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时代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在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撞来撞去,生怕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刘绍棠的有关情况。(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文线索清晰、语言生动传神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作者在60岁时回忆了自己家乡———京郊运河边几十年的过年风俗,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了旧时过年的情景;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也让我们看到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要让学生深刻感悟,教师首先应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清线索,体会语言风格,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通过旧时春节与现时春节中活动的对比,了解汉民族…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说明: 《本命年的回想》是一篇人文性内涵非常丰富的文章,丰富多彩的活动依托生动传神的语占表达了出来,且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笔者的教学程序总体设计为七个板块: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计说明:《本命年的回想》是一篇人文性内涵非常丰富的文章,丰富多彩的活动依托生动传神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且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笔者的教学程序总体设计为七个板块:  相似文献   

5.
朱军 《学语文》2008,(3):14-14
教学目标:了解近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感受民俗文化的丰富魂涵。教学重点:概括文中过年习俗,然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品踩生动传神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刘绍棠 《当代学生》2011,(Z2):26-27
中国人过大年的传统,很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中国人正是在那种忙忙碌碌、风风火火之中,体会过年的热闹喜气,送走一个又一个新年。《本命年的回想》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京郊运河家乡过年的情景。文章以主要的篇幅写了家乡火热的春节景象,描绘了一组色彩缤纷的乡村年景图。它用词生动、准确,语言朴实,充满着浓郁的乡村气息。  相似文献   

7.
<正>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  相似文献   

8.
【学情预估】“过新年,穿新衣,戴新帽,砸核桃,放鞭炮,一口吃个肉包包”。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俗称“过年”。《本命年的回想》一文就反映了几十年前京郊运河父老乡亲们过年的喜庆情景,从腊月初一炒年货到吃腊八粥、送灶爷、换门神……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内涵极其深厚。可是,对于如今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过年只是轻轻松松吃吃玩玩,他们对于春节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本课最能让人感受民俗文化的斑斓多彩,因此,在品读作家笔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风情的课文时,应尽可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丰…  相似文献   

9.
有人曾把作家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总能写出一些常人意料不到的奇特故事和奇特经历的 ;另一类是笔端始终为大家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现象和日常生活体验的。前一类作家通过不断给读者带来瞬间的惊喜 ,体现自己的价值 ;后一类作家却善于运用平淡的笔墨 ,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种种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细节组织成别致的艺术形式 ,让所有读到过它们的人 ,都领略到一种珍惜和欣赏平凡人生中每一个小小片断的思想情趣。刘绍棠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他善于立足于平凡生活 ,表现平凡生活的诗意。下面以他的《本命年的回想》为例 ,具体简析如下 :一、素材的平凡性…  相似文献   

10.
(上课伊始,播放《过大年》的视频文件.营造氛围)老师:同学们,虽然现在离过年还早得很,但我们先用歌声来热身一下。因为今天我们要跟随乡土作家刘绍棠先生,去了解通州运河畔农民的过年风俗,去感受农民过年时的那份热闹与红火。  相似文献   

11.
我在儿时就听说了“天才神童作家”刘绍棠先生,很早就读过他的《运河的桨声》。刘绍棠先生是中国一位真正的民俗作家,他的作品诸如《鱼菱风景》、《花街》、《孤村》、《水边人的哀乐故事》、《渔火》、《蒲剑》、《二度梅》、《狼烟》、《蒲柳人家》等,是现代中国乡土文学作品的圭臬和瑰宝。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刘先生都将“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力透纸背地镌刻在他的作品中。这篇《本命年的回想》,就是作家对于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最好诠释。刘绍棠先生用他的神来之笔,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京郊大地春节民俗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12.
《本命年的回想》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写了作者家乡火热的春节景象,描绘了一组色彩缤纷的乡村年景图,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其主要内容可以借用文中的三个词作关键性的概括:"发烧""乡土风味""返老还童"。通过深入解读与系统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领会该文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季锋 《现代语文》2006,(8):112-112
民俗化是斑斓多彩的,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用的几篇课反映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平中有奇,闪耀着传统化的熠熠光辉。本仅以《端午日》和《本命年的回想》作一比较赏析。沈从、刘绍棠都是名乡土作家。沈从的《端午日》虽然不长,但这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极富人情美和地域风情美。被誉为当代乡土学举旗人的刘绍棠,其学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北京通州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本命年的回想》就是作家回忆童年时代过年的习俗与欢乐场面的佳作。  相似文献   

14.
<正>《本命年的回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民俗风情"单元的一篇文章,我网搜了几十篇教案,几乎所有的课例都包含这样两个环节"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和"赏析文章语言"。第一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旨在从学生生活经历入手,比较各地不同的习俗,调动课堂气氛,但由于现在不管城里乡下已经很少有严格按照传统习俗把年味儿演绎完全的家庭,且更鲜有强调孩子参与各种年俗形式的家长,所以往往达不到比较的意义;而  相似文献   

15.
《少年读者》2008,(3):31-3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方冬天的魂魄 北方的冬天,莽莽大野之上,朔风卷地,草木桔黄,周天寒彻,飞雪降霜,大河冰封,蛰虫盖藏,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混混沌沌、苍苍茫茫的景象。  相似文献   

16.
17.
【原文再现】苍苍琴韵□迟子建我最早聆听的琴声,是小提琴。童年在小山村时,清晨时分,要是父亲唤我们起床得不到响应的话,他会动用两大法宝,把懒睡  相似文献   

18.
《背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细读原文课发现文章前后存有诸多含糊矛盾之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篇回想之作,回想是一种选择性恢复,必然不能重合于事情的原貌,通过背景"还原"可探明作者行笔之中的取舍。时隔八年的回想之作必然蕴含着回想的艺术,《背影》潜藏的场景情感关系十分复杂,是实在场景与回忆性场景的交织与融合,也是朱自清八年前与八年后情感的叠加。  相似文献   

19.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灵魂.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实验题的“题源库”。从演示实验中发掘命题点,是体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思想的重要措施,也是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一大特色.本文试通过对《碱金属》章节中有关演示实验的变式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同学们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甲)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