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柳沐阳 《初中生》2009,(12):48-50
反反复复地看着手里黄中泛绿的橘,抚摸着它那略微粗糙的皮肤,它的香气在此刻闻起来更为清新。这好像是入秋以来我采摘的第一个橘。我小心地剥开,  相似文献   

2.
橘与柚     
中秋过了,柚子也吃完了,现在橘子正挂在树上,等着登场。 橘子的种类蛮多,有:柳丁、员林产的偃橘、宜兰产的金橘,还有橙、福橘,以及入冬才熟的阳明山厚皮的小橘子。橙黄橘红是橘子的家族色彩。“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说的不就是现下吗?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10,(7):20-20
“杏林”和“杏坛”虽然都与杏子有关,且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的意思却差别很大,二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4.
井·牢     
我端坐起身,芙蓉镜内是个美丽的女子,双十年纪,吹弹可破的年轻肌肤,挽着寻常的高髻,乌黑长发垂至腰际,若一匹黑玉绸缎。鹅蛋脸上一双沉静如水的眸子,黑白分明,清澈幽深,透着海棠一般的轻愁。  相似文献   

5.
6.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二单元选入的反映革命生活的文章《小橘灯》,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精品。教学本文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小姑娘的性格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感情及小橘灯的寓意。本课的教学不妨分为三个板块——理解、品味、感悟 ,整个教学过程以诵读一线贯穿 ,以学生为主体 ,紧扣精彩的语言文字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完成教学目标。一、诵读·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在书上画出描写小姑娘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2 .学生按句式说话 :读描写的语句“”,我看到了的小…  相似文献   

7.
8.
“杏林”一词用于称呼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家。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有妙手回春之术,住在庐山为人治病,不取分诊费,也不收药费,只要病家在山坡上种杏树一到五棵。由于他医术高明.求医人不断,种树人也就不断,以至数年后坡前岭后杏树达到十万,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针对杏林学院生源状况与教学现状.探讨适用于杏林学院医学生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分层教学,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提高杏林学院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异形词阐要     
高更生 《山东教育》2002,(11):22-23
教育部、国家语委2001年12月28日正式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下简称《异形词表》)。关于异形词的性质、类型、整理的必要性、如何正确对待《异形词表》等问题有必要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如今书籍报刊上的文章,时常出现用词造句“唯恐不及”的现象,就是作者在造句时,对于某一意思唯恐表达得程度不够,唯恐读者不明白他要说的意思,因而就在句子中堆砌意思相同的词语,使句子显得哕唆、累赘、费解。例如:  相似文献   

12.
语病拾零     
①虽然历年来北大文科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各省市文科考生还是对北大趋之若鹜。每年,各省市的文科状元大部分都被北大录取,而今年北大更是将文科状元全部包揽。《北大包揽全国文科状元》,原载《京华时报》,转引自《南通广播电视》2002年第37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的汉语、学实行分科教学,这在中国语教育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尽管此次教学改革有其不成熟之处,但其具有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因素却是不能轻易否定的,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今天的中学语教学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 <井>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第22课.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象具体地描写了我家后院菜园里那口水井的古老,以及井水清、甜、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古井的喜爱和对掘井人的赞美之情,告诉我们正是前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井》的阅读教学中,教者要充分相信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应放手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自主地参与阅读实践。在此基础之上,再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来深刻感悟文本。一、引题,重表象1郾城市里的孩子,大部分人没见过井。教学伊始,可出示一幅井的画面,先让学生对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脑海中建立起“井”的表象。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读解。2郾让学生交流各自对井的了解。例如:你见过井吗?它是什么样儿的?…  相似文献   

16.
“刑”与“护井”,在现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但在上古时代,它们之间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18.
张沛 《语文知识》2003,(9):23-24
猫是四足的哺乳动物,四只脚才能走得稳当。然而汉语中却有一个词叫“三脚猫”。宋代佚名《百宝总珍集》十《解卖》曰:“物不中谓之三脚猫。”这是较早用“三脚猫”来形容事物徒有其表而不中用的例子。后来人们又用它讽刺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元代张明善《水仙子·讥时》套曲: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飞)熊。”将丑恶无用的动物与英雄豪杰相提并论,其戏谑效果可想而知。清代钱谦益《瞿元立传》:“无论学儒、  相似文献   

19.
顾向阳 《现代语文》2001,(10):24-24
高中语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一册90页《鸿门宴》中有这样的句子:‘‘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王之’。”课本对“王之”的注释是:“做关中王。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这里显然是把“王”看作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即“做王”。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不少中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极低,反映出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语言能力培养的问题。长此以往,既会影响语文教学效率,又会对学生将来求职参与社会生活造成诸多困难。笔者建议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多角度入手,切实提高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