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天志  冯辉  陆迁 《资源科学》2023,(3):579-592
【目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基于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1268份玉米种植户调查问卷,运用随机前沿(SFA)模型测算农业生产效率后,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M)检验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利用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IPWRA)估计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增收减贫的影响效应。【结果】(1)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考虑反事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生产效率比未采用农户高2.9%。(2)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农户增收减贫有着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人均家庭纯收入比未采用农户显著增加8.9%,进一步使用PSM不同匹配方法验证了该结果的有效性。(3)相比单一技术采用,农户联合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产效率提升更高;相比甘肃和宁夏,陕西地区的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收减贫效果更为显著。【结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政府应积极推广、激励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为耕地保护的保数量、提质量、增效率、减贫困等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丽  褚力其  姜志德 《资源科学》2020,42(4):763-775
黄土高原农户对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认知和对水土流失风险的感知是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探究二者对技术采用意愿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户技术采用率的提高、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量、改善生态环境。本文利用黄土高原123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代际差异的视角,采用逐步回归法和分组回归法,分析了农户技术认知和风险感知对其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及代际差异。结果表明:①技术认知对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认知对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少免耕、深松耕、秸秆还田、残茬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采用意愿的作用强度均是新生代农户大于老一代农户。②风险感知对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户等高耕作和沟垄种植技术采用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强度存在代际差异;对新生代农户少免耕技术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老一代农户深松耕、秸秆还田、残茬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风险感知在技术认知和采用意愿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等高耕作、沟垄种植、残茬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采用意愿中,风险感知对于老一代农户的调节作用强于新一代;在少免耕、深松耕和秸秆还田技术采用意愿中,风险感知对于新一代农户的调节作用强于老一代。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等控制变量对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建议农业技术和政策推广视新老农户区别对待,提供有针对性的补贴,并通过鼓励土地流转为技术采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3.
蔡银莺  余亮亮 《资源科学》2014,36(8):1660-1669
重点开发区域农户参与农田保护性耕作的机会成本极大,农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刻不容缓。本文以武汉市为实证,从保护性耕作的视角入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探讨了重点开发区域农田生态补偿农户受偿额度,在此基础上,通过Tobit回归模型检验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化肥、农药的减少比例从10%增加到50%,农户的受偿额度分别由4 687.50元/(hm2·a)、4 750.05元/(hm2·a)增加到7 720.65元/(hm2·a)、10 227.30元/(hm2·a),且在同等减少比例下,农户对农药减少的受偿额度要大于化肥减少的受偿额度;2性别、距离城镇远近、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期望指数对农户减少化肥施用受偿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年龄和家庭整体劳动能力有负向显著影响。村集体经济状况、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期望指数对农户减少农药施用受偿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家庭年现金收入有负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蔡荣  蔡书凯 《资源科学》2012,34(9):1705-1711
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翻耕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国内,其推广工作却相对较晚。本文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现状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利用Probit回归方法分析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因素;利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户主非农兼业情况、户主受教育年限和户主是否村干部是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因素;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水平具有正向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程度越高、户主非农兼业时间占总劳动时间的比例超过50%、户主受教育年限越长、户主为村干部的农户越有可能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与采用传统耕作技术的农户相比,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稻谷单产水平大约要高出93kg/hm2。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4,(10):130-134
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以及其他环境变量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对样本农户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纯技术效率却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其他环境变量中,受教育程度、是否租入土地、是否拥有农用机械、地形条件、道路设施状况均对样本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作用,而工作经验、是否存在兼业、气候条件以及贷款难易程度则带来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西藏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西藏南木林县8个乡镇220户采集农户样本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生计资本对南木林县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南木林县土地流转规模小,共计流转土地6.18 hm2,占被调查农户承包地的4.6%.(2)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差异大。不同类型农户转出土地的比例依次为:非农型非农为主型纯农型农为主型,转入土地的比例依次为:农为主型纯农型非农为主型非农型。(3)劳均耕地面积、户主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耕地地形条件和家庭成员公务任职情况对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健康状况和耕地距离、市区距离,对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影响为负向显著。劳均耕地面积、农户非农业收入占比、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土地转入行为影响为负向显著,耕地灌溉条件、劳动力健康状况和农户是否拥有自有生产机械对农户转入土地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家庭农场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地资源高效配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江西省新余市265份样本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展家庭农场对农户流转土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发展家庭农场对农户的土地转出和转入意愿均有显著影响;(2)村中如果有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个数越多,越能促进普通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而对土地转入的意愿具有负向作用;(3)如果政府给予家庭农场专项经济补贴,将对普通农户的土地转入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土地转出意愿具有负向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和引导农地有序流转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Agent建模方法,设计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决策模型,通过农户选择人工秸秆焚烧还田作业(传统耕作技术)与自购农机或购买专业服务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比,研究政府补贴、管制(惩罚)、农技推广(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动态影响。发现以影响耕作成本的价格杠杆调节机制的补贴和惩罚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但提高补贴比惩罚对诱导主动积极型农户采纳效果更为明显;三种政策相比,对环境认知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通过成功的信息诱导措施来刺激农户偏好对采纳决策影响具有最佳效果;从政策影响农户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方式而言,提高政策刺激强度会促使农户倾向选择购买服务来实施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9.
王振华  李萌萌  王苍林 《资源科学》2020,42(11):2237-2250
具有跨期属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的重要选择,农户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选择可能由于其收益的跨期属性有着独特的行为决策机制。本文以秸秆还田为例构建了农户跨期技术采纳的理论决策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粮食主产省2271个地块的微观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产权性质及契约稳定性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权性质对农户跨期技术采纳有重要影响,农户自家地块技术采纳率比转入地块高25.11%;②产权性质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与耕地规模有关,耕地规模会降低土地转入对跨期技术选择的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在南方地区更为显著;③对转入土地而言,契约期限越长越有利于提升农户采纳跨期农业技术的概率。并且在契约期限的约束下,通过正规的流转平台签订流转契约的地块,跨期技术采纳率会有所提升。细分样本、考虑了选择偏误后发现相关结论仍然稳健。因此,加强农地可持续利用宣传、提升地权稳定性及交易规范性和提供农业补贴政策等是促进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对鄂东南地区775户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进而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岗地平原区的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普遍高于低山丘陵区,是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高-高集聚区域。(2)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在乡镇层面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家庭人均收入、耕地质量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耕地细碎化程度与农户相关特征变量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则呈"倒U"型关系。因此,应从加强耕地细碎化治理与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机结合等方面提高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1.
技术革新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援助是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重要方式。本文选取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所在地奥罗米亚(Oromia)州进行农户调研,根据农业技术扩散特点对已有技术接受模型(TAM)进行调整与扩展,以埃塞俄比亚当地推广的小麦苗床拓宽技术(BBM)为例,实证分析农户资源禀赋与内在感知对非洲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资源禀赋作为外在约束对新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对新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规模、劳动力数量对新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是农户对技术认知的内在约束,对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社会规范是农户个体内化的社会约束,传统技术的社会规范对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由研究结论提出,中国在非洲的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应在实施对象、前期推广、传统转变等方面做好策略准备。  相似文献   

12.
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考察了农村家庭劳动力配置、家庭承包土地数量与中国农民土地处置方式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配置是影响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务农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和耕地撂荒的倾向就更高。家庭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对于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影响是微弱的或不显著的,就自我耕种与闲置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但影响较弱;就自我耕种与转出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田玉军  李秀彬  马国霞 《资源科学》2010,32(11):2160-2164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也随之上升,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会推动农业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但是,劳动力流动受诸多因素影响,对单个农户而言,在一定的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条件下,家庭结构、土地禀赋等是影响其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关键要素。为回答在当前我国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和农业利好政策条件下,农户耕地属性和劳动力禀赋对其劳动力析出的影响,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采用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家庭耕地和劳动力禀赋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属性和劳动力构成对其劳动力析出过程有显著影响,具体为:劳动力禀赋对劳动力流动过程有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男女构成不同,其成员的析出也不同,导致家庭内部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分化现象;耕地属性也影响劳动力流动过程,土地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户决定其成员是否流动所参考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政策组合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科学》2018,(5):18-23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与农户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政府补贴、管制和农技推广三种政策及其组合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有必要采取政策刺激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但三种政策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各不相同;单独采取补贴措施对农户采纳行为激励效果不佳,需与惩罚或信息诱导措施结合才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三种政策的合理组合对农户采纳行为的激励作用效果最佳。基于动态仿真结果,进一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长远看有适度的监管,政府可以逐渐放松其他政策刺激的力度,农户也会渐渐自发地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并分析两地区小麦农户的成本结构、生产收益情况,结果表明:①内蒙古小麦种植方式是轮作,仍采用耕地、耙地传统耕作方式,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小麦种植方式是休耕,采用保护性农业耕作方式,内蒙古较达尔罕土地利用率更高。②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小麦亩均生产成本72.35元,比内蒙古小麦亩均生产成本低264.39元,保护性农业耕作方式节约了种子、化肥投入成本,但产量也相应降低,达尔罕小麦每亩利润204.69元,较内蒙古兴安盟每亩小麦利润低230.11元,但由于成本较低,使蒙古国达尔罕地区成本利润率达183%,是内蒙古小麦成本利润率的6.31倍。与内蒙古自治区传统耕作方式相比,蒙古国免耕保护性耕作方式降低了小麦成本投入,提高了小麦生产效率,因此,建议在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土壤和气候条件相似的其他地区,小麦农户实施保护性农业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建亮  钟涨宝 《资源科学》2014,36(4):749-757
研究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对完善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4省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将农户分化程度分为水平分化程度和垂直分化程度,前者用农户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表征,后者用农户人均年纯收入水平表征。研究表明:①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对农户的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农户水平分化程度的影响不同,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农户分化程度对农地流转规模的影响与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农户水平分化程度仅对农户农地转出面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入面积的影响不显著;农户垂直分化程度仅对农户农地转入面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户农地转出面积的影响不显著。虽然如此,农户农地转出面积主要还是受农户农地资源禀赋约束,而农户农地转入面积则更大程度上受到农户垂直分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外部因素影响农户清洁能源初次应用行为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江西省612个农户调查数据研究外部因素影响农户清洁能源初次应用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经济激励、清洁能源产品属性、感知因素(感知应用清洁能源的有用性与易用性)、环境问题认知对农户清洁能源初次应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激励、自愿活动和清洁能源产品属性对农户感知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激励、自愿活动对农户环境问题认知也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还发现,对农户清洁能源初次应用行为影响最大是经济激励政策;对农户环境问题认知、感知因素影响最大的都是农户的自愿活动。  相似文献   

18.
谢花林  施佳颖  冷克诚 《资源科学》2023,(11):2170-2182
【目的】揭示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作用机理,明晰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耕地撂荒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因素,以期为丘陵山区耕地撂荒分类治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20、2021年的江西省丘陵山区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借助Logit和Tobit模型探究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耕地撂荒决策及撂荒规模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劳动力非农转移在稳定期家庭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1)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家庭耕地撂荒决策和撂荒规模存在显著差异性。相较于抚养期家庭,稳定期和空巢期家庭撂荒耕地的概率更高,稳定期、赡养期和空巢期家庭耕地撂荒规模更大。(2)相对于抚养期家庭,稳定期家庭可以通过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增加间接影响农户耕地撂荒规模。(3)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结论】应充分考虑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农户的撂荒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耕地撂荒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黄河灌区714户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黄河灌区农户金融素养指标体系,通过中介效应研究农户金融素养与其家庭消费之间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对农户家庭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素养通过影响农户家庭金融可得性,提升农户家庭资产获得与配置能力,进而对农户家庭消费、农户家庭发展型消费支出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黎翠梅  刘颖  钟维宇 《资源科学》2015,37(8):1571-1577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作为实现农村土地与金融对接的纽带,对破解农户融资担保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众多因素中,农户的参与意愿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湖南省长沙县8个村220户农户的调查,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长沙县农户参加意愿的显著因素有户主年龄、农田设施状况、家庭人均收入以及耕种意愿。其中,家庭人均收入有正向影响,即人均收入越高,农户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越强,而其他三个因素有负向影响,即户主年龄年龄越大、农田设施状况越好、耕种意愿越强,农户参与该业务的意愿就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