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颓废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世纪末”学大潮中涌现的三支学流派,它们在产生,发展中相互影响,象征主义是颓废主义和唯美主义产生的源头,兼具唯美与颓废二种美学特征,颓废主义是唯美主义发展成熟的酵母,颓废主义自身也在唯美主义学中得到发展,三的概念与内涵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2.
论新时期颓废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颓废主义文学思潮以批判僵化文艺思想的斗士面目出现,它在对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繁荣、对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的鼎革有过不可忽略的成就,对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也有过重要的贡献。然而.当它跌落到唯美、唯乐、唯我的颓而淫的泥淖之中时.曾经有过的光彩顿时黯然失色。于是,人们有理由期盼新理性主义的精神复归文坛。  相似文献   

3.
颓废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世纪末"文学大潮中涌现的三支文学流派.它们在产生、发展中相互影响象征主义是颓废主义和唯美主义产生的源头,兼具唯美与颓废二种美学特征;颓废主义是唯美主义发展成熟的酵母,颓废主义自身也在唯美主义文学中得到发展.三者的概念与内涵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4.
感伤主义与现代主义是欧洲两个不同时代的两种不同思潮,但两者在文学的主观性与内倾化、形象的怪异性与扭曲性、艺术的创新性与实验性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相同与相似特性。两个文学思潮的这种相同与相似特性绝非文学发展中的偶然巧合,其后有着深层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因由。现代主义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相同与相似社会文化背景下对感伤主义的一种精神与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5.
正因为法国颓废主义文学运动对于我们而言有种陌生感,所以我们试图通过介绍与简要分析于斯曼<逆流>来大致概括出这个颓废主义运动的一些特征,以帮助我们认识颓废主义文学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历史;思想理论;文学自身的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中心内容表现社会危机和人的异化;创作精神主张表现主观现实和内心世界,是表现论而非反映论。它最主要的流派是象征主义文学和未来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颓废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的概念,首先起源于西方。十八世纪后半期,经由法国颓废主义运动向全世界波及开去,渐渐蔓延到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颓废以及颓废主义的概念在西方断断续续百多年,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得到普遍的共识。颓废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有的认为颓废是浪漫主义的一个表现或者是浪漫主义发展到末期出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20世纪100年的现代主义学,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并形成其独有的历史发展规律,它对20世纪中国学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处在新旧文化的交替阶段,它既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深刻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同时又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揭示人类的深层精神心理内蕴.因此,其作品既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又具有文化批判的深刻性,酿就了二十世纪的文化基因,但现代主义文学由于新的时代背景又具有了新的质素,这又使两者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
颓废主义进入中国以后,批评界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五四时期开始到文革前,颓废的研究受制于社会学批评的强大影响,颓废是作为一种负面的文学现象看待的。第二阶段从新时期开始,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取得了新的成果,主要是超越社会学批评,开始从审美的视角看颓废主义,揭示了颓废主义的美学特征。颓废研究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就是坚持审美的研究立场,并将颓废主义视作一种独立的文学思潮批判地分析,才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崛起于八十年代后期的先锋作家,苏童已经走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写作道路。在十几年的写作中,他已经发表了200多万字的作品,并以其鲜明的美学风格、相当突出的地域化特色以及兼具中国古典艺术风格与现代艺术追求的综合而大气的学特征,而卓然成为一位小说大家。在创作的特点上,他至少有这样几点尤其引人瞩目,在题材上,他十分擅长历史领域的叙事,可以称得上是新历史小说的扛鼎作家;  相似文献   

12.
西方近、现代文坛上两个主要的文学思潮与流派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世界观、艺术观等各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叛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爱默生因发起和领导了超验主义思想运动,而被尊为"美国精神的先知"和"美国的孔子",然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名噪一时的超验主义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极其宽泛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本文管中窥豹,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迷信自恋人格并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相似文献   

14.
从朱自清的诗歌《毁灭》中,来考查他的唯美颓废主义意识,从而进一步了解他在唯美颓废基础上所形成的刹那主义。  相似文献   

15.
唯美—颓废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曾有过相当广泛的传播,大部分作家更多的是继承其"唯美"的成分而摒弃"颓废"的色彩,只有邵洵美等少数作家在创作中进行唯美—颓废派文学的尝试。邵洵美对都市化的抒写及对情爱题材诗歌的先锋性试验,构成了对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另一种尝试,当然也存在偏颇。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颓废主义》对西方一百多年的颓废主义研究做了系统的细致爬梳,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土西方颓废主义接受与阐释的历史与现状有的放矢,就“颓废”概念的辨析、“颓废审美”的阐发、“颓废源流”的清理以及颓废主义与19世纪西方诸现代文学思潮关系的考辨全方位地推陈出新,大大拓进了这一论题国内研究的边界与深度。在对19世纪西方颓废主义文学做了正本清源的描述之后,对以“反自然”“反摹仿”相标榜的颓废主义诗学的阐发构成了该书的中心题旨。在“躺平”与“抑郁症”等“颓废情绪”弥漫开来成为本土重大社会问题的当下,深入探究“现代性”与颓废主义两者之间的关系,其现实意义尤为昭彰。毫无疑问,这一最新成果对提升本土学界颓废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准,加强本土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文艺理论建设,均具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唯美主义在20世纪初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于二三十年代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这期间由于中国当时特殊的土壤以及接受者个人的期待视野,唯美主义的特性之一——“颓废”在上海文坛作家群手中得到了变本加厉的发扬光大,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家为邵洵美。本文试图从他的几部代表诗作《花一般的罪恶》、《我们的皇后》、《蛇》等来详细分析其作品与西方唯美—颓废主义的关联和变异,并进而分析造成这些变异的社会和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学史中的现代主义者因为弃绝了所有传统的本体论世界观,成了无家可归的浪子。虽然他们曾试图找到新的家园,结果找来的却是不在场的家园和伪家园。他们的灵魂最终是无所皈依,仍然漂泊流浪于荒原之中。本文从哲学本体论的新角度勾勒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这一精神历程,并将其悲剧性命运对我们的启示揭橥于文末,愿有裨于时下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9.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反映了新老殖民主义长期统治与压迫下,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停滞不前,民族混杂和尖锐的矛盾冲突,所以它的社会背景及哲学基础与现代主义是根本不同的,它属于现实主义,不属于西方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20.
佐藤春夫的早期作品《阿娟兄妹》是一部描述日本农村底层妇女凄苦身世的写实小说。该小说的写作风格与其同期作品如《田园的忧郁》、《西班牙犬之家》等均大相径庭,因此被很多人视为佐藤春夫对多种文学体裁的又一次探索。然而,一旦从深层次对其内质进行探寻则会发现,《阿娟兄妹》的字里行间依然秉承着他所特有的"颓废"文学审美意蕴,保持着其一贯的文学主题——一曲为人类无常命运而哀叹的"病蔷薇"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