑业碳足迹模型,核算了我国建筑业1995~2009年期间碳排放的分布特征;运用Kaya恒等式,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规模效应、经济产出效应4方面分解了建筑业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的变动趋势,探讨了我国建筑业未来实施减排的途径和对策。研究表明,建筑业能源结构强度和规模产业能源强度的进一步降低是建筑业节能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测算天津市工业部门能源消耗碳排放结构,构建系统动力模型并进行3次情景预测。研究表明,当前发展模式下,2020年工业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降低40.08%,基本达到哥本哈根40%-45%的目标。但2015年比2010年下降13.18%,未实现天津市"十二五"17%的细化目标。通过调整工业结构,长期减排效果明显,2020年末减排强度为44%;加快技术进步后,无论是减排量还是减排效率,中长期效果都十分显著,到2020年减排强度达47.4%;而在优化工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协调运作下,到2020年减排强度可达50%的高目标,且长期减排效果在2019年后凸显,其工业经济将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家庭用能特点及结构转换的减排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牛叔文  赵春升  张馨  丁永霞 《资源科学》2010,32(7):1245-1251
能源消费与人民生活和环境质量有紧密的关联。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150个家庭用能资料,基于能源种类和用能结构的分析,揭示了城市家庭用能的特点,并通过替代分析估算用能结构转换的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兰州市户均生活能源消费1598.61kgce/a,人均490.37kgce/a。其中取暖制冷、炊事和照明3项基本生活用能占87.87%,清洁卫生、交通和娱乐等用能占12.13%;在现有的用能结构下,户均年排放CO2、SO2和NOx的量分别为4.35t、25.28kg和2.15kg。以煤为主和以取暖为主要用途的家庭能源消费是影响兰州市大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天然气和太阳能的减排效益明显,减排潜力巨大。用天然气替代LPG,每户温室气体CO2、SO2、NOx年减排量分别为60.060kg、0.047kg、0.089kg;用天然气替代燃煤取暖每户年减排量分别为814.5kg、20.09kg、1.6kg;用太阳能替代电力或天然气,减排效益也很明显。扩大天然气和太阳能的利用应是今后家庭用能转换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演变理论为指导,对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内涵和醚基燃料产业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意义及可能性做了深入剖析,运用多种模式对醚基燃料发展战略的可能性进行了测算,结合我国当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工业的经济建设主要任务,在目前出口受阻、就业压力加大、碳排放瓶颈制约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把醚基燃料产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特殊意义.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发展规划是可行的,也是完全必要的.要突破醚基燃料替代能源产业的发展瓶颈,推动醚基燃料清洁与高效利用的节能减排活动,就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化运作相结合,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有序推进醚基燃料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对电力能源需求更加庞大,进而导致更多的化石能源被应用消耗,并形成了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应进一步研究开发新能源发电技术,方能降低污染影响,抑制传统发电手段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就新能源发电技术状况及发展进行了研究,对优化环境保护效果,实现综合效益目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LEAP-Power模型的电力产业碳减排政策情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产业碳排放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减排必需依靠政策的积极引导和约束。本文首先依托LEAP软件构建了LEAP-Power模型对中国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政策进行模拟,该模型设置了四种减排政策情景:基准情景、节能政策情景、气候政策情景以及综合政策情景,在分别对四种情景下中国2010~2050年电力产业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不同减排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论显示,根据碳减排效果从高到低对四种政策情景依次进行排序的结果是:综合政策情景>节能政策情景>气候政策情景>基准情景,其中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发电、提高燃煤机组技术效率及实施CCS技术的相关政策减排效果最为明显,电力需求侧管理政策的减排潜力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8.
朱卫未  缪子阳  淦贵生 《资源科学》2020,42(11):2170-2183
碳排放控制是新形势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碳排放减额分配方案迫在眉睫。本文以效率评价结果为基础,采用具有公平性质的Context-dependent DEA方法和引入保证公平性的减排能力系数构建了基于Context-dependent DEA方法的改进型中心资源分配模型,选取了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区)数据为算例进行碳排放的减额分配,最后通过基尼系数衡量分配方案的公平性。结果表明:①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显著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需要承担的减排额度也高于中西部地区;②部分传统能源大省(区)的实际碳排放额与目标碳排放额差距较大,处于超排严重且碳排放效率低下的状态,需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并贯彻落实减排政策;③减额分配方案较为合理地提升了省(市、区)的碳排放效率,并且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基尼系数。研究结果不仅为如何有效、公平的分配减排额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国家层面的减排目标分解及省域层面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梁琳琳  卢启程 《资源科学》2015,37(2):291-298
本文研究了碳排放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问题。论文运用碳夹点方法识别能源消费瓶颈,并通过能源替代确定满足碳排放约束的清洁能源量,最后以我国政府承诺的2020年碳减排目标为例,基于对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的预测,对我国整体能源结构优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预测碳排放量高于碳减排目标,在清洁能源达到2 466.8万TJ~3 496.2万TJ时,能够实现2020年比2005年单位GDP减排40%~45%的碳排放目标。研究发现,碳排放约束下能源结构优化必须在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下才能实现,且关键在于降低高碳能源的比重。能源结构的优化需依据能源的碳排放因子,按照由低向高的顺序通过清洁能源对高碳能源的替代来实现。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提升是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关键。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将有利于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以及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武红  谷树忠  周洪  王兴杰  董德坤  胡咏君 《资源科学》2011,33(10):1897-1905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引起了大量的碳排放,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河北省1980年-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分能源类别测算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一次能源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做了其变化轨迹分析及与京津...  相似文献   

11.
在低碳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供应链企业会利用各自研发优势合作减排。为研究此类合作减排的补贴策略问题,在基于政府向终端产品收取碳税的政策下,构建三阶段政企博弈模型,对无政府补贴、投入补贴、减排量补贴3种情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碳税政策下,无论政府是否给予补贴,企业都会进行合作减排;两种方式的补贴均可以提高减排量、企业利润和政府效益,但较投入补贴方式,政府按减排量补贴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蔡立亚  郭剑锋  姬强 《资源科学》2013,35(2):250-260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各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各种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对各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潜在资源量予以定义和整理,以此为基础提出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绩效指数(REPPI),对八国集团和金砖四国从2000年-2008年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绩效进行动态评价.之后,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绩效与宏观经济条件、技术进步、电力消费和R&D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了各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绩效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REPPI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但REPPI的增长速度却低于发展中国家.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资源量丰富的国家,REPPI普遍低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资源量匮乏的国家;技术进步和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R&D投入比重在推动REPPI提高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最后,给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能源消费中主要能源消费品种,系统测算甘肃省1996-2011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12—2020年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分析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减排潜力,提出甘肃省实现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和效率份额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产业结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对寻找减排途径、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我国三次产业和生活消费进行碳排放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并利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三次产业、生活消费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的关系;然后计算出1995—2009年间的三次产业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析三次产业、生活消费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的关联度。旨在揭示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指出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IPAT模型和情景分析法的山西省碳排放峰值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宇恩  李丽芬  贺思思  李华  王云 《资源科学》2016,38(12):2316-2325
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中国前列,减排压力巨大,合理预测碳排放峰值年,有助于明晰减排目标,为有效设计减排路径提供帮助。本文采用IPAT模型,对山西省中长期能源碳排放量以及峰值年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山西省当前能源与结构状态下,相较于可再生能源年替代率,年GDP增速和年节能率对山西省中长期碳排放影响更为显著,是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年的关键控制指标。在GDP低速和中速发展情景下,山西省碳排放量均可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排放最大峰值量分别为6.6亿t和7.1亿t;在GDP高速发展情景下,预测结果显示,2015-2040年碳排放量一直增长,无法达到峰值年,上调年节能率或可再生能源年替代率0.60%及以上,方可确保山西省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年。  相似文献   

16.
基于LMDI的南京市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史安娜  李淼 《资源科学》2011,33(10):1890-1896
工业经济的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城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的特征和影响城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的因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首先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分析了2000年-2009年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现状和特征,然后运用LMDI方法构建了南京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年-2009年间产业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能源排放强度四个影响因素对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规模效益是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结构效应和能源排放强度效应对南京市工业能源结构效应没有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强  伍世代  林羽珊 《资源科学》2015,37(6):1239-1248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分析了东南沿海地区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变化主要受产出规模的增效应和工业能源强度的减效应影响,且正效应远远高于负效应;2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区域工业节能减排,但其作用相对较小;3碳排放主要受中度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中度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等经济规模增长拉动而增加,同时,这些产业能源强度下降幅度也相对较大,可见,能源消费总量最大的产业也是节能减排成效和潜力最大的产业;4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经济外向型特征显著,受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在测算出中部六省2000—2009年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包含非合意产出的DEA模型测算中部六省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并依据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中部地区碳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各省的碳减排潜力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且山西省的二氧化碳可减排量最大,江西省的碳减排潜力最高;自主研发的投入可以有效降低中部地区的碳强度,城市化、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以及对外开放对碳强度有显著的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系统和集约高效产业系统是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关键。【方法】本文基于Kaya恒等式构建了产业系统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以中国30个省份发展规划中政策性目标作为约束条件,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孤立式”与“协同式”两种优化策略下省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碳排放量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1)在当前能源与产业结构下,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兼顾,“协同式”优化策略下中国二氧化碳潜在减排规模更大,为78082.90万t。(2)能源强度是现阶段影响碳排放的主导因素,省际产业能源协同的碳排放效应具有两面性,应重视碳排放随产业发生转移的问题。(3)在充分实现能源调配和产业转移的情况下,东中西部总产值平均增长幅度为7.98%,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地区特色更为突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区间产业同构的窘境。【结论】本文通过对多重目标约束下地区差异化发展策略的碳排放效应进行探讨,证实了多重目标约束下省际“协同式”策略的碳减排效应更为显著,为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供方法借鉴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运用IPCC碳排放测算方法,通过"自下而上"的交通碳排放计算方式,测算2008—2017年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总量。采用LMDI法,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等对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进行因素分析,表明从平均贡献率来看经济产出效应最为显著,从变化趋势来看能源结构效应已逐渐替代人口规模效应成为影响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