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人们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手段。作为社会现象,文艺在阶级社会里有阶级性,主要表现为文艺作品的倾向性;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它又有科学性,主要表现为作品的真实性。这两重属性,有机地统一于文艺作品的艺术形象之中,因而文艺又有其另一特性——艺术性。本文拟就文艺的倾向性和真实性以及两者的关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1 绪论 绪论部分是全书的一个总论,是对文学艺术的总体的认识。中心是回答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文学有什么特点。从总体上把握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学习整个课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文学对生活的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审美意象及其特征。审美意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认识的结晶,是他们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体验、认识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而又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情境。四大特征:虚实结合、情理结合、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社会功利性与审美愉悦性结合。 3)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特点。文学是用语言作为媒介构造审美意象,其特点为:意象的间接性、概括的广泛性、思想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微博的兴盛催生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微博文学。这种正在成长的全民文学样式以其个性化、互动性、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引领着大众话语狂欢。借助数字媒介的微博平台,推动文学艺术向民间意识回流。伴随着社会热点、新闻事件、文艺流行现象,微博上产生了一些网络文学新文体。微博文学的群体传播模式是新时代写作多样化的表现,体现了互动与社交功能。微博文学便于传播、易于创作、短小精悍,既是一种大众自我镜像的外化表达,也是一种自我与社会连接的沟通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微博文学的信息海量、碎片化、更替速度,版权争议所带来的传播局限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课区别于文学欣赏课、艺术欣赏课的地方就在于两点:一是历史即过程。历史课将文学艺术史视为一个过程,所以要分析文学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概括其流变的过程,探究其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二是重历史内涵。要透过文学艺术的种种现象,分析其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化史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学生知道多少文化常识,而在于文化流变传承中,体现的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反映的是社会变  相似文献   

5.
文艺学是对一种学科门类的称谓,它主要是"研究文艺的本质、规律和特征的学科"。这里文艺是指在"世界文艺"意义上理解的文学艺术,应该是指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而不是局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艺,因此,对文艺学的建构应该有广阔的视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文艺学探讨的问题主要是纠缠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视野的局促导致了中国文学中文学性的缺失。改革开放后,作为对文学工具论的反抗,中国文艺学研究的借鉴对象从以前苏联文艺理论为主转向了以欧美文  相似文献   

6.
任何合理的文学理论都不会否认文学有它自身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的审美属性,把握文学艺术的本质应该从社会与审美两种属性的统一与融合入手.这是文艺理论界多年探讨所达成的共识.过去,传统文学理论对文学本性的意识形态方面给予较多重视,但对审美属性一面却严重忽略.在文学艺术的本质这一美学文艺学研究的核心尚未获得突破性揭示的条件下,进一步探寻文学的审美特性,有助于提供与建立在历史唯物论基础上的文学社会属性认识的有机融合,从而找到探寻文学艺术本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文艺要崛起,文艺工作者肩负着不可推御的使命和责任。文艺工作者要能担起此重任,首先应意识到文学艺术在改革发展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文学是思想容量最丰富,思想意义最明确的艺术,具有概括的广泛性和思想的丰富性,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作用,归根到底是通过人的精神作用而对经济基础施加影响。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对人的作用,通过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染人、启迪人,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社会生活,影响经济基础。其次文学艺术能,正确地提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表现社会主义运动中进发出的时代精神,给人们指出前进道路,帮助群众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前进。  相似文献   

8.
1 绪论绪论部分是全书的一个总论 ,是对文学艺术的总体的认识。中心是回答文学的本质是什么 ,文学有什么特点。从总体上把握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对于学习整个课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文学对生活的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再现与表现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2 )审美意象及其特征。审美意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认识的结晶 ,是他们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体验、认识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而又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情境。四大特征 :虚实结合、情理结合、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社会功利性与审美愉悦性结合。…  相似文献   

9.
对于文学的基本特征,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文艺理论界普遍认为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比如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说“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也认为“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其他的很多文学理论教材也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只有极少数的教材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例如一九八六年六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概论新编》(林焕平主编)就提出了“文艺的表现感情性”,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来文艺心理学与美育心理学创建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在中国仅有70年的历史;美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自确立名词概念,迄今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美育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美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为主要教育手段,感染人,发展人的美感、鉴赏美、创造美与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美育必须以文学艺术为主要手段,文学也必须通过美育体现其功能及社会价值。文艺美育心理学正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文艺与美育融合起来,发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以美育人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文学艺术是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或者说它的起源、它的本质是什么呢?从古到今,由中至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有道理,也各有偏颇。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就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等等。关于文学艺术的本质,就有“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艺是一种审美活动”“,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艺是一种美的教育文本”等等。其实,文艺的起源与文艺的本质是一脉相承的,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以结论也就不尽相同、多种多样了。对于这些玄而又玄、越说越复杂神秘的问题,专家学者也常常会陷入困惑、望而兴叹。对于普通的文艺“圈外人”呢?…  相似文献   

12.
(一)有文艺就有批评,文艺是花朵,批评就是园丁,纵观古今中外文艺发展史,文艺批评总是伴随着创作的产生而出现,并对创作以影响。进步的、科学的文艺批评能促进进步文学的繁荣兴旺;反之,则会造成文艺的没落、枯萎、衰亡。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注意到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艺,在其发展进程中的这种现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及其文艺批评的实践奠定了无产阶级文艺批评的基石。马克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时间跨度较大,从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内容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四个方面。学习中要注意了解这一时期文学、美术、音乐的不同流派及其产生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影响或价值,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及其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注意理解文学艺术的时代性,认识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实。文学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文艺社会学方法论是瞿秋白所有文艺观的根本方法论依据,是其文艺思想中最鲜明的特色和最关键要素之一.瞿秋白从一开始就关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侧重于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切入文艺问题,强调文艺是上层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受社会存在所决定和制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与此同时他也辩证地认为文学艺术可以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作为凝结和表现人类生存图式的一种精神创造过程的文学艺术,是有着其创作主体的。文艺的创作主体包括一切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且能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进行自由的艺术实践或创造活动的人。艺术家在艺术创造的主体中,居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在解释与映证艺术思维与艺术现象过程中,艺术家及其作品常常被当作艺术创造者的代表来作典型阐发。文章对人们在文艺创作主体认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审视与厘清。  相似文献   

16.
再现、表现与创造文艺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再现,还是主观精神世界的表现?从古希腊以来,人们对此争论了两千余年。单纯的“再现”论或“表现”论均有其片面性,那么“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论呢?从一定的角度着眼,这种观点是无可非议的,比较全面的。因此,不乏持此论的书籍文章。不过,要进一步探究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的特殊本质,更准确、深刻的提法应当是:文艺是人的审美创造。再现中有表现,表现中有再现,而从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人类的创造物这个意义上说,它们又都是创造。但在文学中,再现、表现、创造是既互相联系,也互有区别的三个美学概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学艺术创作基础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与现实世界各种关系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关系,即功利关系的反映形式。艺术感知不仅要求艺术家对客观对象进行客观的认识判断,而且要把主体的需要、意愿、价值观念等主观倾向倾注其间,从而在认知过程中渗透情感,在传达过程中表现情感,因之,文学艺术从本质上看是  相似文献   

18.
"文艺范"是当下中国的社会身份标签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文艺范"逐渐聚集成一个小群体,从最初仅是对文学和艺术的爱好发展到对各种物品、符号的占有再到形成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分析"文艺范"的概念及现实表现入手,阐述了"文艺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总结出"文艺范"的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文化现象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评论中审美的感受力,是从事文艺评论的一个重要条件。人类文学艺术的长廊中,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批评学派,但不管那一种批评学派,都离不开审美的感受和判断。因为文学是美的领域,而文学评论则是建筑在美的领域里的思维。它的本质是一种审美的判断,是以欣赏为基础的一种审美活动,所以,它除了阐发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启迪读者对生活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评论者必须进入作品的内在世界,通过对美文学的细致具体的感受和把握,把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的分散的、直观的美  相似文献   

20.
文艺理论是高校文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与文艺史、文学批评一起共同构成文艺学。文艺理论是以人类社会的一切文艺现象和文艺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阐明文艺的产生、发展、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文学批评、文学创作、文学欣赏的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还为人们提供关于文艺的总的观念、理论、看法,具有文艺观的意义。文艺理论与文艺史、文艺批评三者之间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它们都以文艺现象和文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研究任务和内容。文艺史从宏观的角度,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分析、总结各个历史时期文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