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质疑与求证     
这堂课讨论时最大的争议来自对郑人行为的评价。学生起初根本没有将"舍本逐末"和郑人联系在一起。教师试图从"这笔买卖是否划算"的角度加以引导,却引发了学生关于"值得"的发言。其实,课堂在此处走入了歧途:在寓言中,"珍珠"和"匣子"都不能坐实理解,因为它们分别有其所指:"珍珠"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匣子"则指外表华丽实则空虚之物。其价值绝不等同于价钱,更不宜用"划算"来予以衡量。那么,在还原了"珍珠"和"匣子"的所指之后,我  相似文献   

2.
记号     
我的妹妹体弱多病,不到一岁就夭折了。人们把她小小的遗体放在一个木匣子里。在匣子盖被钉上之前,大伯妈匆匆跑到厨房里,从灶台上抓了一把烟灰,跑回来挽起妹妹的裤腿,用烟灰在她细瘦的腿上留下了一个黑黑的印记。  相似文献   

3.
想信大多数的人都听过“买椟还珠”的故事,精明的楚国商人为了卖掉自己那颗灾在不怎么起眼的珍珠,费尽心思用一个精美的匣子却因此只买下了那个匣子,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隐私     
蔡华明 《家教世界》2008,(Z1):72-72
母亲去世得早,我和爸爸相依为命。爸爸有一个宝贝盒子,总是上着锁。高三那年的一个星期天,爸爸把钥匙落在家里。天赐良机,我决定揭开木匣子的神秘面纱。在木匣子最底层,我看见一个淡黄色的小本子,居然是爸爸因犯盗窃罪服刑三年的刑满释放证书!  相似文献   

5.
枣木匣子     
咱们家有个枣木匣子,里面有你的身世。不过你要答应我,在你打开它之前,一定要好好照顾你的父亲。这是一个老式的枣木匣子,八个角上分别镶着薄薄的铜片,匣面光滑得出奇,足可映出她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一颗浑浊的泪  相似文献   

6.
《买椟还珠》这篇文章,作者认为这个郑人舍弃贵重的宝珠不要,而要一个木匣子,说明做事情不能像他一样没有眼光,不懂得取舍的得当。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其实这个郑人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又有什么不对呢?每个人看待事物的眼光都不同,也许在作者看来,价格昂贵的宝珠比普通木匣子有价值,但是这个郑人买这个木匣子而不要宝珠,肯定是因为在他看来木匣子比宝珠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因而就会喜欢不同的事物,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喜欢昂贵的东西的。而且一个东西的价值并不是仅仅靠价格的高低来评价的。宝珠在大多数人认为很值…  相似文献   

7.
动手·动脑     
《今日中学生》2012,(Z1):40+56
一字谜左图这个字谜包含了32个四字成语,每个成语都至少有一个"一"字,把这32个成语画掉之后,你会发现有9个字画不掉,将这9个字组成一个句子便是答案。  相似文献   

8.
相机定身术     
外婆的木匣子里珍藏着一台古老的相机。趁外婆不注意,我悄悄把相机拿了出来,对着正在伸懒腰的小猫咪“咔嚓”了一张。  相似文献   

9.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拥有高品位的教师,学校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学校里,一个个教师就像一颗颗晶莹圆润的珍珠,学校不仅要把最大最好的珍珠买回来,而且要用自己的"一条线",能够把这一颗颗珍珠串起来,共同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那么,这条线是什么呢?就是能把众多教师凝聚在一起,步调一致,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教师团队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校才能达到"雁行千里排成行,团结协作齐飞翔"的动人画面.  相似文献   

10.
风中的琴声     
语文老师是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我特别记得他来学校的第一天,走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手里提着一个狭长的木匣子。我们都猜测着那里面装着什么,后来才知道是一把二胡。每天放学后,他都把木匣子打开,拿出二胡,坐在西坠的太阳下拉出一支支好听的曲子。他的头发又黑又整齐,穿一双黑得发亮的皮鞋,虽然山路不平,但依然昂首阔步,脸上带着微笑。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人们把它称之为"成语".汉语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相似文献   

12.
余俊 《小学时代》2015,(Z2):18-19
同学们,你们看过余俊老师的《玩出来的作文》吗?2015年的新一期,我们请来了余俊老师,让我们一起和他来"玩转作文"吧!微学堂写作文时,适当运用成语会让文章显得有文采,但并不是成语用得越多就越有文采。成语最大的特点便是"言简意赅",成语用得过多,文章细节就没了。因此,大家写作文时,尽量要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写出来,把想用成语的地方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如写祖国的"多姿多彩"可以描述成:珠穆朗玛峰的冰天雪地、北风呼啸;青藏  相似文献   

13.
有个成语叫作"妙语连珠",形容意味深长或者富有情趣的话语接连出现,好像珍珠串一般.那么,怎样的话语可以称为"妙语"呢?我想,当下的流行语"压力山大"便是一个典型个例. 毋庸置疑,"压力山大"来自网络.是哪一位聪明的网友"创造"出来的呢?恐怕已经无从查考.这个词造得巧妙,造得奇妙.因此"压力山大"一问世,立即在网络上走红,并且迅速进入纸质媒体,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热词.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成语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该用甲成语却用了跟甲成语在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乙成语,导致误用。因此有必要学会辨析同义成语的技巧。下面介绍八种技巧。一.意义轻重不同。有些同义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只是在意义上有轻重的不同。例如"自以为是"和"自命不凡",二者都含有"认为自己正确"的意思。但前者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后者是自以为了不起,比别  相似文献   

15.
从我做学生到我做老师,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一文不知已读过多少遍了。这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他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争,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相处,家家安居乐业,处处洋溢着安宁祥和氛围的美妙画面,以至我们忘了它只是一篇为介绍《桃花源诗》而写在前面的序文。打个比方,如果说《桃花源诗》是一颗璀璨珍珠的话,那《桃花源记》便是一个盛装这颗珍珠的匣子。而我们却津津乐道于这个匣子是如何的精美,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整理壁柜时,偶尔在角落里找到了那只儿时曾经被我视为珍宝的小匣子。匣子是被紧紧地锁着的,匣子盖上还积了厚厚一层灰尘。在我的记忆中,匣子的钥匙是挂在锁上的,可现在却不见了,我找遍整个壁柜仍然没找到。我只记得匣子里放的多半是属于自己的小秘密,至于是些什么东西,我却一点也不记得了。或许匣子里有一本厚厚的日记,或许有一个可爱的娃娃,或许有两片火红的枫叶,或许有一对美丽的贝壳,或许……真想打开看看啊,可是钥匙却不见了。对了,把锁砸开吧!我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于是,我拿出了锤子,举了起来却轻轻地放下了。为什么要把它砸坏呢?匣子里装的是我的童年,我的梦啊!我已经丢失了童年匣子的钥匙,它已经不属于我了,我又何必要打开它,打开那个已经不属于我的梦?那样只会破坏我心灵中的那块净土。我用手拂去匣子上的灰尘,又把它放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我这才感觉到匣子里的东西我原来一直都知道,它就藏在我心灵的最深处,我不必再去寻找它的钥匙,它也一样在我心灵的最深处,这将永远成为我的秘密——永远也不会被人知道的秘密;保存它的快乐永远属于我,也只属于我!童年的小匣子$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初三级@冯宝珊  相似文献   

17.
沃兹心中的美好时光是研究艰涩深奥的电子知识. 一开始,史蒂夫和沃兹设计"蓝匣子"主要是觉得好玩,但事情很快就出现了变化.电话公司采取了非常措施处理盗打电话这件事,这对史蒂夫他们来说就很危险了.有一天晚上,当史蒂夫在一家比萨饼店旁边的一个停车场推销产品时,突然感到一支枪对准了他.就好像一个骗子在敲诈偷窃高手似的,他只好把"蓝匣子"交了出去.  相似文献   

18.
成语准确、鲜明、生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使用较多的常用语之一。成语的运用形式有多种,比较常见的有: 1.本体形式这是成语最常见的用法,也是成语的主要功能。为了把意思说得简炼生动,可以用一个对应的成语来替代复杂的意思。 2.注释形式有时候不用成语本身,反而用相对复杂的成语注释。如《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为了说明齐国人多,特意对楚王说:“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二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这三句话其实就是三个成  相似文献   

19.
课文《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讲述了科利亚埋木匣子、找到木匣子的故事,并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引导学生领悟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棒棒糖王国     
波波打开冰箱门,取出一根棒棒糖,剥去包装纸,刚要塞进嘴里,听到妈妈尖声地喊了起来:“波———波!”波波特别喜欢吃棒棒糖,但是妈妈说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一天只允许他吃三根。波波做了一个鬼脸,把棒棒糖放回冰箱,转身走出了家门。在花园里,波波看到草丛中有一个色彩斑斓的小匣子。他好奇地打开匣子,匣子里立即放射出五彩缤纷的光。更让他惊奇的是,小匣子里竟传出了一个声音:“波波,你好,欢迎光临小匣子。进来吧,不要害怕。”匣子刚好有波波双脚的大小,但是波波站进去以后,匣子突然变得越来越大,把波波关了进去,而且匣盖紧紧地合了起来,波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