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论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是全面的,系统的和深刻的,高校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来说,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养成其道德习惯,树立其道德信仰,从高校道德教育,教师,校园化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赵树理对三仙姑因婚姻悲剧所造成的性格、心理变形给予嘲讽,对小二黑与小芹的恋爱婚姻给予充分肯定,反映了作者传统与现代道德观的矛盾;而对小飞蛾叛逆性格的同情和高扬,则反映了作者对传统道德的反叛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李鹏 《时代教育》2013,(11):113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探究该群体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理清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以解决如何积极引导优良的伦理观为主要问题,思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诺思曾经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和企业去操作这个市场。"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或社会,"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对经济规律和社会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敬业精神,那么这个社会或企业就必然存在"失败基因",到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失控。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在经济大潮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正确分析其主客观形势,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次艰巨任务.一、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罗尔斯的正义论视角出发,认为正义是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扶助的根本伦理诉求之所在.经济扶助的是出于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心理扶助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的要求;就业扶助是机会平等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高小胖  飞刀 《成长》2005,(1):80-80
因为年幼偶尔的一次让梨而名扬了千年的孔融老先生,说过大致如下的一段话:“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如同瓶和瓶内的东西,只要把瓶内的东西倒出来,母亲和儿子的关系便算完了,所以如果天下大荒的时候,儿子有点食物,倘若父母是不好的,也可以别人。”这在当时社会,可“大逆不道”得很。后来魏晋名士的狂放潇洒更折煞你我,从“刘伶屋中裸形”到“荀粲以色为德”,无一不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主要力量,具有正确的网络伦理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网络化的发展,网络化对大学生传统道德认知及道德标准形成的冲击,致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成为必然。为此,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重视信息立法,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主体观;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强化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广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抵御信息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也是当代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内容之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看似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天人合一",但通过对思想史的梳理却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旨在突出人的道德修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人类历经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人对自然的认识、改造乃至掠夺之后的理性醒悟;抛开文化境域的差异,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自然法则,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生存法则或价值观念。因此,对这两个命题进行探微察异,将有助于大学生从学理上接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价值观,从而为大学生德育的开展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1.
“周子之学 ,以诚为本。”“诚”是宋代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其主要哲学著作《通书》中反复阐述的哲学概念 ,有着极其丰富和精微的宇宙观和道德观的内涵。研究和探讨“诚”的真实含义 ,揭示“诚”这个古老的精神文明精粹之要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周敦颐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而且对于搞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广州“城中村”青年农民道德观变化的实际调查,指出处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道德观念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下处于“渐变”状态。传统伦理道德正在逐渐失去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与此同时,青年农民对社会倡导的新道德观念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认同度,农村社会道德“自律”机制正在失效,价值评判标准也出现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高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解决住宿问题,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及至9月新学期开学,许多高校流露出的仍旧是屡禁不止的“外租风”,有的高校虽做出了举措。外租的学生被勒令返校.可是周边又兴起了“日租房”,生意变得更加兴隆。一时问校园内外议论纷纷,众多说法各执一词。  相似文献   

14.
近来,辱母杀人案无疑是舆论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该案引发本文对复仇的思考。复仇出于人类的报复性本能,且有深厚的道德根基,却为法律所禁止。本文从复仇的意涵、人性及伦理基础、复仇制度的兴衰与法律规制三个面向进一步探索复仇被法律保护的合理性,以及正视法治中伦理命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在为翻译提供多元"他者"思维、促进翻译方法多元化的同时,也给众翻译者带来不小困惑。什么是翻译、翻译有无标准被一再提问,译者责任最终要归向何处再次被提上议程。译者责任是出发点,文学翻译者所处文化的伦理规范不可避免地对其翻译产生影响。以"翻译伦理"和"翻译的伦理"两条准绳衡量译作及翻译活动,可对译者责任进行伦理规范的重新定位和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理想目标,然而法治不是一个完全抽象的、脱离社会现实或游离于人们日常生活之外的秩序,而必须存在于人们的伦理生活之中。人们的伦理意识和价值观念是支撑法治国家的精神内核。所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与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建设和伦理意识的培养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建立现代法治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其固有的深层的精神意蕴——伦理性,这也是建设高度文明的和谐社会的本质要义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彭华 《成都师专学报》2010,(2):14-18,40
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的“儒学化”,主要体现在阐述忠孝思想作品的撰写、忠孝思想的提倡、戒律与“五常”的会通、以忠孝作为宗派立教之本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有关大学生履历造假、证书掺假、随意毁约等系列报道频颇见诸报端,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问题已不客忽视.本文将大学生就业伦理观置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中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相结合,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缺失的现状与成因,强调合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之力来完善大学生的就业伦理观,从而改善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缺失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论“非道德主义者”马基雅维里的政治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基雅维里在历史上多遭人非议,其不朽作《君主论》中有关“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狮子与狐狸”等论述使其蒙受“非道德主义”之恶名,事实上,若细究《君主论》,可知马基雅维里并非完全摈弃道德;相反,他非常重视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试图对马基雅维里的政治道德观作一简要述评,以期从中获得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教师伦理具有基于人的共性伦理、立足群体的群性伦理和面向个体的个性伦理三重属性。共性伦理是基于"人"的基本伦理属性,强调教师作为"人"的基本伦理;群性伦理是立足教师群体的群性伦理属性,强调作为"教师"的群体性规范伦理;个性伦理则是面向教师个体德性的个体伦理属性,核心在于形成教师个体德性的高位伦理。澄清教师伦理的三重属性,旨在全面认识教师伦理并据此给予教师伦理的不同期许与合理要求,促使教师伦理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