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各地为了优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正在进行"撤点并校"的教育改革。但是这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村落文化的破坏性却是极大的。"撤点并校"并不是我国独有的国情,而是每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的问题。通过日本富山县立山地区的"撤点并校"这个案例,得出撤并前应注意对利益受损方的调研、撤并过程中对当地村落文化的保护以及在撤并后应为了防止"文化沙漠"的产生而采取相关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从2001年开始,较大规模的撤点并校活动在全国展开已经十余年,十余年间撤并政策和实践一直在调整,撤点并校有许多的正面意义,但也涌现了不少的问题,本文将以学生和乡村在撤点并校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为背景,分析二者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我国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办好村小和教学点,农村教育由此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记者近期在河北、山西、福建、江苏等省调查发现,虽然地方上不再触碰“撤点并校”红线,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乡镇一级的学校学生数量锐减,一两个学生的学校屡见不鲜,未来这些学校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何永国 《教育》2012,(24):8
最近教育部发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大多数人认为,撤点并校是地方政府为了节省开支。有人看到撤点并校以后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诸多不便利和经济上的负担,认为撤点并校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还有人认为撤点并校造成原来学校财产闲置、资源浪费。但是,如果接触到  相似文献   

5.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2,(8):2
《决策》2012年第6期"撤点并校"执行偏差须反思"撤点并校"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教育者反省。决策实施需要酝酿评估、优化方案、跟踪纠偏。教育部针对"撤点并校"政策执行的偏差表示,将明确学校撤并的思路原则,慎重对待学校撤并,充分考虑学生上下学的方便、交通安全、寄宿学校条件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旨在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促使教育公平的实现.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制定以及实行的原因,总结、归纳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实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模式,重点立足于不同主体的角度来剖析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存在的问题,从而思考在后撤点并校时代,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思路,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任勇 《文教资料》2013,(27):121-122,129
自2001年起,我国实施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具体措施为撤点并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撤点并校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也相当突出.很多地方政府没有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办事原则,随意撤并教学点,从而导致农村学生新的上学难、上学安全等问题.为解决新问题,地方政府应意识到教学点的重要性,适当保留教学点,并给予教学点相应的支持.教学点在人口稀疏的偏远地区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亮 《教育》2013,(34):19-20
2012年7月23日,教育部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着力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路远难行、交通隐患等问题。已实行10年的撤点并校政策暴露出大量问题:随着撤点并校的进行,低龄寄宿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家校距离较远的农村小学生不得不到学校寄宿,父母只能定期探看。这些寄宿小学生年龄过小,不能自理,还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现在,撤点并校已经减速,低龄寄宿小学生的问题应引起注意。有专家表示,低龄寄宿正在批量制造"体制孤儿"。起因于撤点并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金牙瑶族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启动了以撤点并校为主导模式的学校布局调整改革。基于对学校撤并过程中民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的调查,本文探讨了学校撤并程序的公正问题。研究显示:在学校撤并决策过程中,广大居民、家长和教师参与率极低,部分群众对学校撤并效果不满意,低收入者和边远山区农民对学校撤并效果满意度更低。为回应民众需求,最大化地实现公共利益,我国亟需在学校布局调整决策机制上进行深刻变革,以构建公平正义的学校撤并程序。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中央与地方权责关系,扩大民众参与,构建多元化利益表达机制,实施规范的学校撤并程序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是基于我国农村地区学龄儿童数量锐减以及农村地区“村村办学”的分散教学格局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其目的在于优化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农村的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样一项好的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农村地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撤点并校与移民并村有着一定的政策联系。撤并后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居住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撤点并校的幅度不断加大,速度不断加快,公共服务支持进一步减少。无论是自然村落还是移民村,公共空间进一步退缩,地方政府与农民关系模式呈现缺位互动和在场互动兼有的特点。在撤并的政策设计中表现出强烈的经济和效率取向,而忽略了学校设施所包含的社会和文化意味及其对于村庄的群体象征意义。乡村学校是农村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民的公共生活从包括乡村小学、图书室、医疗室等公共场所开始。保留、发展和改革包括农村学校在内的公共设施,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有利于加强农民自我组织能力,恢复和重建农村公共空间,整合农民社会生活,从而促进农村建设和农村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撤校并点的目的,是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是利村利民的好事,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但是如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该撤的撤不了,就会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如湖南湘乡市月山镇楠木教学点,2003年秋季学期因群众家长拒绝撤并,33名学生只好读“私塾”,请教师代课。可见,在撤校并点工作中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为什么本是利村利民利生的好事群众却不接受呢?究其原因:一是群众对撤校并点的意义理解不透;二是家长心理负担增加,如…  相似文献   

13.
魏青衣 《广西教育》2012,(28):23-23
转眼,“撤点并校”已逾十年。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一个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建议调整“撤点并校”政策。此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承认,一些地方在贯彻“撤点并校”政策时存在一刀切的毛病,并未深刻领悟政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撒校并点的目的,是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是利村利民的好事,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但是如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该撤的撤不了,就会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如湖南湘乡市月山镇楠木教学点,2003年秋季学期因群众家长拒绝撤并,33名学生只好读“私塾”。请教师代课。可见,在撤校并点工作中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关键在农村,而农村要想发展好城镇化,其中发展农村教育必不可少。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教育,本文试从我国开始撤点并校为出发点,分析撤点并校的背景以及因此带来的一些问题,找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国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禁止撤点并校后,我们应怎样通过采用"合村并局"、"校车接送"以及"教育联盟"等模式,为我国发展农村教育提供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6.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是基于我国农村地区因自然原因和机械原因造成的学龄儿童数量减少以及建国以来农村地区"村村办学"的分散教学格局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四大方面入手分析了偏远地区农村小学撤并的原因,撤并所带来的问题,对撤并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实施学校撤并提出的一些建议。因为学校撤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它还牵扯到问题的许多层面。希望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科学决策,对农村小学的撤并不仅要关注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还应关注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孙志军  郑磊 《教育研究》2021,42(11):119-131
以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撤点并校"导致地方政府减少基础教育资源投入.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框架,认为学校是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利益相关方,大规模学校往往具有更强的争取资源的能力."撤点并校"形成规模更大的学校,会对增加地方政府的教育资源投入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撤并学校没有显著降低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和生均经费,反而显著增加了教师资源的投入.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有两点: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这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要结合乡村振兴和完善新型城镇化背景反思"撤点并校"等农村教育发展政策,应当将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与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以及人口的流动与集聚结合起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孙志军  郑磊 《教育研究》2021,42(11):119-131
以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撤点并校"导致地方政府减少基础教育资源投入.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框架,认为学校是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利益相关方,大规模学校往往具有更强的争取资源的能力."撤点并校"形成规模更大的学校,会对增加地方政府的教育资源投入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撤并学校没有显著降低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和生均经费,反而显著增加了教师资源的投入.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有两点: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这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要结合乡村振兴和完善新型城镇化背景反思"撤点并校"等农村教育发展政策,应当将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与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以及人口的流动与集聚结合起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14,(9):20-31
农村教师收入低、保障差,生活质量多年没有明显提升.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选择坚守在乡村学校,用燃烧的生命,为一代又一代山村儿童传递文化的火炬.2001年开始撤点并校统计显示:当时中国有800万乡村教师.到2013年,撤并了30多万所小学,减少农村教师上百万人.  相似文献   

20.
储朝晖 《教育》2012,(4):31
随着农村适龄儿童减少,调整学校布点,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出发点是希望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率,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全面系统考虑不够,全部撤并村小,导致许多孩子上学的路过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