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法律以社会为基础,对社会起着强大的作用。法律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功能。在法律的各种社会功能中,其公共职能日益扩大,而且随着科技社会的到来,法律公共功能呈现出广泛性、新颖性和全球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我国贫困人群的现状以及我国不完善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论述,强调政府要承担起社会救助的责任,要尽快制定我国统一的社会救助法,完善我国社会救助的法律制度,对贫困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住房救助、医疗救助、子女义务教育救助、社会捐赠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巩固我国社会救助的法律地位,保障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无条件遵守需要法律具备相应的精神和社会必须给予的教育,这两点缺一不可。法律并不是具备了所谓的“法律”名称就需要得到遵守。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法律的遵守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法制社会的建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现代法律需要社会成员无条件地遵守,也只有在遵守法律之中,社会成员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惟有两者的互动,才有法制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论法律权利     
法律应当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不断启动社会向前发展,这是法律的最高价值,这个启动的契机正是权利。因此,有关法律权利问题的明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法律权利的概念、内容、形式以及其所体现出的与法律的社会价值的关系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社会,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法律价值观。从古希腊着手试图理出西方社会法律价值观的演变轨迹:古希腊,法律是自然正义的体现;中世纪,法律沦为神学的奴仆;16~18世纪,法律体现人类正义;18~19世纪,法律变为功利主义;现代,法律的价值在于维护正义、实用性、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6.
漫谈西周宗法伦理下的社会格局及其法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社会是典型的宗法社会,其宗法特性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与世界其他古代社会不同的社会格局,对后世产生了深广影响。尤其是在法律生活和法律观念上的消极作用,使个人、下级、底层不能切实维护自己权益,所以,法律维权、法律斗争的无效,也应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是当今法制建设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7.
守法的法治蕴义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法律秩序的建构仰赖公民守法。但守法不仅仅是履行法定义务,它还应该包括对他人合法权益的尊重和法律权利的积极享用。公民守法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法律主体性意识的建构过程,是公民接受法律的过程。公民接受法律,既取决法律本身的数量和质量,也取决社会中介条件和社会法制环境,更取决公民的主体性意识的建构与弘扬。整合这些条件,才能使一个法律制度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同、支持与信赖。  相似文献   

8.
法律社会学是继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之后西方又一大法学流派,是一门在法律和社会的互动中以求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学科。由于法律社会学自身的特性,中国社会变革与法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解决中国社会现实的法律问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法律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法律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法律文化是一定社会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社会政治架构为其奠定了政治基础,社会整体文化氛围为其创造了文化环境。法律文化具有历史延续性、群体性和相互兼容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课程说明,法律职业道德,也称法律职业伦理,要了解它的内涵,就要了解三个概念:第一个是关于道德的概念,第二个是关于法律职业的概念,第三个是关于职业道德的概念。具体而言,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与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社会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法律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要做到对法律的有效运作,就必须通过市场机制对这种资源进行配置。用“供给——需求”的方法对法律的供给因素及供给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法律供给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状况和经济结构、政治、既存法律制度、法律价格、法律生产成本、法律供给技术水平、法律社会福利等,而供给模式主要集中在强制性供给和诱导性供给、粗放型供给和集约型供给之间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随法律制度是调整社会保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包括若干社会保障子体系的系统工程。日前,我国的社会保随法律制度尚不健全,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应加快制定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立法规划和完备的社会保随法律体系,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并注意与其他部门的立法内容相衔接,同时,还应合理设置社会保障项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管理服务社会化程度,健全社会保随的法律实施机制,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随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一、法律观念、法律观点和法律意识这是具有不同内涵的三个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观念、法律观点和法律意识都是有阶级的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和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各阶级的法律观...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与体育的密切关系,需要法律的调整。有法律保证的体育社会,一定会使人类社会趋于更健康、更完美。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变迁要求法律文化变迁,小康社会应是法治社会,没有法治就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要建设法治社会不仅要健全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无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必须适应小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法律观念转变和法律理论的创新,建立法治主义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社会危害性不断加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从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的现状,培育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的意义等几方面入手,对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法律源于社会,法律与社会构成了特殊的矛盾统一体,使得法律的变革与发展对社会的变迁具有反作用,且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左右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8.
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实行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根据其不同的立法思想、立法依据、法律覆盖范围,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从法律角度可分为人治与法治两大类。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法律。了解一些法律知识是法制社会对中学生的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其守法、用法的前提。而如何加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知法、守法,尤其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成为当前学校和社会的一大命题。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社会利益进行整合,这是国家法与民间法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民间法在法律创制、法律实施以及法律反馈等法治环节中,都可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整合。在法律创制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社会利益整合裂缝”,民间法可以弥补此种裂缝;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只能形成利益整合的框架,民间法可以在此框架之下,针对具体情境构造社会利益整合平台;在法律实效反馈过程中,民间法则可以以规则的形式表征利益整合之效果,进而实现社会利益的“再整合”。我国正在从一个大国迈向强国,关注民间法的治理效能,就是要在“世界知识”之外,汲取“地方知识”与“民间知识”,形成中国之治,为实现强国目标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