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重头戏,这部小说内涵丰富,生命力强。从对祥子与车,祥子与城,祥子与虎妞这三种关系的再解读中,不难发现小说所展现的农民走向城市所面临的困境,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的碰撞以及人们对情欲与婚姻的抉择诸方面,对现代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本细读,对蕴涵在《骆驼祥子》文本中的民间和启蒙的关系以及老舍的创作心理进行了探讨。从象征的意义上说,《骆驼祥子》有一个隐形的结构,即一个人的堕落之路,而在祥子与命运之网的搏斗中,虎妞和阮明先后充当了网上的诱惑;在作品显形层面上多层次地解读虎妞形象、祥子与阮明的关系,从民间形态和人性真实的意义上凸现了虎妞作为艺术典型的丰富内涵和不朽魅力。《骆驼祥子》后半部分在结构上留下了遗憾:老舍本身作为市民阶层的一员,在描述祥子对政治之网的冲击时超出了他的能力,尽管他对市民有着尖锐的批判,却不可能在精神上给以更高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骆驼祥子     
海燕 《阅读》2023,(35):58-59
<正>《骆驼祥子》是凌子风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进行改编并导演的一部影片。小说则是老舍的名作,它写于老舍创作鼎盛期的一九三七年,曾被人誉为老舍在“前进道路上立下了一块里程碑”。老舍曾明白地宣称,他所要观察的,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源。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这也就是说,作家是企图通过主人公祥子的命运写出他心目中的“劳苦社会”。  相似文献   

4.
《骆驼祥子》老舍的著作之一,同时也是市民文学的代表。《骆驼祥子》从一个普通小市民的角度描绘了一个人的堕落之路,从民间形态的意义上凸显了文学艺术的丰富内涵和不朽的魅力。而老舍本人生于北京城下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宗月大师的帮助下才得以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有着真真切切的下层社会生活经历,因此他才能以真实的视角对小人物的小市民生活进行描述,这也使得老舍的创作在新文学史上成为了一个异端。  相似文献   

5.
老舍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一生的遭遇都充满着悲剧性。笔者认为,祥子的悲剧首先是一出时代悲剧,同时又与他自甘堕落的性格以及畸形婚姻所形成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上个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名著。小说中的祥子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关系和揭示人物矛盾等三方面运用了典型艺术手法。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血腥罪行,展现出一幅复杂而又广阔的社会图景。祥子的结局,无疑是那个时代现实生活逻辑的必然归宿。而祥子“这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之所以在人们心目中挥之不去,与老舍先生对人物典型化特色的运用绝对是不无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猫城记》的创作旨意在于:呼吁团结振兴,抵御外侮。《骆驼祥子》的创作意图在于:埋葬个人主义和精神颓废主义,呼吁振作国民精神。《四世同堂》的创作主旨在于,为中国文化做出“正面的证据”。《龙须沟》的创作是出于作家心灵的主动和意识的自觉,是老舍把自己融于国家和民族新生命的真实体现。老舍的作品注重社会的人、民族的人。老舍文学创作的活力来源于他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热爱和对民族振兴的强烈企盼,老舍文学创作的生命与民族命运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青年,在欣赏老舍长篇现实主义小说《骆驼祥子》时,对在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环境下祥子注定悲剧结局表示同情的同时,还应看到在祥子身上表现出诸多的优良品质和奋斗精神,如有理想、有奋斗目标、勤劳、诚实、自动自发的工作和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等等,而祥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和奋斗精神正是现代职场所特别强调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老舍与赵树理是代表都市文学与乡村文学的经典作家 ,本文从平行比较的角度上 ,就创作心理、文化启蒙与民间文化三个方面对两位作家作出粗浅、散漫的分析与描述。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翻译理论根源于后殖民理论。其关注强弱文化和权力差异在翻译上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西方文化代表强势文化,而东方文化则是弱势文化。来自强势文化的译者往往会对原著进行重新"解读"。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骆驼祥子》就不幸"遭此劫难"。在美国人伊文·金的译本中,文化霸权现象多处可见,过度使用归化策略造成文化大量流失。本文以《骆驼祥子》伊文·金译本为例来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11.
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时以西方悲剧杰作为范本在艺术构思、主题确定、人物配置、情节安排、写作特色等方面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作了多方面的借鉴。《骆驼祥子》在借鉴基础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性重构,即深刻的文化思索,意味深长的文化对比以及对《无名的裘德》之内容的再思考和平行扩充。《骆驼祥子》的创作是作家立志突破既成传统的人格特征、善于抓住素材的良好艺术感受力与通过外国文学诱因找到创作突破口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细读了《骆驼祥子》,我们便很清楚知道,一个正直、坚韧、自强、热爱生活的祥子,之所以会逐步变成了一个对生活不但没有任何追求和愿望,也完全不知廉耻为何物,甚至不再有什么痛苦,只是行尸走肉般苟活于人世的人,是因为他生逢恶劣的社会环境,再加之他自身性格的缺陷和对生活的不正确态度,从而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了当时社会中祥子式的人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种区别于以土地城镇化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城镇化。它要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的发展达到三者良性互动发展,做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人融合",其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选取湖北12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各城市人本导向下城镇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的特点,旨在为湖北未来的城镇化发展中,调和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虎妞谈     
老舍名著《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是个有鲜明而复杂的个性的在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形象。 从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特征看,给人一股难闻而扑鼻的怪味,令人讨厌;因而否定的声音很高。但是,是否应该完全否定这个人物尚须细细研究。特别是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她很象一朵没有香味,可非常美丽的红棉花。  相似文献   

15.
人是文化的动物,当京派文人从乡村来到城里,其直接和表层的心理感应是一种乡情,但作为地方性的文化人在面对都市文明时其内心的深层所显示的则更是两种或多重文化的碰撞。因为都市和乡村不仅仅是地域意义和社会形态上的区别,而且是文化形态和经验方式的区别,“都市空间”和“乡村空间”也不仅仅指一种实在的生存空间,而是指空间场所所生成和带来的诗学空间。散文作为一种“真我”文体,更真切体现了京派散文的代表作家沈从文、李广田、师陀、废名等京派文人所遇到的做一个乡村文明忠诚与叛逆儿子内心尴尬的复杂情愫。  相似文献   

16.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他以鲜明的个性与众不同、朴实无华的创作风格造就了他作品的文学价值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主要探微老舍的编辑风格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为大家展示老舍飞扬与落寞的一生为中国文坛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常瀚文 《职大学报》2013,(3):50-52,66
与老舍原著相比,1982年版影片《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有着颇具人情味的性格优点。虎妞形象的塑造使得影片的现实批判力度、典型人物的美学价值与思想意蕴被削弱,乃至偏离了原著的主题。这反映出现代文学名著的影像化改编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外来者"形象是"五四"以来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物形象。通常是以"启蒙者"、"布道者"等身份出现在作品之中,来为当地传播新的思想,启发民智。而在沈从文的笔下,"外来者"这一形象被赋予了更丰富多样的内涵。在沈从文乡村题材的小说中,"外来者"这一形象更加的丰富多彩。这一形象将都市题材和农村题材结合起来,表明"乡村"与"病态都市"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乡村的淳朴民风人情已经发生了改变,某种程度上是"病态都市"的一种变相延续。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的扩张不仅带来了都市文化与市民文化的颠覆,更影响了处于传统观照下的乡村社会,一种崭新的后乡村文化因此而产生.本文从"城市的异化与人的片断化"、"精神家园"的永久丢失、主体地位的确证与消解三个角度出发,详细的阐述了小说<怀念狼>所具有的后乡村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老舍是一位擅长于书写文化的作家。其自身的个性心理和文化渊源使得他在面对多重文化碰撞时始终是在清醒地进行破与立的选择。通过对老舍文化取向的分析,具体地阐述其文化取向的形成原因及在作品中的表现,探讨老舍文化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