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涛 《语文天地》2009,(9):50-51
成语“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快乐得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这个典故是刘禅传下的。刘禅(公元207—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相似文献   

3.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三国为了各以自己中心建立统一的帝国,努力发展自己力量,礼贤下士,采取各具特色的行政方针政策,魏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统治集团比较稳定,军事和经济实力较强,蜀国刘备思贤若渴,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事必躬亲,为建立大一统帝国出力最大,连年战争,劳民伤财。吴国特别重用年轻人周瑜、鲁肃、陆逊等,内部较稳定,军事上无大举措,但经济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的崛起、三足鼎立到三分归一,人才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蜀国刘备打着“匡复汉室”的正统旗号,以仁义网络人才,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孙吴以血缘亲朋关系为纽带,团结旧臣和本土人才,保家卫国,也有很强的战斗力。曹魏唯才是举,兼收并蓄,不拘一格吸纳人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活力,因而在三足中占优势。但三家的人才谋略都有明显的不足,因而都未能完成霸业,最后由司马氏统一于晋。  相似文献   

5.
倪方六 《八小时以外》2011,(11):120-121
“乐不思蜀”,一直是一个贬义成语,成为刘阿斗一一三国时蜀国后主刘禅的标签,刘禅也因此被外界认为是个糊涂虫。我在研究那段历史时发现,刘禅其实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很有头脑的一个人。乐不思蜀,其实是一种生存智慧。刘备之死是因为患了场大病,而这病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6.
李文 《班主任之友》2005,(11):56-56
三国时期,蜀汉建立不久,西南夷首领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采取“攻心术”,七擒七纵,使其终被感动,并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这就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术价值。其实,“攻心术”可以在班主任工作中灵活运用。一次,班上一学生的一百元钱在寝室不翼而飞。经  相似文献   

7.
刘禅,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代君主,在世人的心目中,刘禅是平庸的昏聩之君,在市井街头的百姓眼里,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他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因刘禅小名阿斗,于是被冠以“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他的软弱无能、胸无大志。“扶不起的阿斗”也成为庸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动起来     
成语故事三国末年,蜀国被魏国灭了以后,蜀后主刘禅就被安置在魏国的都城洛阳。有一天,魏国的司马昭请刘禅喝酒,还叫来优伶为刘禅表演蜀地的歌舞。蜀国来的人看了以后,都因想起蜀国的覆灭而感到悲痛,又因为自己身处异乡、寄人篱下而难过,纷纷举袖拭泪。可是刘禅却无动于衷,依然笑嘻嘻地欣赏着歌舞,甚至还随着歌舞手舞足蹈,频频举杯饮酒。司马昭看到这种情况,低声对身边的大臣贾充说:"真想不到刘禅会糊涂到这  相似文献   

9.
魏延被杀是魏延与杨仪为争夺权力而发生内讧的结果。对这场内讧,诸葛亮负有责任;他对魏延和杨仪两人的矛盾认识不够;他没有搞好权力交接;他不该在临终时有所偏废。魏延被杀与诸葛亮去逝一样是蜀汉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期的吴蜀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蜀关系萌发于赤壁之战,在樊城之战到犭虎亭之战期间,从联袂伙伴转变为敌对政权,而后经过正式签订盟约,长期处于友好互助的状态,可以说是彼此相互制约、相互利用的产物,对三分格局的形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来自曹魏的严重威胁,保持正常的外交往来,为吴蜀两国的生存利益之所在,但由于彼此潜在矛盾的激化,两国关系一度跌入深谷,可见吴蜀统治者立足于本国利益,在处理外交事务上总带有一定的谋略构想  相似文献   

11.
12.
假如后主刘禅不是一个先天不足的阿斗,那么在出师北伐之际,诸葛亮也许就不会劳神费力的奏请《出师表》了。正是由于刘禅的先天不足等原因,诸葛亮才放心不下,特地呈奏《出师表》,以便后主刘禅照表行事,方才  相似文献   

13.
三国坛     
肖宇韬 《辅导员》2014,(13):89-89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荆州城前 人物:周瑜、诸葛亮、刘备、赵云、吴兵、蜀兵 [刘备借了荆州,久久不还,周瑜让鲁肃去要,鲁肃又被诸葛亮耍了’说要东吴去打西川,蜀国就为他们放粮。][吴兵来到荆州。]吴兵:(高声齐喊)东吴的周都督来也,快快打开城门。  相似文献   

14.
三国坛     
正时间:三国时期地点:荆州城前人物:周瑜、诸葛亮、刘备、赵云、吴兵、蜀兵【刘备借了荆州,久久不还,周瑜让鲁肃去要,鲁肃又被诸葛亮耍了,说要东吴去打西川,蜀国就为他们放粮。】【吴兵来到荆州。】吴兵:(高声齐喊)东吴的周都督来也,快快打开城门。赵云:(突然出现在城墙上)来者何人?是否是周都督?吴兵:是周都督来帮你们打西川,快打开城门迎我们进去!  相似文献   

15.
乔永杰 《陕西教育》2010,(7):110-110
那天,一进课堂,学生小A就哭着告诉我,他早晨带来准备买书的钱不见了。我让他冷静下来.然后问他钱装在什么地方?他哽咽着说:“开始在裤兜.后来上操时装在了书包”,说到这里.他指着同桌小B“他可以作证”。我看了看小B,小B的眼神有点慌乱。但嘴上却说:“老师.我的钱也丢了,我也在书包里装着呢”。我让两名同学回到座位,然后说:“同学们,古人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前嘱咐儿子刘禅所说的.意在教育刘禅不可轻视小事情.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  相似文献   

16.
你去过养马峡吗?在四川江油以西20千米,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养马峡。传说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邓艾进攻蜀国时,曾在这里驻军养马,所以得名。当五月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落在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上时,我们走进了这处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相关介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封陈思王。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反映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后期作品则反映其受压迫的苦闷心情,部分诗篇掺杂较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擅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辞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事不小     
《同学少年》2013,(7):22
三国时期的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给儿子刘禅的遗言中,有一句话广为人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这句话中,军事家刘备讲的不是作战谋略,而是对待小事的态度,由此可见小事的重要。小事小吗?小事很小。它有时不过是举手之劳,人们做完便将它忘了,甚至根本没注意到它的存  相似文献   

19.
乐不思蜀     
开栏小语: 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有数不清的名“典”妙“故”。开设此栏,一是通过介绍古代文史中的典故。让小读者了解一点中国古代文史知识,增加语文积累:二是通过阅读典故。切实提高小读者的古文阅读能力。作者在选编过程中.一是注意所选典故的可读性和故事性;二是尽量选取小读者在语文学习中需要熟悉却不大明白其意的条目:三是还特别关注了那些对学习和成长有启迪作用的条目。  相似文献   

20.
尚新丽 《天中学刊》2002,17(3):58-60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战争比较频繁的时期,战争中,除武力拼搏外,作战双方还用了奇正、虚实、阴阳、刚柔等谋略思想,这些谋略成了各军事集团胜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