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词作为汉语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意义和用法与实词有很大区别,是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一大重点和难点。教学中要讲清意义,说明用法,并注意意义和用法的同步输入。  相似文献   

2.
3.
虚词在各种语言里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汉语中尤其显得重要。汉语就其语法来说是属于分析型的,它“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既没有俄、法、英诸语言里那种形态标志和屈折变化,也没有日、韩、蒙、土耳其诸语言里那种粘附形式。这样,汉语的虚词就要担负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着更为重要的语法作用。虚词研究亦必然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整个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历程,站在历时语言学的角度,从早期的虚实概念说起,就虚词研究在汉语语法学的酝酿、草创、探索、描写以及创新时期等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予以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密切,全球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如何在不同语言体系的地区和人群之间实现有效率的信息沟通与信息交换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对于语义角色的标注研究成为语义分析的一个重要研讨方向,致力于分析句子中的句法信息,对于句子的完整意思进行详细的描述与表达。在汉语中的句子句法结构看似不清晰也不明显,但其实汉语虚词作为汉语句子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对于汉语的语义角色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因此,本文整理分析了基于汉语虚词用法的语义角色标注相关研究,总结了语义角色标注的基本方法,以期为相关的语义角色标注研究提供一些线索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2007年全国18份试卷中有13份试卷均对文言虚词进行了命题考核。除广东卷、辽宁卷所有语句出自原文之外,其余11份试卷均沿用往年惯例,有一半语句选自课本,降低了答题难度。文  相似文献   

6.
章琼 《学语文》2011,(1):26-27
正确推断文言虚词.不仅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文肓文语感,积累其意义、用法,形成一定的知识,还需要我们掌握在具体语境中推断其意义和用法的本领。  相似文献   

7.
在文言文教学中,虚词的用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由于充作文言文虚词的字人多为兼类,使得文言虚词看起来量较少,似乎很简单,实际上用法灵活,比较复杂,不易掌握。而掌握好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又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文言虚词的教学,应给予充分重视,应通过一些灵活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虚词,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汪宏程 《现代语文》2002,(12):35-36
1、对,对于“对、对于”用法大致相同。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a、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如:大家对我都很热情。我们对你完全信任。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b、“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只能用在另两个位置…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复合虚词(即双音节虚词)是由古代汉语中连用的两个虚词逐渐凝固而成。但今天的复合虚词并不等同于古代的连用虚词。本论以“于是”“以为”“可以”等为例详细论述了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用虚词用法、意义及其与现代汉语中的复合虚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11.
姜有荣 《语文知识》2001,(11):53-58
虚词种类繁多,用法灵活,学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难度。笔者总结出虚词使用中的十个注意点,供学习参考。一、吃透规定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语法等方面的特殊的规定,只  相似文献   

12.
胡嫚丽 《教学随笔》2016,(8):149-149
自《马氏文通》以来,对于虚词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多是从意义和功能两方面对虚词进行定义。但是众说纷纭,仍无定论,其中认为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作用的观点并不能得到普遍认同。通过回顾虚词定义及其研究的四个阶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虚词不“虚”的三条理由。首先从逻辑上说虚词有词汇意义;其次虚词的源头是有具体意义的实词;最后虚词的发展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又包括虚词具有稳固性、复音化、同义词、词义的变化、构词能力和兼类多职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自《马氏文通》以来,对于虚词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多是从意义和功能两方面对虚词进行定义。但是众说纷纭,仍无定论,其中认为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作用的观点并不能得到普遍认同。通过回顾虚词定义及其研究的四个阶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虚词不"虚"的三条理由。首先从逻辑上说虚词有词汇意义;其次虚词的源头是有具体意义的实词;最后虚词的发展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又包括虚词具有稳固性、复音化、同义词、词义的变化、构词能力和兼类多职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把握词性,辨别用法。即根据某一虚词在不同词性下的用法差异来掌握虚词用法的方法。“以”与“因”两个虚词均主要有介词和连词两种用法。如何在句中区别呢?我的方法是:后跟代词或名词(包括名词性短语),是介词;后跟动词或句子,是连词。例如:  相似文献   

15.
魏春红 《考试周刊》2009,(50):63-63
本文针对学习文言虚词常出现的问题,探寻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17.
文言虚涮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得分率一直很低,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提高解题的准确率,现提出如下几条解题对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语法功能推断法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如:  相似文献   

19.
20.
在写作的时候,大家都相对比较重视对实词的运用,有时候一个字都要斟酌很长时间,但因为虚词基本上都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对虚词的运用就不那么重视。实际上,合理地运用虚词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有助于寄寓作者的情感,深化文章的意境。虚词的运用对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