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环境经济系统物质流可持续性与循环经济物质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栟  李汉平 《资源科学》2008,30(9):1327-1335
目前物质流分析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证方法.本文借助物质流分析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建立了环境经济系统及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模型,并利用模型中各段物质流之间的质量平衡关系,讨论了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下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动必须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律.通过对模型的解析研究,在物质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论证得到以下结论:①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是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动可持续的基础;②为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的可持续,必须通过减少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稀缺性资源的消耗速率并同时降低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的废弃物排放速率有可能实现;③以往过分依赖于经济系统末端的残余物处理达到改善特定区域范围某一环境要素的局部环境质量的做法,只会加剧或导致经济系统的稀缺性资源输入及废弃物输出这两种物质流的不可持续;④实现环境经济系统之间可持续的物质流动,既取决于生产过程也取决于消费过程,二者缺一不可;⑤循环经济核心原则至少应增加Raise原则(即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累积在其整个物质产品结构中的比例.以及增加消费过程总物质输入在消费过程中的物质累积比例).  相似文献   

2.
黄和平  毕军 《资源科学》2006,28(6):20-27
循环经济要求的是资源效率与效益化原则,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巢式等级理论,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本文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指标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是适用的,其评价模型也完全可用于相关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雏形; ②武进区2004年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处于IV级水平,即基本不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③从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看,资源生产率、废弃物排放强度、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文章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的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凯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3):139-141
在简单评述国内外有关区域创新系统测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的定量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对中国30个省的创新投入、产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的效率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不同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进行比较和排序,并为制定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描述了我国经济系统的资源消耗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物质需求总量已显著超过美国,并且具有快速上升趋势;人均物质消耗量不高,与日本和英国相当;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特征显著;出口物质的巨大隐藏流导致当前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5.
过去10多年,我们在绿色生产方面已经有了系统化的理论与做法。比较而言,对于绿色消费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薄弱。文章从物质流和消费效率的角度,对绿色消费做了3个方面有关联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在"为什么"问题上,指出在人口趋向稳定、技术效率大幅度得到改进之后,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将主要来自消费水平;在"是什么"问题上,指出研究绿色消费,重点是要研究流量效率之外的3个效率即维护效率、服务效率、满足效率;在"怎么做"问题上,强调替代性消费是绿色消费需要倡导的发展方向,这对于理解崛起中的分享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以摩拜单车为例,说明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创造绿色消费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6.
全面客观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是分析和制定创新政策的基础。区域创新系统是把创新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的经济系统,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称为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常用评价方法。传统DEA模型将决策单元分为有效的和无效的两类,但存在两个主要问题:(1)由于有效决策单元的效率均为1,故不能进一步区分有效决策单元;(2)不再对无效决策单元进一步分层。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结合超效率DEA模型和背景依赖DEA模型,在对有效前沿面进行分层的基础上,引入超效率、吸引值和改进值这三个评价准则,全方位评价我国31个省市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其中,超效率是基于同一层次有效前沿面来评价各决策单元的,对产出型超效率模型,决策单元的超效率(≤1)越小,绩效越好。吸引值是选择较低层次的有效前沿面作为评价背景,吸引值越大,决策单元距离评价背景越远,表明其绩效更好。改进值是基于较高层次有效前沿面作为评价背景,决策单元的改进值越大,距离评价背景越远,预期需要做更大的改进,因此,较小的改进值意味着较好的绩效。本文假定区域创新系统从投入到产出的延迟时间为一年,评价采用的具体投入数据为:(1)2012年区域创新系统RD支出(亿元);(2)2012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亿元);(3)2012年区域创新系统RD人员(千人年)。具体产出数据为:(1)2013年国内中文期刊科技论文数(篇);(2)2013年高科技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3)2013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百万美元);(4)2013年发明专利申请授予量(项)。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4个层次的有效前沿面构成了我国31个区域创新系统的基准结构;(2)同一有效前沿面层次上的区域创新系统可根据超效率相互比较其竞争优势;(3)领先有效前沿面层次上的区域创新系统可依据较低的改进值来识别未来的竞争者;(4)具有较高吸引值的区域创新系统可用作后进有效前沿面层次上的区域创新系统的学习目标,从而设立逐步改进的最佳路径。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相关决策者对区域创新系统做出准确的定位,进而制定出正确的区域创新的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DEA分析的我国工业发展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工业产值、能源消费和废气排放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效率评价,分析了我国工业近八年的整体的3E (能源-经济-环境,本文具体指工业能源消费工业产值和工业废气排放)效率发展情况,研究了当前工业各行业相对的3E效率水平,提出促进我国工业3E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我国生态治理中具有代表性的区域--陕西省,运用DEA-Malmqusit方法测算了2004至2014年间生态经济治理优化决策效率。采用output-SBM模型对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生态经济治理优化决策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陕西省的生态经济治理优化决策效率呈下降趋势;中、西部省份生态经济治理优化决策效率整体不及东部省份的效率值;东部省份在森林蓄积量和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两个产出指标存在产出不足现象,中、西部省份在人均水资源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两个产出指标存在产出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已经成为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将DEA(数据包络分析)交叉效率模型应用到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中,成功克服了传统CCR模型中只进行单纯自评和有效单元过多的问题。截取了2008年各地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截面数据,实证研究并给出了31个省、市、自治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完全排名。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短期内各地技术创新投入规模难以大幅增加的假设,提出使用层次聚类的方法将投入规模相似的省份聚为一类分析,以便于技术创新效率较低地区寻找改进基准。最后通过构建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转化简易模型,指出准确辨别技术效率差异的关键在于理清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依托机场资源发展而起的临空经济,是一种新兴的高端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国内外临空经济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总结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中机场的拉动效率问题提出机场拉动效应的评价原则,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的机场拉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对各级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设定,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熵权模糊评价的临空经济拉动效应评价模型,为后续的实证研究与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结构系统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结构的发展状态对区域经济整体运行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对区域经济结构状态水平的测度至关重要.基于区域经济结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个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得出该区域经济结构系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其它地区经济结构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消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使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始了对自然环境肆无忌弹的"侵略",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诸如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为了探索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使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借助物质流账户方法,计算了中国1990年~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内物质消耗DMC(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并将之与国民经济发展指标联系,对DMC进行了反弹和减量效应分解.结果表明:1990年~2002年国内物质总消耗在26×108t~40×108t之间,合人均2.3t~3.1t;以2000年不变价人民币计算的国内物质使用效率(单位物质消耗的经济产出)约为1 266元~2 628元/t,在1990年~2002年间以年6.2%的年均增长率增长了105%.物质使用效率的提高表明中国经济的物质消耗没有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成比例增长,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减量.但我国的资源使用效率只有英国的约1/7、法国的约1/5、德国的约1/4,我国经济仍处于资源消耗型增长阶段,DMC总量增长势头较强,实现绝对减量十分不易.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特定转型期间,对企业异质性和市场交易环境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区域层面的所有制异质特征与市场交易环境的内在作用机理。利用2001—200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统计数据,从企业所有制异质的角度分区域实证研究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对市场配置效率环境反应程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对技术创新环境和市场交易效率的敏感度都低于私有企业,区域差异明显;国有企业对自身规模经济环境的敏感度低于私有企业,区域差异不明显;国有企业对生产要素的低效率配置降低了区域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物质流分析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建  王仰麟  吴健生 《资源科学》2006,28(6):189-195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物质流分析通过度量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环境影响,定量评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生态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在简述物质流分析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国内外物质流分析相关研究进展,认为对比于国外的蓬勃发展,该方法在我国尚未获得普遍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国内已有的研究也主要以实证分析为主,理论探讨相对薄弱;实证研究又以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为主,但多侧重国家尺度,少区域物质流分析;而产业部门物质流分析则相对较少,且偏重能源矿产采掘业,对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关注较少。研究同时指出,可持续性阈值、物质使用环境影响的度量、不同物质重量的可加和性、隐流系数的计算、系统内部物质流分析、数据获取与应用范围限制等理论与技术问题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物质流分析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文章对区域创新网络创新效率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使用两阶段模型,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个阶段,运用DEA方法对西部地区11个省市2009~2013年的区域创新网络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西部11个省区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和阶段差异,陕西、甘肃、四川和重庆地区研发投入的技术效率高,而由科技投入向实际生产能力转化的经济效率低。青海、宁夏、广西和内蒙古地区第二阶段的经济效率高,但处于创新活动上游的RD投入产出效率则比较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新疆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冗余。根据实证结果,对西部地区如何提高创新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并利用山东省17城市面板数据,对山东省近年来基于专利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2004-2008年山东17城市创新效率都呈上升趋势,总体效率提高约4个百分点;(2)各城市间效率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且研发创新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呈正相关性;(3)进行创新,需要各地在基础设施、制度安排和管理创新上下功夫,政府的积极有效作为能够起到关键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4—2008年的面板数据和DEA方法,评价了我国区域知识转移效率.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知识转移的整体效率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有别于以往的研究,本文进一步从知识转移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导致产生这些结果的四个主要因素,包括知识、知识源、知识接收方和转移环境.从中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是,要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我国各区域需要根据知识转移的本质特征,结合技术创新目标,采取相应的知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辽宁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是辽宁沿海各港口避免恶性竞争、推进港口资源整合的重要措施,是加快辽宁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大引擎。首先,本文阐释了辽宁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其次,应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辽宁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影响关系,并采用DEA方法对两者进行了效率评价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辽宁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发展对策,以期为辽宁沿海港口良性发展与辽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吴开亚  刘晓薇  张浩 《资源科学》2011,33(4):789-795
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表征环境压力总量的环境载荷指标,对1990年-2007年安徽省环境载荷变化趋势及其减量化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全省环境荷载输出占环境总荷载的比重较小,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主要依靠省内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效率提高产生的减量效应明显,全省环境载荷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减量化,但经济增长引起的反弹效应强于环境效率提高产生的减量效应,省内环境总载荷增加,尚未实现环境载荷绝对减量化;全省环境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实现环境载荷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仍需要实现环境效率的倍数革命;按照2020年GDP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初步预测2020年环境载荷要在2007年基础上实现零增长,则需实现环境效率约2倍数革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部省市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是创新系统结构优化与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本文将区域创新系统效率分为直接科技效率、宏观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建立了三段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效率评价的DEA模型,研究了阶段效率的总效率合成方法,对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