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方氏家风的影响下,方式济成长为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具体反映到了其诗歌创作上.去往卜魁以及到达卜魁这一段时间里,方式济写出了多首诗歌,这些诗歌被整理收纳到《出关诗》这部诗集当中.《出关诗》表达了作者方式济眷念故乡故亲、敬孝父母亲长、友善同族亲缘,关怀民生疾苦、关心庙堂国治、关注古迹山水,和边疆人民亲如一家等复杂的思想情感.这些诗对家有着恋念浓情,对国有着亲悯感怀,无不在倾诉着方式济深沉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在方氏家风的影响下,方式济成长为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具体反映到了其诗歌创作上.去往卜魁以及到达卜魁这一段时间里,方式济写出了多首诗歌,这些诗歌被整理收纳到《出关诗》这部诗集当中.《出关诗》表达了作者方式济眷念故乡故亲、敬孝父母亲长、友善同族亲缘,关怀民生疾苦、关心庙堂国治、关注古迹山水,和边疆人民亲如一家等复杂的思想情感.这些诗对家有着恋念浓情,对国有着亲悯感怀,无不在倾诉着方式济深沉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4.
家国情怀是中学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是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本文阐释中学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主要论述家国情怀教育在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及世界的考验、对生命的考验,也是对教育教学管理的考验.在疫情期间,为了更好地感悟生命、感恩社会,笔者以爱国教育为主题,以线下搜集资料、整合成文,线上交流作品、感悟生命意义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将家国情怀融进血液,铭刻心中.  相似文献   

6.
巳故著名学者吴孟复先生毕业于无锡国专,治学之余创作旧体诗,合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为一手。吴先生诗典雅而能通俗,理论与创作实践密切结合;风格兼融唐宋特点,和雅清新。诗中表现知识人士爱国情怀与真纯品格,堪为后学之楷模。  相似文献   

7.
该素养的养成彰显了历史学习的根本价值追求,亦为其他核心素养得以达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如何高效地渗透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也是在历史课堂中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8.
顾炎武是一位坚贞的民族爱国主义思想先哲,其"合私成公"的道德理想、"天下兴亡,匹夫之责"的责任主张、"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行为原则,充分表达了其于国于家的道德情怀,是推进学校家国情怀教育十分重要的思想之源。  相似文献   

9.
10.
罗春洪 《中国德育》2014,(13):14-20
顾炎武是一位坚贞的民族爱国主义思想先哲,其“合私成公”的道德理想、“天下兴亡,匹夫之责”的责任主张、“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行为原则,充分表达了其于国于家的道德情怀,是推进学校家国情怀教育十分重要的思想之源。  相似文献   

11.
赵荣光先生是中国饮食文化从饮食史研究到食学建构重大转变的主要奠基人,其饮食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荣光先生倡导、身体力行的中华食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饮食史研究、烹饪研究,扩展到了饮食思想、地域饮食、饮食礼仪、不同阶层饮食、饮食传播和交流、饮食安全等领域。他开创了与国际饮食文化界对话、交流、合作的新时期。其倡导及开启之功,使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2.
在新古体诗的创作方面,赵荣光教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实现了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结合,古韵和新声的结合,严谨和自由的结合,体现了诗歌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群众性,为中华古体诗歌创作、发展、创新树立了成功的范本。  相似文献   

13.
赵执信是清初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他论诗推尊“诗中有人”,强调诗歌的真实性,体现了道家“崇真”的思想.他在诗歌创作中批判现实,大胆讥讽当世君主,体现了道家“无君派”思想.辨析赵执信诗文中的这些道家思想,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他的文学作品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4.
赵荣光先生是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自1968年主持教席,至今已入第46个年头。在平日读书、教书之余,先生笔耕不辍,"格律诗为读书爱好、著作之外遣兴之作",已出版诗集八册。文章以赵先生已版诗集为研究对象,试从创作的内容、题材、诗作的思想感情与文学特征等角度出发,赏析、解读先生从诗文中倾吐的书生心语。  相似文献   

15.
圣徒似的诗人戈麦已经遁入了死神的怀抱,在神话缺失的年代里,戈麦不可能再创造一个“诗国”神话。本文通过对诗歌价值的追寻与动摇;对神秘及神秘事物的偏好与陷溺;对温情的渴求与拒斥几个纬度对戈麦及’其诗歌的“失重”进行解读。进而对戈麦诗歌的悲剧性作出阐发。  相似文献   

16.
通过感兴与兴、与悟、与直觉、与灵感的比较,阐明诗的感兴的本质是诗歌创作高潮时的一种精神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感兴的基本特征、发生机制及其发生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庾信诗文被后世广为重视的是入北后的悲愤之作,以《哀江南赋》和《拟咏怀》为代表。然而由于过度悲愤,这样的作品在诗歌艺术上却流于贫乏。庾信诗文若从技艺和内容两方面看,明显有着一份对情感宣泄的节制和因此而呈现出的优雅,这在他南朝和入北后的作品中均有体现,这些即是庾信的技艺高超之作。庾信诗文的这一优雅与节制和他作为萧梁宫体诗人的主要代表所接受的严格的宫廷训练以及"言高意远"的文学观念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试图追寻诗人穆旦的英诗翻译的踪迹,并探讨他的译诗是如何影响其后期现代派诗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刘跃进先生之<玉台新咏研究>中提到方弘静曾为<玉台新咏>嘉靖十九年郑玄抚刻本做序一篇.方弘静在明代诗学上也颇有贡献.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略作论述:一、方宏静生平及世系;二、方宏静之交游;三、方宏静作品简析;四、方宏静诗学思想受到明代复古思潮影响,但他与前后七子思想也略有不同,在唐诗学史上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发现的公鼐《问次斋稿》出版发行。公鼐曾崇拜拟古主义者,后来成为拟古主义的反对者,认为文学创作是时代的反映。其作品表现出鲜明的政治主见和思想倾向。公鼐对多种诗歌体裁运用自如,艺术特点鲜明。公鼐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