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人学视野中的人是在现实生活世界或社会关系中从事生存实践活动的主体,即“具体的人”。以这种人学观为依据对作为德育理论基础的三个重大关系,即人与社会、人与道德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进行人学的理解成为德育转型时期我们理清头绪,明确工作目标的关键,而坚持“以人为本”正是落实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在德育中基础地位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人性化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卫青 《高教探索》2005,42(5):78-79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的高校德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指导,借鉴中西方德育人性化的成果,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德育人性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当代德育的人学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和目的的一项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然而,我国德育正日益呈现出伪圣化、抽象化、工具化、功利化的倾向,其根本原因在于德育人性  相似文献   

4.
从人学视域反思当前我国德育的实效性,其实效欠佳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缺失.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指导,借鉴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人学层面对人性化德育进行探讨,认为德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德育要走出种种困境,必须实现从物化走向人化的德育理念嬗变,人性化德育是德育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1):120-123
终身德育思想脱胎于终身教育思想,是一种通过引导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人的道德在人生各个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但目前终身德育思想受到的关注度明显不足,相关研究比较欠缺。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终身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讨论终身德育思想,对新时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是伴随着人类教育进入现代化阶段而产生和发展的。相对于传统教育,它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带有明显的改革和进步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赵佩玲 《天津教育》2004,(12):32-34
需要是人的本性。在德育活动中,忽视、压抑学生的需要,也就是忽视压抑学生的人性。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合理的内在需要,以人性关怀为己任,切实推动德育过程的人性化。所谓德育的人性化就是强调对学生需要的尊重。它要求德育工作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满足需要的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引导,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创造、提升需要,并创造、利用条件,使自己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促进他们完善德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绪泽  王瑞月 《中国德育》2011,(1):73-74,78
如何保持人性特质,追问和思考生命的意义,构建一种全新的伦理观,既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人性化教育视阈,试图从德育的要素、特征、功能及途径等方面,对人性化德育进行深入发掘,从而为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促进人的人性丰富和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意义之所在。准确认识和把握人的完整特征,既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又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观的转变、人的精神失落呼唤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共同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而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生成性、发展性、开放性和可塑性的特性,则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向了多元化,网络不仅已成为德育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德育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德育强行灌输的模式,学生成为道德自主构建的主体性存在;改变了传统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封闭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道德实践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更能使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可能,有助于实现德育的人本回归。  相似文献   

11.
浅析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现实的人作为逻辑起点,思想核心是人的本质,以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深刻反映了历史进程中的人的发展规律,为现实的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载体。人的需要可以简单概括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如何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承担的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对人的本质特征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源头,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目标,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论之本。  相似文献   

13.
郑淑芬  范秉辉 《教育探索》2008,(12):101-102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世代积累的关于做人、育德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它凝结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民族迎接新时代挑战的历史前提和内在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时期,继承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精华,对于促进当代德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旭南 《教育艺术》2006,(11):11-13
一、现阶段中学德育的困惑与挑战 在文明社会现代进程中,世界各国始终重视学校德育。加强对学校德育的领导和管理,使德育在某种意义上对政权和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保障和推进作用。我国的伦理文化传统素以重德育而著称,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就专设各种德育机构,例如:学校里德育处、社区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中青少年道德教育指导中心等。2004年,中共中央还特别颁布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入学及其对人的本质的深刻认识,是从哲学角度对人所作的最高层次思考。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它需要马克思主义入学为其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这对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德育的人本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哲学基础。当代德育对人的理解方式由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换,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理论动因;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德育现代化的需要则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实践动因。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和全面落实,以及德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使得当代德育人本转向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价值取向,人本德育应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人性化是指整个教育活动都要充满人道主义关怀。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要经过:对人的依赖、对物的依赖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类主体等3个依次发展的阶段。在"人的发展"处于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阶段,"人"或被遮蔽,或被异化,教育非人性化现象普遍存在。在"人"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类主体途中,教育人性化将是类主体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发展,体育即育体、育人.当我们以人学的目光来检视当前体育教育时,就会发现表象背后的另一种真实.本文目的旨在唤醒与重塑体育教育中的“大写的人”的形象,在人学理念的关注下,希望实现人文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对当代德育理论发展趋势的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勇 《天津教育》2003,(12):14-16
传统的道德教育,常常因其习惯于采用自上而下硬性灌输的教育模式,而遭到人们的批评。这些批评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认为传统的道德教育缺少对学生的人性化的尊重和关怀。教师被看做是各种道德知识与真理的占有者,责任是传道授业,学生的职责就是接受和服从。这样的道德教育,不利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自立自强、公平公正、进取创新精神的道德人格的培养。其二,认为传统德育理论和方法不科学。它更多地是以带有浓厚主观性的理论思辨或长官意志为指导的,对于人的道德品格形成和道德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缺少科学实证研究成果的支撑,因…  相似文献   

20.
张羽飞 《教师》2011,(25):101-102
传统管理理论在观念上表现为,以物为中心,把人作为实现目的的工具和手段。把对人的管理当成对人的控制与约束,压抑甚至是扼杀了人的发展。在管理制度上,强调管理的模式化、制度化、组织化,注重秩序的稳定与保持,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与创新。在管理方法上,强调命令与服从,缺乏民主与参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忽视人的价值,不利于人的发展和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