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飞翔  Eric 《高中生》2012,(10):50
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绍兴,考入由德国人在南京举办的江南水师学堂。一学期后,鲁迅因对校风和所学专业不满,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该校有一项规定:每月举行一次小考,对成绩优秀者分别颁发不同等级的三种奖章,且可以积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中“到N进K学堂”一句,课本的注释为:“N指南京,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鲁迅于1898年到南京进江南水师学堂读书,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此条注释对青年鲁迅在南京求学的时、地转换说明准确无误,但其中“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的解释不确。  相似文献   

3.
一、K学堂鲁迅《<呐喊>自序》里有云:“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N自然指南京,K学堂呢,拙著中曾说:“K学堂指矿路学堂(附设于陆师学堂)”(《鲁迅作品难句解》,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第129页),后来见高中语文课本注为:“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鲁迅于一八九八年到南京进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一八九九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82年11月上海第1次印刷本第172页)。  相似文献   

4.
“K”疑     
在《<呐喊>自序》中,鲁迅说:“我要到 N 进 K 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中语教材选编此文时,曾注“N 指南京,K 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鲁迅于一八九八年到南京进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一八九九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据《鲁迅年谱》载鲁迅一八九八年五月离绍兴往南京求学,下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由于该校“乌烟瘴气”鲁迅故于同年退学回家。一八九九年一月鲁迅复抵南京,改入江南陆师  相似文献   

5.
今年十月十九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九周年纪念日。鲁迅原名周树人。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光绪七年八月初三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城内的东昌坊口。当他出生时,他的祖父在北京做翰林学士,替他起个名字叫樟寿,字豫山。后又改号豫才,名树人。他六岁时入私熟读书,十三岁时,祖父因故被捕入杭州的监狱,接着父亲生了重病,拖延了三年多就死掉了。因此鲁迅的家庭在经济上就陷于困顿的状态。十八岁时他离家到南京,考入不要学费的水师学堂。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一九○一年在这个学校毕业,第二年考上官费到日本留学。他到了东京先进了两年预备学校,起初他志愿学医,以为新的医学可以拯救旧的中国。所以毕业后他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诗从数量上看,不论是旧体待还是新体诗,都不怎样多,他创作的诗歌约有60题75首。其中最早的是《别诸弟三首》,是1900年1月26日由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回家度岁后,2月19日返校后写的三首惜别诗。毕生最后一首是《亥年残秋偶作》,作于1935年12月。以鲁迅先生的话,是“为季市书一小幅”。鲁迅诗作前后历时三十多年,作于1928年以前的大约有18题27首,其余的42题48首是以后创作的。主要收集在《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中。还在其他菱中也可偶尔见到一些诗作,旧体诗占  相似文献   

7.
《<呐喊>自序》“到N进k学堂”的注释说:“N指南京,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后一句不确。首先,从有关记叙看,“k学堂”应该是指矿路学堂,而不是水师学堂。课文写道:“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终于到N进k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也就是说,在这所学堂里,他才第一次接触到西方文明,学到新鲜的科学知识。据鲁迅的《自叙传略》和《琐记》,他到N(南京)是先进了水师学堂(这可能是编者误注的原因所在),“做三班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科普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主要用文艺创作和政治杂文作武器进行战斗,这是人们所共知的;而他作为中国现代先进的科普工作者,向国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却鲜为人知。 青年时代的鲁讯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于1898年到南京进了江南水师学堂读书,1899年转入江南水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当时由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出版,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正在南京求学  相似文献   

9.
严格地说,中国近代文学史至今未对鲁迅作树碑的记载,而他的近代文化心态,实则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五四运动那年,鲁迅已39岁,可见其大半生是生活于近代社会的。若从1898年进入南京水师学堂作为鲁迅吸纳社会空气的起始,则他浸润于近代文化思想领域亦已达20年之久。可是,现行的近代文学史籍,涉及鲁迅失之简略,更未确认其在近代文学史上之重要地位。这一页,是应该认真补写的。鲁迅离开闭塞的绍兴,“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遂步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文化背景。海禁虽被列强大炮轰开,世界文化潮流滚滚涌入,可长期积淀的陈腐观念淤塞了输入的渠道,非自觉的被迫接受也极有限。鲁迅在《文化偏至论》里描述当时的状况是:  相似文献   

10.
一鲁迅1902年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以后,东渡日本留学,直到1909年返国,在那里度过了八个年头。鲁迅留日时期的思想可以以1906年弃医从文为界划为两个阶段。鲁迅留日时期的第一阶段,科学思想在他头脑中占有主导位置。在这个阶段,鲁迅在弘文学院和仙台医专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读书     
鲁迅先生在南京水师学堂上学时就非常喜欢读书。为了省钱买书,年轻的鲁迅每天以烧饼充饥,穿夹衣吃辣椒御寒。鲁迅勤奋、8惜,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校里几次得到金质奖章和银质奖章。但是,鲁迅并不把这些荣誉作为炫耀自己的招牌,而是用奖章换取心爱的书籍来读。在鲁迅心目中,书籍胜过奖章,这恐怕是我们一般人难以理解,也是很难做到的事。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胸怀壮志,节省每一个铜板以购买各种书籍。当时他住在一个很简陋的客店里,条件很差,蚊虫甚多,鲁迅先生就用被单儿将浑身裹住,用单衣蒙头,只露出鼻孔和眼睛,夜以继日地…  相似文献   

12.
鲁迅无愧为青年的伟大导师,他对青年向来爱护备至,寄予矣大的期望。这里介绍的是鲁迅在辛亥革命期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教职时关心、培养故乡青年的几则真实故事。 劝导青年讲究斗争艺术 辛亥革命前夕,鲁迅应邀回乡到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当时,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清王朝行将“寿终正寝”。府中学堂一些思想激进的学生认为已经到了剪辫子的时候了,但一时又下不了这个决心,于是,便去找鲁迅商量。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日记,每到岁末,总附有一篇书账,详细记录下他当年所买书籍的种类、册数、费用,算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总结。   研读鲁迅的日记,最强烈的印象,莫过于他购书、读书、爱书的热忱。在每日的日记里,几乎都有关于书的记录,对书的热爱已成为鲁迅心灵血肉的一部分。对于所需之书,鲁迅花再多的钱也毫不吝惜。在上海的 1930年,鲁迅的购书款高达 2404.50元,平均每月 200.375元,而他当时每月的收入不过 300元 !早在南京水师学堂时,为了买书,鲁迅就以烧饼充饥,穿单衣吃辣椒以御寒,把吃穿的钱尽量节省下来买书,多少年来,热情…  相似文献   

14.
章士钊(1881—1973年),字行严,笔名黄中黄、孤桐、秋桐、柯老人等,出生在湖南长沙东乡一个“清寒的耕读之家”。他的父亲章锦曾任乡里正,兄长是一位塾师,章士钊幼年就跟随其兄在私塾读书,并且非常用功,打下了一定的旧学基础。 1901年,章士钊在他大姐的帮助下,去了武昌,在两湖书院寄读。两湖书院在当时是一所比较新式的学堂,除设有传统的经、史、文学课程外,还设有天文、地理、算学、测量、化学、博物学等新学科。这样,章士钊接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再加上国内的民族危机的到来、革命派的宣传以及革命活动的日渐展开,都使章士钊开始关心社会,思想逐渐开放。 1902年春,章士钊受国内“军事救国”、“废学救国”的思潮影响,被用军事来挽救民族危机的热情激励,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为何要到东京留学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他的《呐喊·自序》找到答案,因为父亲的病,家庭日益贫困,需要把家里的东西典当换了钱买药。“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在这里鲁迅先生用了“侮蔑”一词,在鲁迅先生看来这是非常屈辱的,但父亲还是“魂系归去”,家庭一下子陷入穷困之中。在母亲的哭泣下,鲁迅先生“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去了在当时人们视为“将灵魂卖给鬼子”的南京水师学堂。总结一下的话,因为处于困境,希望走出困境,鲁迅先生才到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16.
高二《思想政治》(下册 )第七课“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这一框为了说明“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是时代的产物”的观点 ,举出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探索理想道路的事例。教材中写道 :“鲁迅青少年时 ,目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现实 ,毅然去南京报考了水师学堂 ,后来又转入江  相似文献   

17.
梁竞男 《天中学刊》2005,20(6):106-109
认为中国当时的民众愚昧、麻木、落后而不觉悟,是鲁迅民众观的主体,它尤其表现在他前期的小说和杂文里。鲁迅的民众观,是在对民众精神状况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与当时民众的客观现状有关,也与其某些主观因素相关。改造国民性的文学初衷、思想的悲观及潜意识里天才与庸众对立的立场对其民众观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按照一般的划分,鲁迅前期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是从一九○二年到日本留学起直到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前为止的整整二十五年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鲁迅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跨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思想也是在变化发展中。这时期,达尔文的进化论对鲁迅是有影响的,但它究竟在鲁迅思想中占什么地位,起多大作用?这是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鲁迅前期思想是以进化论为基本。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19.
所有的事情都在考验我们的秉性。树上有8只鸟,开枪打死了1只,树上还有几只?据说,这个“脑筋急转弯”产生于民国初年。当时,南京有所洋学堂,学堂里的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因教时的限制,需抓要义,才有收效。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巧妙切入,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教学鲁迅的《鲁迅自传》,本人从“转折”入手,展开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鲁迅自传》,呈现了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一)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