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尔库塞认为,利益的主体性的基础是人的生命,利益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性,利益的主体性必须反对极权主义。马尔库塞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利益的主体性在主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马尔库塞不了解利益的主体性的本质,认为利益的主体性脱离社会关系,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或某种意识和心理表现,因而,马尔库塞没能科学地揭示主体活动的思想动机和利益的主体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挥并不取决于主体对某一需要的意识,而是受着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制约。利益的主体性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2.
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康德、黑格尔等人对此都有过论述。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以上成果,认为主体是具有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现实的人。在此基础上,主体性即指现实的人所具有的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的特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作为主体性人的历史作用始终是以实践的方式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叔本华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受主体利益的主体性的制约,都只为主体利益的主体性而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主体的表象,即主体的感觉、经验。它们是主体意识的产物,主体利益的主体性是它们存在的条件,离开了主体利益的主体性它们就不能存在。叔本华提出“世界作为表象”和“世界作为意志”的观点,并由此出发对利益的主体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利益的主体性的基础是生命,利益的主体性是从个人意志出发,利益的主体性是禁欲。  相似文献   

4.
一、必须弄清的概念 :主体、主体性、主体性教育  人类社会的历史 ,就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历史 ,是人的主体性产生、觉醒、成熟、弘扬的历史。在西方近现代哲学、社会文化思潮中 ,人的主体性一直是其重要的课题。主体 ,从认识的意义上来说 ,主要是指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主体包括两项基本规定 :一是主体必须是有自觉意识的人 ,二是主体必须进行有目的的认识—实践活动。从这一点来看 ,主体与人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具有本质上的内在的同一。[1] 一般认为 ,主体是与客体相对的哲学范畴 ,属于认识领域 ,即主体是认识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 :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内在主体性本质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作为主体和历史存在的客观性本质 ,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人的完整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培养目标的抽象规定。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目标在理科教学中有着具体的、丰富的内涵和形态,主要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培养目标的抽象规定。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目标在理科教学中有着具体的、丰富的内涵和形态,主要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8.
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的政治主体性是党内民主发展的主要动力源.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的政治性本质统一于人的社会性本质之中,人在创造历史的政治活动中具有政治主体性,这正是党员主体性动力生成的理论逻辑.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政治主体地位在现实中尚未得到完全实现,党员的政治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遮蔽的状态,并直接制约着党员主体性动力的生成.因而,要使党员的主体性动力由潜在状态变为现实状态,必须通过民主意识培育、民主制度建设、民主创新力塑造等多种途径彰显党员的政治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利益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上一定的主体对一定对象和条件的拥有关系。主体需要、能实现主体需要的对象及社会认可 ,构成利益的必要条件。单纯的主体需要和客观对象等均不构成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一、主体性教育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 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是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一个人只有作为主体独立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能是一个独立的人.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他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的行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本质上是促进个体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the thought of Michel de Montaigne and Friedrich Nietzsche on the subject of memory. It explores the sorts of cultural memory practices that Nietzsche has called ‘mnemotechnics’, that is, the aspects of memory use that allow human beings to live life more fully. Nietzsche and Montaigne's work is explored because their work offers a different, and much more philosophically oriented, perspective on memory than is commonly discussed when educators speak of memory. Nietzsche and Montaigne show how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might be understood more thoroughly and deployed with more finesse. The case is made that such deployments, such mnemotechnics, have great relevance for enhancing the agency of students.  相似文献   

12.
自然科学家的利益的主体性思想不但绵延不绝,而且是比较深刻的。自然科学家的利益的主体性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科学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自然科学家的利益的主体性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人类数千年来必然提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法律人格除了包含传统民法人格理论中所指的主体(狭义之人格)、主体资格(民事权利能力)、人格利益内涵之外,还应包括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之内涵.其中主体(人格)和主体资格(民事权利能力)体现抽象层面上的法律人格,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体现具体层面上的法律人格,而人格利益则是法律人格的内在客体.  相似文献   

14.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对希腊哲学精神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明亮清澈的精神表现为阿波罗日神精神;黑暗的、恶魔的、泰坦式的、野蛮式的世界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世界。希腊哲学、希腊悲剧是希腊思想在其运行的两极。尼采在此强调了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生命原则。生命表现在酒神与日神精神的统一,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是希腊悲剧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5.
论人的主体性与教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通过对人的主体性的界定和对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了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问题是唤醒人的主体意识。章最后结合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的新界定分析了近年来人们对发挥人的主体性所作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提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是德育教育的理论依据,而互动式教学使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在德育上得以实现。互动式教学中的多媒体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问题辩论、专题讲座等方法是在德育课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实践的主体性具有社会性。从宏观上说,即从根本上说,只有制度更新和观念更新,才能确立有利于人们实践的合理的主体性原则,才能维护人类的整体的现实利益。可以说,制度更新到何种程度,有利于人们实践的合理的主体性原则就确立到何种程度,人类的整体的现实利益就维护到何种程度。观念更新到何种程度,有利于人们实践的合理的主体性原则也就确立到何种程度,人类的整体的现实利益也就维护到何种程度。从宏观上说,即从根本上说,只有制度更新和观念更新,人们才能充分发挥实践的主体性,人们才能为发挥实践的主体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著作,也可以说是他的哲学的诞生地。在这部著作中,尼采谈到了日神阿波罗的世界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分别代表了梦的世界和醉的世界。本文试图认识这两个世界的不同层面,二者的对立与统一,并最终了解它们对于探寻人生价值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9.
特殊公民教育是尼采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以意志力为关键词,围绕求真意志、“我意愿”意志和竞赛性意志,尼采为特殊公民们描绘了他日可以站立的彼岸,以期培育出在意志、知识、影响力方面都占据优势的“未来的‘地球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