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从内容上看,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既包括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即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全面性"、"普遍性"特征的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西方国家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直接目的之一便是消除贫困,但是由于我国整体社会福利体制的不完善及地域、职业等各项因素对社会福利的直接影响,造成了社会福利分配的不均,进而使贫困群体面临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的局面.本文将从我国的贫困问题成因及其社会资源占有角度阐释贫困问题与贫困群体其所享有的社会福利之间的悖论,并针对各种解决措施对我国的贫困问题解决途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通过单位福利保障实现"单位全覆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保障经历了从"建制扩面"向"广覆盖"与"双覆盖"的转变;"十八大"将"全覆盖"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首要方针,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社会保障全覆盖既指制度全面覆盖,也指人数全民覆盖(即应保人口的全覆盖)。社会保障全覆盖反映了普遍主义福利思想,折射出政府反对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的施政理念。要坚持"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制度全覆盖带动人口全覆盖,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为突破口,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全覆盖为重点,逐步完善全覆盖的补充性社会保障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进程。目前,应全面启动社会保障全覆盖计划,做好社会保障全覆盖政策的顶层设计,尽快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信息联网,理顺全覆盖网络,并避免全覆盖陷阱。  相似文献   

4.
在一项制度建设中,价值理念是决定制度目标、制度模式、制度结构和发展路径的根据,是社会保障实践活动和制度建设的基石。在百余年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践中,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已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保障体制类型。尽管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表现形态各具特色,但"理念先行""以理念指导实践"是各国进行制度实践所达成的基本共识。本文根据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特色的发展历程与现实环境,认为我国社会政策将实现由工作成就模型向制度性再分配模型的转变,并且我国的制度性再分配模式应该具有本土特色,应基于国家和政府的威望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逐步下降,且资本所得要高于劳动所得;再分配向政府倾斜,经过调节后只有政府部门收入的比重是上升的,政府实际收入的规模较大,而居民收入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我国宏观税负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由于大量制度外收入的存在使大口径宏观税负上升较快。我国政府职能偏好于资源配置,财政支出具有典型的"重视经济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忽视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尤其应优化财政收支预决算,强化财税政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应转变政府职能,合理使用政府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将财政政策着力点偏向分配公平,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是一个与福利有着紧密联系的社会学名词,可以将它看成是"社会"与"福利"的合成词。至于什么是社会福利?对此有多种回答,可以说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有不同答案。大多数欧美国家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的,即将社会福利理解为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包括政府举办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城市住房事业和各种服务事业,以及各项福利性财政补贴。我国则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社会福利的。即将社会福利理解为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提供的针对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抚对象提供的收入和服务保障。社会福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社会福利能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各种需要;社会福利能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福利能缓解初次分配领域的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对滞后,已成为影响企业改革的一大制约因素。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这样一个体系:一是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区服务等国家经济保障;二是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并由国家、单位、个人出资承担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和住房保障等,这是社会保障的主体;三是商业保险,有个人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与核心部分.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的国家,其传统的社会救济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且最终形成了社会救助制度中的"英国典范",对世界各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社区是社会福利制度得以落实的基础,是社会福利服务的最佳载体。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在农村的实现,有赖于农村社区福利服务体系的构建。我国农村社区福利的发展与完善,将在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框架之内,从目标、政策、保障等方面着手构建社区福利服务体系,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走社会化、多层次、适度普惠之路...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一直以政府为主体;创新方式是典型的政府行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改革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政府作为创新的主导,在这些新变化面前,其行为作出何种转变,将深刻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成本的大小。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我国政府行为的特点及转变过程,从创新成本的承受者和创新过程来分析政府行为的转变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成本的影响,对现阶段降低我国教育改革成本,提高改革的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治理理论"为框架,分析目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可能方向.认为体育主管部门要转变治理方式,由"划桨型"的政府向"掌舵型"的政府转变,更多地依赖制度、法律等宏观管理手段实现对体育事业的治理.进一步向市场和社会下放权力,扩大运动项目协会的自主权,使协会成为独立的社团法人;鼓励和支持第三部门参与提供体育健身娱乐产品与服务;制定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体育的职业化、产业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与世界上三十三个国家仅对基金会的行政管理费做原则性规定,或将之与基金会的收入挂钩不同,《慈善法》第60条,以及《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第2款不仅规定我国的基金会行政管理费不得超过10%的最高比例,且将之与基金会的支出挂钩。这一规定看似是技术性的差异,但其背后却隐藏了我国慈善事业与西方诸国的两元差异:社会定位与功能定位之差异。在社会定位上,外国将基金会视为政治之平衡器,而我国则将基金会视为是社会福利事业之补充;在功能定位上,外国基金会偏向资金之管道,而我国基金会则是社会福利项目之执行者。这种二元差异深刻的根植于中西社会的传统之中,恐难以通过简单的制度改革突破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的关系目前所面临的改革,实质上可以归纳为一个文化变迁的发生.依据文化变迁的相关理论,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关系的改革,基本上属于内部变迁,所以它的变迁过程是由内到外而自发生成的.通过分析内层社会价值观和和中层政策制度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及其对外层宏观管理模式变迁的影响,主要探讨了政府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宏观管理模式.研究认为,改革前政府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宏观管理模式可以归纳为主管和监管,随着社会价值观和政策制度的变迁,政府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宏观管理模式应该逐步转变为合作和培育.  相似文献   

14.
与世界上三十三个国家仅对基金会的行政管理费做原则性规定,或将之与基金会的收入挂钩不同,《慈善法》第60条,以及《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第2款不仅规定我国的基金会行政管理费不得超过10%的最高比例,且将之与基金会的支出挂钩。这一规定看似是技术性的差异,但其背后却隐藏了我国慈善事业与西方诸国的两元差异:社会定位与功能定位之差异。在社会定位上,外国将基金会视为政治之平衡器,而我国则将基金会视为是社会福利事业之补充;在功能定位上,外国基金会偏向资金之管道,而我国基金会则是社会福利项目之执行者。这种二元差异深刻的根植于中西社会的传统之中,恐难以通过简单的制度改革突破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犯罪数量逐年递增,受司法能力和犯罪分子个人经济状况制约,每年有相当规模的刑事被害人难以从犯罪分子手中取得基本的赔偿。为了保护被害人权益,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国内学者纷纷呼吁参照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本文通过对从国外引入的建立该制度的一系列相关学说的批判,并结合社会契约理论,提出了有限国家责任说以及"有限国家责任说与社会保险说—社会福利说"这一理论体系。笔者认为应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各种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关键的是要结合一个国家地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适度的社会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7.
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困境和突破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我国已经是体育大国,在竞技体育所取得的成绩凸显了体育大国的特征。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来说,迫切的需要更加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当前群众体育发展得到了诸多的困境:教育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模式,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冲击。提出了突出路径: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增加政府对群众体育的投入,放宽社会资金投入群众体育事业政策、转变体育科研的视角和方向;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注重乡村体育信息的探索与开发等。  相似文献   

18.
督导制度由西方传入中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督导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基本形成了"督政"和"督学"两大职能共同发挥作用的局面。在我国庞大的教育体系中,只有高等教育目前尚未引入督政制度。从长远看,在高等教育中建立教育督政制度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和阶层这三个问题的不正确认识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主要思想理论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我们在社会形态上从只重制度模式转变到更重价值取向,所有制问题上从狭隘的“二分法”到多维视角,阶级和阶层上从简单对立转变到多样多赢。这三种观念的变革,大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使了我国的改革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体育利益格局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型,我国体育利益格局是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相适应的,在第一次转型时期我国体育利益格局表现出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及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特征:体现出一种"抽象化"、"均衡化"、"单一化"及"刚性化"特征;第二个时期由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体现了我国由社会整体性利益向多元化结构的过渡.向"具体化"、"差异化"、"多元化"、"弹性化"转变,通过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二次重大历史变迁,探讨我国体育利益格局的发展脉络、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