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湘茹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150-150,143
研究目的:针对新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对策.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完善耕地保护各项制度,科学调整划定基本农田合理确定耕地保护区和保护率,依靠科枝进步提高耕地保护管理水平。研究结论: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实现土地整治“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基本农田划定及保护现状基础上,收集基本农田划定相关资料,分析综述当前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为实现合理、科学划定基本农田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对基本农田调查与上图的要求,利用桓仁县1986年和2009年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地现状调查数据库矢量成果,在收集到本溪市基本农田数据手册和本溪市下达的基本农田控制指标等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利用GIS软件(ArcGIS 9.2)进行基本农田数据的判读转绘、转换套合及空间叠加分析,探讨山区县域基本农田划定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本农田保护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形态优化和边界识别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2011年修订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只强调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却没有对保护区形态做出明确要求,导致保护区片块数量多,边界线长且模糊不清,无形中增大了基本农田被占用的风险。基于此,本文拟采用逐级修正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基于Moran's I指数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GIS空间分析方法,以甘肃省榆中县2015年耕地为基础,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①榆中县耕地质量总体是中等水平,其中高等地与中等地合计占79.76%。高质量耕地聚集区(HH)和低高集聚区(LH)可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②经过边界识别,共划定11个基本农田保护区,总面积75 878.17hm2,其中平原区3个,丘陵区5个,山地区3个。与优化前相比,能够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图斑数量减少,单位图斑面积增大,边界线缩短且明确,景观格局优化。该研究过程和方法可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党十七届三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要求下,国家实行了最严格的耕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促进国家社会稳定及长足发展,开展这项工作势在必行,下面详细介绍MapGIS在基本农田划定外业调查底图制作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LESA的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边缘区耕地自然质量较好,但易受城市扩张和乡村集聚影响,因此,从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两方面综合划定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能够保障耕地优质稳定。本研究以沈阳市边缘区沈北新区为研究区,引入美国LESA体系考虑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借鉴农用地分等成果构建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指标体系,进行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综合评价,划定城市边缘区永久基本农田。结果表明:一、二、三级耕地质量优越,立地条件稳定,可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35 510.50hm2,占平原耕地面积的77.94%;四、五级耕地不宜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本研究符合国家优先划定大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为今后类似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土地整治中的重要任务,对提升耕地质量,划定和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主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而提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合理方案建议,并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8.
程锋  朱德举  石英  左玉强 《资源科学》2003,25(6):101-107
根据我国乡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了乡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辅助决策系统的研制。该系统由模型库、数据库和人机交互界面等部分组成,模型库包括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确定和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决策两个基本模型,重点介绍了空间布局决策模型的建立过程,将其分解为耕地的模糊优选排序模型和耕地入选的0-1整数规划模型两个相关联的模型。最后,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系统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是一个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结构紧密的运行实体,可以辅助区域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实现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规划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基本农田整理工程技术综合集成创新--以金坛市为例”项目为2009年度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计划项目。该项目以金坛市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分析研究区现状的基础上,总结金坛市基本农田整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全面调查分析,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平原圩区和丘陵地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的两种不同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项目类型,总结各类型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的模式和技术,提出了平原圩区、丘陵地区、区域综合的三种整理模式,并对该地区基本农田后续经营管理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归纳,以期进一步提升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水平,真正发挥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典范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是新常态下编制国土资源空间规划、引导国土资源空间管控、研判未来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和依据。因此,新时期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工作迫不及待。以钦州市为例,研究基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划定需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新思路,为同期类似评价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华夏星火》2014,(12):8-8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最大限度地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土地质量上的管理是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农用地的质量状况,能够为保护优质耕地、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实现土地数量质量双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农用地分等工作是对农用地质量调查和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其成果包含了较为完备的土地质量信息和空间信息,是农用地质量定量化研究的数据基础。随着空间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空间分析手段揭示空间位置之间隐含关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空间统计分析相结合,能准确认识农用地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及相互关系。基于海伦市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农用地质量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了海伦市农用地质量分布的空间集聚性特征,量化后与面积、质量属性相结合获得海伦市农用地各分等单元空间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海伦市农用地质量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现象,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的划定以及建设用地的扩展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实施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区域为例,详细介绍了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标准、方法和实施步骤。然后,给出促进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有效保护的几点建议以保障基本农田的供应,增加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内涵,概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现状,就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各个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时应考虑的关键生态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就划定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中国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的关键问题及对应的初步建议,为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全面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内涵,概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现状,就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各个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时应考虑的关键生态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就划定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中国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的关键问题及对应的初步建议,为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全面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合理地选择空间区位划定基本农田对提高耕地保护效率,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在确保耕地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耕地的空间稳定性及其尺度内的水平作用和尺度之间的垂直作用,运用EB修正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叠加分析方法,从市级、区县、乡镇三个尺度开展基本农田空间区位选择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建设占用耕地是影响基本农田空间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存在单尺度内的空间聚集和分散以及不同尺度之间的作用等特征。根据不同尺度的LISA图发现,LH类型区耕地的建设用地需求高,空间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非农转化;而LL类型区耕地的建设用地需求低,耕地空间稳定性好,不易发生非农转化。将研究区划分为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四个区域,其中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可作为基本农田的较适宜和适宜划定区域,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黄梅县刘佐乡、孝昌县花园镇、汉川市田二河镇、蔡甸区永安街道等,该结果与单尺度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浅析“3S”技术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科技风》2012,(10):31
利用“3S”技术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系统的工作流程,根据“3S”技术在该规划中应用的侧重点的不同分别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具体分工,建立健全科学的林地保护利用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农用地分等的目的、思路及内容,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基本农用保护为例,得出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地选择空间区位划定基本农田对提高耕地保护效率,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在确保耕地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耕地的空间稳定性及其尺度内的水平作用和尺度之间的垂直作用,运用EB修正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叠加分析方法,从市级、区县、乡镇三个尺度开展基本农田空间区位选择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建设占用耕地是影响基本农田空间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存在单尺度内的空间聚集和分散以及不同尺度之间的作用等特征。根据不同尺度的LISA图发现,LH类型区耕地的建设用地需求高,空间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非农转化;而LL类型区耕地的建设用地需求低,耕地空间稳定性好,不易发生非农转化。将研究区划分为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四个区域,其中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可作为基本农田的较适宜和适宜划定区域,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黄梅县刘佐乡、孝昌县花园镇、汉川市田二河镇、蔡甸区永安街道等,该结果与单尺度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取重庆市垫江县为研究区,结合农用地质量分等、土地利用变更等多元数据,利用生态位(Niche)、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多元约束(Multi-constraints)方法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与区位选址,以期为垫江县及类似丘陵地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评价指标空间离散性不一,地块连片度、田间道路通达度和地块到居民点距离变异性最强,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适当考虑的关键因子;(2)区位要素与综合适宜度空间分异明显,自然禀赋、基础设施和社会条件的适宜性表现为西部平坝、北部丘陵和中部河谷地带较高,而南部及"三山"(明月山、南华山和黄草山)地带较低,生态环境的适宜性空间格局反之,高标准基本农田综合适宜性格局亦表现为西部、北部和中部较强而南部较低的态势;(3)建设选址结果占基本农田的28.76%,同政府实际划定结果相比多出14.48%,说明垫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较好。上述研究表明,基于生态位、空间自相关和多元约束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导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选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