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舌知五味     
不圆也不方,藏在口中央;席上千般味,总让它先尝。——谜语我们吃东西,各人都有个自己喜欢的口味,有的爱吃酸,有的爱吃咸,有的又爱吃辣……酸、甜、苦、辣、咸,这是人们常说的“五味”。五味是怎样感觉出来的呢?古语说:“舌知五味”,可见舌头是感觉味道的器官。  相似文献   

2.
姜海霞 《知识窗》2010,(10):58-58
鲁迅自幼就喜爱猜谜。他在《自言自语》一文中深情回忆:“水村的夏夜.摇着大芭蕉扇,在大树下乘凉,是一件极舒服的事。男女都谈些闲天,说些故事。孩子是唱歌的唱歌,猜谜语的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在《长命灯》里留下了他儿时有记忆的唯一一条谜语:“白篷船,红划楫,摇到对岸歇一歇。点心吃一些。戏文唱一出。”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希腊的一个城邦飞来一只狮身人面兽。这只怪兽成天蹲坐在城门口,有人路过,就出谜语给他猜:“什么东西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凡猜不出的,一律吃掉。后来这个谜被人猜着了,谜底是“人”。  相似文献   

4.
刘静静 《知识窗》2014,(19):49-49
他喜欢一动不动。他喜欢一动不动盯着墙。他喜欢一动不动盯着墙上新鲜的油漆。他喜欢一动不动盯着墙上新鲜的油漆连续好几个小时。四年间,他盯过一面又一面的墙壁,墙面上涂满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五彩缤纷。别以为他无所事事,闲得无聊,每天只知道对着墙壁发呆,他可是一直在很认真地工作,而且乐此不疲。这份工作还有一个响亮的名称叫“油漆观察员”。  相似文献   

5.
刘邦何许人也?有人会说他是无赖,用司马迁的话说他“好酒及色”,喜欢喝酒和女人。职务上无非是个亭长,类似于我们农村老家生产大队的代理大队长。不喜欢读书,“刘项原来不读书”,瞧不起儒生,开始打江山的时候,已经是48岁了。这样的人,如果从他的硬知识的角度出发考虑,无论如何不应该是他夺得天下啊。  相似文献   

6.
黄艺鹏1991年出生,目前是广东医学院松山湖校区大四的学生。他喜欢运动,是一个驴友,喜欢骑单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他也追求时尚的东西,酷爱apple,是乔布斯忠实的“信徒”。  相似文献   

7.
“饭局”.已经成为我们平时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而不少企业家正是在这种情境中见微知著.识人用人。李嘉诚喜欢从选座位识人.如果吃饭时.有哪位喜欢选领导身边的位置坐.他觉得此人过于“积极”.心术可能不正:而有的人却偏偏不喜欢坐在领导身边.老是挑离领导最远的位置.这种人要么太胆小.要么心里有鬼.他也不看好。  相似文献   

8.
只要喜欢     
喜欢歌手朴树的人,甚至为他满脸的青春痘而津津乐道奔走相告;有几个女孩对球星李铁倾情大喊:“李铁,我爱你!”李铁冷冷地嘟喃一句:“有病?!”是的,喜欢你,没道理!广告里都这么说,哪怕你不愿被人喜欢。  相似文献   

9.
谜语是一种“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独有的富于民族特色的一种娱乐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字谜是谜语中的一大类别。在无法计数的汉字字谜中。哪一条是最早的字谜,又是谁破解出这一字谜的谜底呢?  相似文献   

10.
外界眼中的王巍总喜欢出其不意,甚至有时不可思议,这种印象大概来自于他的不断“折腾”。年纪轻轻就进入中国银行。后去美国留学,回国后做到南方证券副总裁,然后“下海”,办商学院,搞行业协会,著书立说,谁也不知道他接下来还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15岁的何元欣被人称为“捣蛋专家”,可他曾喜获武汉第十届“十佳少年”称号,不久前,他又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才读中学的他,获得mcse认证,成为我国五个小网络工程师之一。笔者去采访时,仍很担心,希望他今天不要有麻烦。因为他曾兴奋地对笔者说:“家里又买回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很想把爸爸新买的电脑拆开看看。”何元欣这位“十佳”跟我们想象的“十佳”可能不大一样,因为他是个令父母头痛的“捣蛋专家”。之所以在“捣蛋”后加个“专家”,是因为他“捣”出了名堂、“捣”出了水平,“捣”成了一个让父母由“头痛”变“喜欢”的好孩子。他不是那…  相似文献   

12.
三毛上天三毛喜欢凑热闹,看着这么多的人上天了,他也一心想上天。晚上,在星星的照耀下,在月亮的陪伴下,他乘坐上了自己的“飞船”——“神州18号”,驶向了天空。你看,“神州”上的国旗是多么鲜艳和美丽。可是,就是不知道他明天早上一觉醒来,  相似文献   

13.
关佳 《科学生活》2014,(12):1-1
最近,在报上读到一则颇发人深思的报道,说的是几年前青海有位优秀考生,以高分被北京大学生物科学系录取。看来他的前途犹如花团锦簇:在这样一个名校的尖端科学领域学习,学士、硕士、博士直至出国留学深造,都不是难事。然而自小喜欢动手“捣鼓东西,喜欢操作”的他,并不适应侧重于理论和分析的生物科学,用他的话来说,“我们互相不来电”,以至于他觉得自己在北大“痛不欲生”。经过两三年的痛苦挣扎和对北京地区众多高校的调查研究,他最终决定要转学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父母对他的决定非常震惊,认为他简直是“疯了”,然而经过深入的探讨,特别是父母了解到他在北大的“痛苦和压抑”以后,也被他说服了。转学以后,他学习、钻研数控机床方面的知识,很快成为学院里数一数二的优等生,并参加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决赛。一位北大生就这样完成了他向技能型人才的初步嬗变。我们不敢说他将来一定会有多么大的成就,但他毕竟走出了一条适合他自己发展的道路,是很值得他的家长为之欣慰的。  相似文献   

14.
刘佳 《发明与革新》2010,(11):30-30
在周围人的眼中,53岁的黄春林是一个能化腐朽为神奇的能人,不仅因为他爱钻研,喜欢鼓捣摆弄东西,更因为他发明的“多功能煤柴二用节能炉灶”获得了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农民机器人发明家吴玉禄制作的部分机器人在北京地坛春节庙会上亮相。吴玉禄是北京通州区的一位普通农民,“从小他不爱说话,就喜欢鼓捣一些小玩意儿。”他的邻居这样评价他。吴玉禄第一次接触的“机械”是一把废弃的铁锁。为了弄明白钥匙和锁的关系,他砸坏了很多铁锁,终于学会了修锁配钥匙。  相似文献   

16.
今年55岁的余三元,原系邯郸市第三建筑公司工人。他一直喜欢从事机械创新发明,在单位时就多次被评为“技术创新能手”。1996年下岗后他开了一个钢锯门市,一有时间就琢磨着鼓捣点小发明,这也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最近,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多产发明家”,他捣鼓出许多发明,个个有趣,件件实用。  相似文献   

17.
林长华 《百科知识》2011,(23):27-28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通。”这是名著《红楼梦》中贾迎春为算盘制作的形象生动的谜语。  相似文献   

18.
除了“圈内人”,高兴森的名字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作为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研究员,他不太喜欢应酬,他只想安心地做他的研究。他的目标,就是要在量子信息材料研究领域不断开拓,不懈进取,朝着世界一流水平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又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小浩得意洋洋地来到爷爷的书房说:“爷爷!我这自编的两个谜语故事,你一准猜不出来!”  相似文献   

20.
守望田园     
每当田园漫步时,满目翠绿,他的思绪又一次回到了十二年前。那时,他奉命离开西安石油学院.当院长办公室主任前来问他:“林院长.您即将离开西安.其他领导想送您一件纪念品,想知道您最喜欢什么?”他沉思片刻.说:“谢谢各位领导的好意。我只想让魏老师帮我写个横幅.只写两个字‘归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