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章创新概念创新和创造是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创造。第一节创新的内涵一、创新的含义1.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内容非常丰富,涵义十分深远,它不仅仅是一种成果,它还是一种行为;还反映创新者的一种精神,一种事业,甚至是一种"虚拟"的建构。因而,可以说"创新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这里的"事物"是广义的,它既包括有形事物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人的最高智慧品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终极体现。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创新史,是人类社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文化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历史。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向智慧和人格的宝塔尖迈进,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因此,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一、创新教育是全面开发学生智慧品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顾志跃 《上海教育》2013,(16):23-23
"CIE"的实质是以一次真实的创新体验活动为载体,全开放地让高中学生围绕一个命题,按创意形成、创造实践、创业构思三个阶段真实地去做一次创新活动,体验什么是创新,学会怎么做创新。高中生的创新素养包括创新人格与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由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意志组成:创新能力则由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知识组成。围绕着这众多的成分,能否设计一门课程,让学生在参与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时代发展赋予教育的一种要求,新时代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那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备课也应当创新,只有备课创新才能实现教学创新,只有教学创新才能实现教育的创新,而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可见备课创新的重要。一.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校长管理工作的创新,既是学校教育创新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校长领导学校成功开展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校长管理工作的创新,必须从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这两个方面着手,全面实施。一、管理理念的创新理念是灵魂,校长的管理工作要创新,首先使其管理理念得到创新。1.摒弃封闭,开放管理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一所学校中,校长的管理理念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源头。在某个学者的一本书中写到:"任何事物总有改进的余地,唯有创新,唯有  相似文献   

6.
浅析创新教育与学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及与创新教育相关的概念1创新与创新教育从字面上来看,创新就是一种新事物的诞生。对个人来说,创新就是自己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提出新的知识、新的想法。对于社会来说,创新就是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而  相似文献   

7.
学术评价应有利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的体制、机制以及组织形式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创新需要一种价值导向,从制度层面上分析,我们需要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学术评价制度,它应该充分体现大学学术创新的价值回归。创新是一所高校学术活动的核心,但是当前高校学术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它们不利于创新甚至妨碍学术创新,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特点,中学作义教学必须积极改变教学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用一种新的方式解决某一问题的思维教育,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倾向。创新精神是指一种能敏锐把握机会并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能力则是一种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9.
张祎澍 《考试周刊》2015,(13):157-158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培养创新能力及创新人才成为创新教育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历史创新教育必须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发展人的创新思想、开发人的创新思维为核心。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与哲学思维紧密相连,它们之间有一条"由此达彼"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崭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是一种理念而非一种模式。重点是培养、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是依据创新教学原理,运用现代教育观念,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能力,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学生创新的新型教育。创新教育的功能一个是为知识创新培养和准备人才;一个是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必须要创新本身。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三次农村改革中最亮丽的一次,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要求政府必须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及我国政府管理的现状表明,政府管理创新应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三个方面着手。理念创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对创新理念的运用和具体化,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1正确认识小学实施的创新教育 近几年来,人们对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对创新教育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应该说这一认识揭示了创新教育的本质。大家都认为中小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等的创新。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创造他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不直接显示出社会意义上的创新价值,其目的是通过这类创新性活动让其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创新大都表现为综合的一种创新素质,其主要包括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教学只是一种普通的教学形式,和创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企图通过教学来促进创新是一种虚构,创新是不可教的。创新的土壤在民主、自由,来源于人的自我生成,创新是创新之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创新概念与时俱进 ,其内在逻辑日趋严谨。江泽民提出的科技创新理论使得创新概念更加科学、严谨、丰富 ;江泽民的科技创新思想是一个完整体系 ,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创新外延的扩大使得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成为创新大军中的一员。知识创新是基础 ,技术创新是核心 ,体制创新是保证。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科技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改革与创新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是根据创新原理、学习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学习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的过程不是一个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只有在智力和情感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学习者的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因此,创新学习研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开展创新学习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1.创新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减负”。创新…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和本质特征。教学是一项艺术,要创造出精品,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两课”的创新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师素质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创新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就个人而言,创新是高品质的生命素质的重要内涵;就社会而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在世纪之交兴起的高等教育改革活动中,世界各国都把创新教育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一、创新教育的内涵1921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按照他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创新教育的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一般包括创新需要、创新兴趣、创新观念等;…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规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以“中小学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为平台,对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规律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以求于各位同仁。一、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特点1.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创新不只是一种技术活动,还是人们对现状不满的一种态度,体现了人们对创新的认识和追求。创新意识是主体对创新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反映了个体对创新的意愿与要求。创新精神体现了主体对创新的态度,是创造者以自己对创新的认识来规范和调整自己活动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  相似文献   

19.
教育创新是对既存教育诸范畴进行持续性改革的自觉自为的积极的动态实践活动。与其说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似曾相识,不如说教育创新与教育改革为孪生概念。对于创新教育而言,教育创新是另一迥异的思维方式,对于教育改革而言,教育创新是一种层面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大学创新活动需要一种促进创新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实则体现为一种大学文化精神,在创新主体上表现为一种对于创新主体——人的能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